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铺村位于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倒店乡境南,西接义堂,北连塘陈,东邻三杨,南靠罗范。
据2009年统计,全村总户数188户,人口757人,耕地面积930亩,其中旱地39亩。下辖高铺、新张、喻家山、上范、朱家湾五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
新张:原为义堂张套湾人,1954年涨大水,迁到此高岗地带。1958年,该湾成立了“58共青农庄”,栽植大片桃树,因此又称作“桃树张”。因经常搬迁,转来转去象盘鸭棚似的,因而又叫“鸭棚张”。后更名“新张”。
喻家山:原是一片山坡岗地,解放初期属义堂胡蔡管,1958年兴建农场,又迁来蔡、张、胡三姓人家。1954年胡姓从肖堰迁来,彭姓从界牌李洼迁来,喻姓根基最深,所以名为“喻家山”。
上范:很早时范姓弟兄三人分家,老大住上范,老二住中范,老三住下范(具体时间不详),上范的水成好,抽豆直放,中范有直放水也有车水,下范全部在滚子河车水。上范位于最北故名“上范”。
朱家湾:湾中有朱何两姓。旧社会朱姓到此种庄田,住庄屋,至现在已传六代人,何姓是从汉川迁入,已传八代,习惯称“朱家湾”。
高铺:清朝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高铺在湖广到京师驿道线上,为驿铺,称高岗铺,后名“高铺”。
解放后,1950年土改,土改工作是由姓袁的干事带队,和队员共三人住在三杨四屋李李正亚家,1955年入初级社,即转高级社,工作组是燕顺发副乡长带队和银行姓高的住罗范罗正喜家。1949年后,喻家山属胡蔡保(义堂)管辖,朱家湾属塘陈管辖,新张属义堂张套管辖,高铺属三杨管辖,上范属罗范管辖。1961年后,以上五个自然村合并成立农场大队,另加入林业大队,历时一年。1962年后改名为高铺大队,仍辖五个自然村。1969年与三杨合并,为胜利大队,辖三杨、四屋李、严白、上范、高铺、新张、朱家湾、喻家山、林业大队消失,高铺和新张合并成一个小队。1979年又分成高铺、三杨两个大队。高铺大队辖高铺、朱安湾、喻家山、上范。1983年12月,改称高铺村,1958年前属曾店区辖管,1958年后属义堂辖管。1975年至1984年元月隶属倒店公社,1984年元月至1987年9月隶属义堂区。1987年9月隶属倒店乡至2009年12月。1984年元月高铺大队更名为高铺村。
1984年冬,村委会引进义堂个体户高亨光,周明爱和本村人范明凯合伙兴建砖窑厂,占地20亩,后扩大到60亩,址在高铺村南。1986年村集体接手,向个人承包,年上交村利润10万元。2009年窑厂职工50人,年产砖800万块。
高铺村位于五峰山脚下,神仙凹河和葫芦河南北贯穿,高铺现有人口784人,耕地面积1623.82亩,全村总面积4722亩。其中水浇地1120亩。
高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两河混料就是高速路路基的必用之料。小窑浇白灰在我村有近百年的历史,宅石性少,质地白。
高铺小学,短小精干,学生虽然只有50多名,但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造就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中专、大专人才,他们已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发挥出了各自的才华。
高铺关帝庙虽然经风风雨雨,但今已完好如初座立在村中,这座庙宇曾有过慈禧太后的亲笔题匾“英灵千古”,色彩和建筑风格的特点。
村南戏台和关帝庙前后建成,正对关帝庙,正因有这样的古文化建筑,著名的《忻口战役》电视连续剧就在这里现场拍摄过。
科技兴农的原则,引进了先峰335号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单玉米一项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创造了年年增的历史奇迹。
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大车、小车、运输车,年年增加,辆辆盈利,经济收入源源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横垮全国各地打工为我村经济收入又增添不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