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5月7日 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县。
1948-1953年 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纺织科学习、毕业。
1953年9月-1954年10月 辽宁瓦房店纺织厂技术员。
1954年10月-1955年11月 华东纺织工学院出国人员俄文训练班教师。
1955年11月-1960年3月 辽宁瓦房店纺织厂试验室技术员、主任、纺纱分场主任、纺部分场轮班主任。
1960年3月-1969年8月 辽宁纺织研究所工程师,纺织室副主任。
1969年8月-1975年10月 辽宁省纺织局工程师。
1975年10月-1979年10月 辽宁省纺织研究所纺织室主任、工程师。
1979年10月-1982年10月 纺织工业部科技司工程师。
1982年10月-1984年6月 纺织部新技术办公室任副主任。
1984年6月-1986年12月 纺织部科技司副司长。
1986年12月-1995年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
1995年-1996年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顾问。
1995年-1998年11月 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筹委会主任。
1998年11月-2002年6月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助筹建工作。
2002年6月—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名誉理事长。
徐朴,1934年5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县。启东是一个产棉区,南通又是中国机器纺织工业的摇篮。他在中学时代就萌生了投身纺织科技事业的志向。194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科学校纺织专业,1953年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东北建设,分配到辽宁省瓦房店纺织厂任技术员。徐朴在学校学习期间曾选修俄文,工作后仍坚持自学,有一定俄文基础。1954年11月,纺织工业部在华东纺织工学院开办出国人员俄文训练班时,请他去担任俄文教师,并负责编写专业教材和辅导资料。对于英文和日文,他也是通过自学,具备了顺利阅读的能力。1955年11月回到瓦房店纺织厂,历任试验室技术员、主任、纺纱分场主任。
1960年3月-1978年,调辽宁纺织研究所任工程师、纺织室副主任,从事棉纺技术研究。中间有一段时间曾调辽宁省纺织局任工程师,主管科技和质量工作,负责编制全省纺织科技计划并组织实施。曾作为地区代表参与纺织部组织的自动络筒机和棉纺纺部劳动生产率专题调研并担任调研组长。纺部劳动生产率调查报告在1977年全国纺织工业技术经验交流会上发表,颇受纺织科技界关注。1978年调纺织工业部科技司任工程师。1982年10月1984年6月任新技术办公室副主任,曾组织国外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和改进试制工作,包括棉纺、棉织、棉印染、针织等设备,经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有一定提高。1984年6月-1986年12月任科技司副司长,兼任新创办的纺织科技开发总公司总经理。在任期间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首届国际纺织和服装工业展览会,此后即改名为北京中国国际纺机展。当时他还分工抓成果评审,“六五”攻关部分项目立项、检查和督促以及“七五”攻关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立题工作,促成南通三棉的织机改造、针织高级整理、液氨整理等科技项目取得较好进展。
1986年底,徐朴调任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并兼院科技委主任。他带领全院职工一方面狠抓科研工作,一方面大力推进纺科院的体制改革。1993年10月,纺织部纺织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北京中纺科技实业总公司也同时正式挂牌,徐朴任院长兼公司总经理。1993年,该院被外贸部批准为首批具有科技产品进出口经营权的科研院所。徐朴在任期间,还经国家科委批准建立起了以纺科院为依托的国家合成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建设非织造布产业基地,为纺科院的持续发展和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1994年5月,纺科院参与承办第一届中国国际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会取得圆满成功,以后该展览会每两年在北京举行一次。1995年1月,纺科院机械厂与日本东丽和日本伊藤忠合资成立“北京中丽化纤机械有限公司”,促使纺科院化纤机械制造跨上了一个新台阶。1995年,徐朴退居二线,任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顾问。同年,中国纺织总会聘任他为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筹委会主任。2002年6月该协会成立,选举他为名誉理事长。徐朴1983年8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88年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1998年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曾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第十九、第二十届常务理事,纺织部科技委历届委员。
1.徐朴,叶奕樑.关于应用疵点格百分率方法的讨论.纺织通报,1955(4)
2.叶奕樑,徐朴.梳棉机给棉罗拉加压及棉层变形诸问题的研究.纺织通报,1956(10)
3.叶奕樑,徐朴.开棉效能与打击力的分配.纺织通报,1957(4)
4.徐朴,叶奕樑.东北棉纺纱性能的研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年会论文.1958
5.徐朴(执笔).提高双皮圈牵伸装置牵伸能力的探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1959年年会论文集
6.徐朴,叶奕樑.牵伸过程消除纤维弯钩的作用.纺织技术,1963(6)
7.徐朴,叶奕樑.再论牵伸过程消除纤维弯钩的作用.纺织技术,1964(2,3)
8.徐朴,沈镇林等.棉纤维伸直度研究.国家科委科学技术研究报告,1964
9.徐朴,沈镇林等.细纱牵伸装置中滑溜肖的应用.纺织技术,1965(7)
10.沈镇林,徐朴等.荧光纤维示踪法测定纤维伸直度.纺织技术,1965(10)
11.徐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非织造布,1996(2,3)
12.叶奕樑,徐朴.篷盖布类产品生产和应用的新发展.纺织导报,1998(5)
13.徐朴.纺粘非织造布在技术上的发展动向和几点建议.北京纺织,1999 (1)
14.徐朴,叶奕樑.防紫外辐射机理及产品研究.棉纺织技术,1999(7)
15.徐朴,叶奕樑等译.威灵顿产业用纺织品手册(美).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16.徐朴.面向21世纪的非织造布工业.非织造布,2000(1)
17.徐朴.面向21世纪的产业用纺织品.纺织导报,2000(2,3)
18.叶奕樑,徐朴.防御紫外线辐射纺织品的综述.纺织标准与质量,2000(5,6)
19.徐朴,王正宏,陶同康.化纤新材料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报告.2001
20.叶奕樑,徐朴.关于浆粕气流成网非织造布技术.纺织导报,2002(1)
21.叶奕樑,徐朴.浆粕气流成网技术的新进展.纺织导报,2002(2)
22.徐朴.非织造布行业前景乐观.纺织导报,2002(4,5)
23.徐朴,叶奕樑.水刺缠结非织造布的发展潜力.纺织导报,2003(1,2)
24.徐朴.中国的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工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产业用纺织品12届论坛.2003
25.徐朴.我国非织造布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桑麻会刊,2004
徐朴在瓦房店纺织厂任技术员、纺纱分场主任期间,坚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他钻研数理统计、概率论等基础课程,用以解决生产上遇到的技术问题。叶奕樑是他的同班同学,当时在辽宁金州纺织厂工作。两人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探讨技术问题。他们对棉布疵点格分布的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进行分析研究,应用二项分布理论建立棉布散布性疵点的函数关系,这是棉布采用疵点格率的理论根据,至今这一方法仍在棉布质量检验中广泛应用。从1954年开始,徐朴就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控制棉纱质量和生产管理,取得很好效果,促使瓦房店纺织厂当时的质量和管理都达到先进水平。1956年,他对东北棉纤维的纺纱性能作了深入研究,和叶奕樑一起发表了《东北棉纺纱性能研究》、《东北棉纤维成熟度对纺纱性能的影响》等多篇论文,提出东北棉纤维成熟度与纤维细度、强度之间的关系和合理的纺纱工艺,使东北棉的适纺支数从原来的21英支、23英支逐步提高到26英支甚至32英支。所提措施和方法曾被各地重视和推广。1958-1959年,他主持了细纱双皮圈牵伸装置提高牵伸倍数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一般细纱牵伸都在15倍左右,通过他的研究能提高到20-30倍,质量稳定,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当时写的论文《提高双皮圈牵伸装置牵伸能力的探讨》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年会发表受到好评。他还创造了细纱滑溜肖,这一成果当时在辽宁大部分棉纺厂推广,提高了棉纱质量,后来在国内其他地区亦得到推广,并在国家成果公报上发表。
徐朴1960年调到辽宁省纺织研究所后,对棉纤维伸直度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纤维伸直平行是纺纱过程的基本要求之一,但纤维梳理过程中,被梳针握住的部分必然形成弯钩,影响后工序加工时的进一步伸直平行,并最终影响成纱质量和精梳落棉。这种弯钩具有方向性的现象,由英国毛顿和萨门于1949年发现,以后很多国家的学者也都对此进行研究,但大都属于定性的,不完整的。辽宁纺织研究所决定由徐朴等人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弯钩的形成规律、梳棉工艺参数对纤维伸直度的影响、弯钩方向性对纺纱工艺的影响、牵伸对提高纤维伸直度的作用、伸直度对纺纱工艺的影响以及伸直度测试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研究,并在国内率先研究用荧光纤维示踪法测定纤维伸直度。这些研究对提高纺纱工艺技术水平、改善成纱质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成果被列入国家成果公报,并由国家科委出版《棉纤维伸直度研究科学技术研究报告专辑》。以后,他又和叶奕樑合作继续对牵伸过程消除纤维弯钩的作用进行理论研究,当时在《纺织技术》杂志上连续发表了两篇论文,建立了纤维伸直与牵伸倍数关系的力学-数学模型,在国际上首次定量地对不同方向的弯钩得出了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合理牵伸分配、改进牵伸工艺指明了方向,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这一理论后被高等院校教材《棉纺学》作为专门的一节编入,其原理被广泛应用。在1983年《棉纺学》编委举办的讲习班报告汇编中也曾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在1978-2005年期间由纺织工业出版社等多个出版部门出版的《棉纺学》、《纺纱学》、《纺纱原理》、《棉纺工艺学》、《现代纺纱技术基础》、《棉纺工艺原理》等几乎所有纺部教材中,有关牵伸对纤维伸直、平行作用的论述,都把徐朴、叶奕樑的这一研究成果作为专门章节编入,成为公认的成熟理论。徐朴还与叶奕樑一起,在开棉与打击力分配、梳棉给棉罗拉加压等技术问题上发表论文。徐朴在棉纺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多次奖励。1964 年辽宁省召开的省工业战线、科学研究部门群英会上,他被授予省科学研究积极分子光荣称号。
徐朴积极参加有关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他曾发表《中国非织造布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工业》等论文,2003年在德国法兰克福产业用纺织品十二届论坛上又作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的报告。在举办中国国际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展览会的招展活动中,他曾多次到美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向同行介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情况,促进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1996年,在产业用纺织品协会筹建初期,徐朴即创办了《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通讯》半月刊并担任主编,至2004年底已经出版了204期,对国内外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作了大量报道,并及时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对推动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从2005年起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中国非织造布和产业用纺织品》月刊,大幅度扩大版面,继续由徐朴担任主编。他对每期文稿都认真审核和修改,并亲自为刊物撰写文章。他为该刊提供的信息、论文累计已超过500篇。徐朴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技术。他一生从事纺织科技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专心致志地研究探索遇到的难题,直到弄通解决为止,因此在纺织专业多个领域都有建树。他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任务。身居领导岗位后,做到了恪尽职守,坚持原则,联系群众,清正廉洁。他为人朴实,平易近人,作风正派,生活俭朴,看书、学习、努力工作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
参考资料
[1] 中国数字科技馆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6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