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湖南长沙人1958年生,自幼受曲艺名家母亲刘望宁的熏陶,爱好文艺,。1971年考入湖南省文艺工作总团湘剧队学员班,因“左”路禁锢,学员无戏可学,老师无戏可教,几年下来除了模仿演出“样板戏”中小常宝和一些小孩配角之外,庞焕励和其他小学员都在荒废中耽误了最佳学艺年华。
“四人帮”倒台后,被禁锢的传统戏曲艺术重放光彩,已入青春期的庞焕励为之惊讶、振奋,如饥似渴的向彭俐侬、左大玢、陈爱珠、颜燕雨等两代老师学戏,同时又向自己的母亲和声乐专家学发声。17岁那年的她“生吞活剥”的学演了《大破天门阵》和《李三娘》,虽然稚嫩,却让大家看到了她是一株难得的好苗子。但功底不足,行旦不明,使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焕励举步维艰。当省艺校恢复教学时,她向领导提出到艺校向湘剧表演艺术家彭俐侬系统学习的要求。彭师在看了她的戏后同意收她做关门弟子,还向省湘剧院提出带她在身边进行传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庞焕励只得在繁重的演出任务中求学,彭老师则在教学百忙中来教。首先为她定行青衣,并教导她“唱戏唱戏,基础是唱”针对焕励乐感非常好的特点,制定了先从唱腔入手,以唱腔带戏的教学方案,用《琵琶上路》为重点教学剧目,教一支曲牌,从咬字,运腔,收腔,还有丹田运气,掌握气息等方法入手,一腔一板的进行教唱。焕励也决心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刻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焕励便以“唱功”在行内崭露头角,并在第一届全省青年演员汇演中获得了优秀青年演员奖和长沙市“长岛杯”青年戏曲演员优胜奖。
正当师徒二人筹划进一步艺术传承之时,彭老师因学校教学劳累过度病倒,不久去世,焕励痛失良师,加以戏曲艺术进入低谷,事业不景气,生活不宽裕,曾使焕励彷徨,甚至萌生去意。恰好深圳一家大艺术团想请她去当歌唱演员,她也去唱了一段时间的民歌,但要她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时,对湘剧的一缕真情和责任感,使她在举笔签约时毅然回首,从此她一任清贫和寂寞,专心守在湘剧舞台上。她在新编戏《凤箫怨》《孽梦》中扮演主配。1990年排演的《琵琶记》,她在上本中扮演赵五娘,“公婆吵闹”、“五娘吃糠”两折,焕励演来,感情真挚,唱得催人泪下。此剧荣获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1996年她在新改编的《白兔记》中扮演李三娘,参加石家庄“东方国际戏剧展”,成为最轰动的剧目,印度、日本、韩国的戏剧家们“盛赞中国民族戏曲精湛”。2000年,她在《太平公主》中塑造了武则天新的形象,将政治家的气度和母女之情糅合得十分真实。多年来,焕励连续获得省戏剧“芙蓉奖”、多次“田汉表演大奖”等奖项。即使她不担任角色的古代戏《马陵道》中也因为深厚的唱功获得“领唱奖”。2003年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庞焕励和彭老师一样低调朴实,不善言谈,不善交际,更不善逢迎。2007年湖南戏剧家协会拟推她为剧协副主席,听说还有人要竞争,她竟然在组织部门找她谈话时提出不要考虑她的要求,让领导大感意外。她担任过省青联委员,现是省文联委员、省剧协副主席、区政协委员。
2018年4月30日,主演电影《李贞回乡》。[1]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