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蛟洋是一个新兴工业重镇,拥有约5万常住人口,大部分为客家人。境内国道,省道,高速公路,铁路纵横交错,是闽西连接闽南、闽北、广东、江西的重要交通枢纽。蛟洋文昌阁为中共闽西一大会址,也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古代建筑。 清朝中叶,上杭蛟洋人民为了祈求文化昌盛,于村中心倡建了文昌阁。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历时13年才建成,后又于文昌阁之左右两侧分设天后宫、五谷殿。 文昌阁外观六层,实为四层。一至三层分别安奉了孔子、文昌帝君、文魁星的神像,顶层为伞状悬柱结构。据说,蛟洋自从建了文昌阁后,果然文运亨通,才士辈出。每年三月初三,全乡文人绅士都纷纷集会于此高阁,"称觞祝遐",以为省身克己之助"。 辛亥革命后,文昌阁改办为学校--广智小学,邓子恢等人就曾任教于此,开展革命活动。 1929年7月中旬毛泽东同贺子珍、蔡协民。江华、曾志等人前往上杭蛟洋文昌阁指导召开了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毛泽东亲自修改的政治决议案。大会之后,闽西各地认真贯彻"闽西一大","武装斗争"、"抽肥补瘦"的土地革命精神,呈现出一派"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喜人景象。
故乡蛟洋,也算得上小有名气。故乡系附在神秘伟岸的“八闽母亲山”--梅花山南面山麓,莽莽群山包围着的小村庄是个坦坦盆地二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蜿蜒而过,像二只蛟龙嬉戏,河流交汇处的回龙桥右侧矗立着一宝塔式建筑,日文昌阁。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信仰,一个民系有一个民系的图腾,一个文化之乡有一个文化之乡的标志一大凡文昌阁就是这种标志一大凡比较尊师重教崇文敬孔的地方就有文昌阁,远者且不说,近如我们闽西,长汀有文昌阁,连城有文昌阁,上杭有文昌阁,落处在我的故乡--上杭蛟洋的文昌阁规模最大,名气也最响。翻阅了蚊洋傅氏族谱,族谱中记载说文昌阁始建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建成,历13年。后于阁之左右分设天后宫、五谷殿。 既然名曰文昌阁,少不了与读书人崇敬的圣人孔子有瓜葛。的确,
蛟洋文昌阁
魁斗星君 藜光 红绫 文明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