【别名】:美丽针葵
【分类】:单子叶植物纲、槟榔目、棕榈科、刺葵属
【学名】:Phoenix roebelenii O’Brien
原产印度、缅甸、泰国及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广东有栽培。
适宜庭院及道路绿化,花坛、花带丛植、行植或与景石配植,可盆栽摆设。
喜阳,喜湿润、肥沃土壤。喜光,能耐荫。
叶羽状全裂,长1m,常下垂,裂片长条形,柔软,2排,近对生,长20-30cm,宽1cm,顶端渐尖而成一长尖头,背面沿叶脉被灰白色鳞粃,下部的叶片退化成细长的刺。肉穗花序生于叶丛中,长30-50cm,花序轴扁平,总苞1,上部舟状,下部管状,与花序等长,雌雄异株,雄花花萼长1mm,3齿裂,裂片3角形,花瓣3,披针形,稍肉质,长9mm,具尖头,雄蕊6,雌花卵圆形,长4mm。果矩圆形,长1.4cm,直径6mm,具尖头,枣红色,果肉薄,有枣味。
形状
常绿灌木,单干,高2-4米。
繁殖
美丽针葵多用播种繁殖。开花后授粉容易结果,10-11月份果实成熟,采收后即播或翌年春季播种。将种子播于河沙中,保持基质湿润。在20-30℃温2-3月或更长时间可以出苗。当幼苗子叶度至5-10厘米时施稀薄液肥,随后盆分移植,并加强水肥管理。
种植
美丽针葵盆栽可用2份腐叶土、1份园土和1份河混全作为基质,种植时加少量基肥。它适应性强,栽培养护皆简单。在4-9月生长旺盛期每月施液肥1-2次,保持盆土湿润,空气干燥每日向植株喷水一次,以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利于植株生长;其它季节可少施肥或不施肥,盆土保持间干间湿。6-9月光照强烈时应予以遮阴(以50%遮阴度为宜),以免叶片发黄;其它季节给予较充足光照,以利植株生长健壮。美丽针葵在空气干燥及通风不良时易发生介壳虫。如发现介壳虫,应予以防治,一般可用800倍氧化乐果喷杀;同时改善通风透气条件。
美丽针葵枝叶拱垂似伞形,叶片分布均匀且青翠亮泽,是优良的盆栽观叶植物。用它来布置室内,可洋溢着热带情调。一般中小盆适于客厅、书房等处,显得雅观大方;在大型植株盆栽常用于布置会场、大厅等,显得庄严伟岸。
开花后授粉容易结果,10~11月份果实成熟。采收后即播或翌年4月份
播种。用大粒种于播种法播种。经常保持盆土湿润,2~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可以出苗。第二年春天分苗,栽种到小盆中。北方盆栽,前3年株形差,无观赏价值。
腐叶土、泥炭土加1/4河沙或珍珠岩和少量基肥作盆栽用土,也可用细砂土。要疏松,排水好,肥沃。生长时期每周施1次液体肥。每年4月上中旬换盆,换盆时可切去盆底部的部分老根和旧盘土,用新培养土栽植。由于根系生长甚快,盆栽时“沿口”需较一般植物深些。否则到夏末秋初时根可能长满盆,不好浇水。1~3年生幼苗稍喜阴,可放半阴环境下栽培。3年生以上的植株4月底至5月搬至室外或阳台上阳光较强的地方,遮荫30%左右,0月底移回室内向阳处。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应在8℃左右,白天15℃。冬春季温度也不宜太高,否则在室内增长的新叶片搬至室外后会发生严重的日灼病,叶片变成黄褐色,失去观赏价值。为防日灼可在初期稍遮荫,逐渐移到阳光下栽培。软叶刺葵抗干旱能力较强,数日内浇不上水不会干死,但下部叶片可能干枯。在温暖湿润的条件下生长甚好,夏季生长旺盛,每天需挠水两次。
同属植物约17种,主要产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常见盆栽的还有:
1.长叶刺葵(P.canariensls) 又名槟榔竹、加拿列椰子。株高可达5米,羽状复叶密生,长达3米。常盆栽或大木桶栽植成为大型观叶植物,布置在大型建筑物的前面或花坛中心。
2.伊拉克蜜枣(P.dactylifera) 又叫海枣、枣椰子。叶片和长叶刺葵相似或稍长。
盆栽宜用腐叶土、泥炭土加河砂或珍珠岩和少量基肥作盆土。植株
生长较快,宜选用沿口较深的花盆,以方便浇水和施肥。上盆时,盆底放入厚1/4深度的碎瓦片,以利通气和排水。1-3年生幼苗较喜阴,可将盆株置于半阴环境新栽培。3年生以上的植株可于4月底搬至室外或阳台向阳处,夏季露地摆放的盆株应适当遮荫,秋末再搬入室内向阳处越冬。在光线较暗的室内摆放的时间不宜太久,一般应2~3周更换一次。冬春季温度不宜太高,否则出房后植株新叶易发生日灼病,叶片变成黄褐色,失去观赏价值。植株抗旱能量较强,数日内不浇水也不会干死,但基部叶片会变黄。夏季可充分浇水,但要防止积水,以免根腐。冬季要控制浇水。生长旺盛时要及时补充养分,可15天左右施以腐熟饼肥一次,即可满足生长需求。入冬移入室内后,只需保持5℃以上就可安全越冬,盆土不宜太湿,但周围环境却要适当喷水,保证一定的空气湿度。每2--3年换一次盆,换盆时应切去部分老根和旧盆上。栽培中常有粉蚧危害叶背面,应改善通风条件,并用800倍氧化乐果喷杀。如发生黄化病,可连续2次至3次喷洒30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
喜温暖湿润环境,抗寒办较低,生长适温25℃左右,冬季夜间温度不能低于8℃,白天要求15℃。 遇长期5~6℃或短期0℃以下低温,植株受寒害。北回归线以南,一般可在露地安全越冬。华南北部以在北的广大地区,只宜盆栽,置温棚或室内越冬。喜光,能耐烈日,亦颇耐荫蔽,可长期在光照较好的室内栽培。盛夏6-9月光照强烈时应予遮荫,保持60%的透光率,其它季节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能适生于沙质、粘质、酸性或钙质等多种类型的土壤。土壤要间干湿,生长旺盛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气候干燥时,每日要向植株喷水1-2次,以增加环境空气湿度。较喜肥,贫瘠地生长产不良,稍耐干旱,亦较耐水湿,种植时施用人粪或腐熟的饼肥作基肥,以后可视叶片生长情况,喷施氮肥水或不施肥。在5-9月期间,每月施2次粪肥或以氮为主的复合肥。根含糖分,苗期易遭鼠害,应注意防治。
又分为白斑病(斑点病)与叶枯病(炭疽病)两种。[3]
白斑病症状是:软叶刺葵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呈红褐色。多发生于小叶的中下部。叶枯病症状是软叶刺葵小叶被侵染后,出现成段枯死,或全部叶发生枯死。引起软叶刺葵白斑病,叶枯病的病原均为真菌。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注意冬季防寒,保持光线充足,通风良好,适当施入腐熟有机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在新叶萌发前应将植株下部有病的老叶、病枯叶剪除。
(2)药剂防治、入窖
前出窖后及新叶展开后喷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等杀菌剂,7至10天一次,连续2至3次,加以预防和治疗。
适应性较强,栽培养护皆较简单,生长期间,盛夏6-9月光照强烈时应予遮荫,保持60%的透光率,其它季节应给予充足的光照,土壤要间干湿,生长旺盛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气候干燥时,每日要向植株喷水1-2次,以增加环境空气湿度。它虽耐瘠薄,但若肥料充足,则生长旺盛,枝叶青翠喜人。在5-9月期间,每月施2次粪肥或以氮为主的复合肥。
入冬移入室内後,只需保持5℃以上就可安全越冬,盆土不宜太湿,但周围环境却要适当喷水,保证一定的空气湿度。此花草繁殖多用播种法,也可用茎干上的吸芽进行繁殖。方法是于初夏用干净利刀将吸芽切下,然後埋入塘泥中,稍露,置明亮散光处,注意保湿,待长出新叶後再施薄肥,到第二年春上,用适宜的小盆栽植养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