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10 月21 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0]311 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准,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整体变更并以发起设立方式组建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总股本以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截止2000 年8 月31 日经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后的净资产11,188 万元,按1:1 比例折股,共计11,188万股。
2000 年11 月8 日,经四川省工商局核发四川通威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注册号: [5100001812986])。
2001 年11 月19 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国)名称变核内字[2001]第419 号《企业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核准公司名称变更为“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2004 年2 月16 日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行字[2004]10 号文核准,公司公开发行6,000 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 股)股票。
发行全部采用向二级市场投资者定价配售方式,发行价格7.50 元/股。
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71,880,000.00 元。
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于2006 年2 月20 日经“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该方案,公司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 股通威股份获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1.5 股股票对价,流通股东共获得对价股份900 万股,公司于2006 年3月 3 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股份变更登记工作。
2006年5 月25 日,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 股转增5 股,用利润每10 股送5 股的股票红利,转、送后总股本为34,376 万股;2007 年5 月23 日,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 股转增7 股,用利润每10 股送3 股的股票红利,转、送后股本为68,752 万股。 2、公司注册地址、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公司注册地址为成都市二环路南四段11 号,组织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成都市二环路南四段11 号。 3、公司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公司所属行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2008 年5 月 31 日收购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后,增加了化工行业[6]。
生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销售兽药;收购粮食;(以上经营项目与期限以许可证为准,且仅限分支机构经营)(以下项目不含前置许可项目,后置许可项目凭许可证或审批文件经营)非全民水域的水产养殖及技术咨询服务、畜禽养殖及技术咨询服务;生产电子元器件、电子计算机、化工产品;商品批发与零售;进出口业;租赁业。
通威股份有明确的质量方针,严格监控产品质量形成的开发、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服务全过程,在饲料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成品储运的每个环节,严格遵守国家药物和卫生标准。同时,通威各分、子公司共拥有电脑控制、全自动饲料生产线100余条,以及拥有美国、德国、瑞士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0余台关键核心设备,使其成为提高产品产量及质量的重要手段。为此,通威饲料产品质量一直稳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年年达到99%以上,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率100%,出厂的各类饲料产品从未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产品质量更得到广大养殖户的充分认可。
通威股份还在全国饲料企业中首家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通威85%以上分、子公司先后通过ISO9000认证,并率先在全国饲料行业中开展饲料产品HACCP安全管理体系及饲料产品认证工作,有三十几家分、子公司通过相关认证,同时,已有十几家分、子公司在中国饲料行业率先获国家无公害饲料产品认证证书,从而建立起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给产品质量、安全架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通威股份是由通威集团控股,以饲料工业为主,同时涉足水产研究、水产养殖、肉制品加工、动物保健以及新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大型科技型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438),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现拥有北京、天津、四川、广东、重庆、山东、河南、昆明、厦门、武汉、苏州、西安、长春、沈阳、沅江、沙市、淮安、无锡、南宁、海南、枣庄、涪陵、达州、西昌、德阳、安岳、粤华、大海、越南等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的八十余家从事饲料工业生产销售的分、子公司及以新能源产品多晶硅生产为主的永祥股份、四川永祥多晶硅公司。饲料型公司生产水产、畜、禽饲料及特种饲料近五百个品种,年饲料生产能力达500万吨,是全球主要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我国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0%左右。
通威股份通威股份拥有雄厚的科技研发实力,目前建立了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博士工作站、上海水产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八大研发中心,每年投入基础研发的费用达到数千万元;在编科研技术人员350余人,专门从事动物营养、动物饲料、动物良种培育和鱼类基因工程的研究,每年提供上百项研究成果和200余篇科研报告。
跨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尤其是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的加剧,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新能源共识,也成为中国目前极力倡导的能源发展方向。以社会责任引领企业发展的通威股份,基于自身优势和战略思考,积极响应行业发展需求,自觉承担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责任,以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瞄准乐山市的丰富资源,聚集了国内外一大批行业专家和顶尖人才,全力推进1万吨多晶硅项目建设,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形成从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组件,再到太阳能发电的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最终发展成为世界级清洁能源公司。
科研实力
公司现有上百人的教授、专家、博士队伍,本科毕业的员工更是占了七成以上。每年完成科学试验200多项,写出实验报告200余篇。公司现已形成从评估、研究、小试、中试到批量生产的一套完善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体系。通威和世界上最先进的饲料企业相比,其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部分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通威股份的拳头产品是水产饲料,公司在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管理体系。
通威拥有雄厚的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实力,拥有一流的科研队伍和研发体系。通威股份技术中心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畜禽研究所、动物保健研究所、检测中心、通威水产科技园、通威水产工程中心等七大研究部门。同时,常年与美国奥本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日本等饲料和养殖技术发达国家战略合作,与国外多家饲料企业、专业机构建立了常年的技术与战略合作关系,长期致力于动物营养、环境保护、工厂化养鱼、食品安全以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开发出了国际一流的饲料产品,并引种和培育出了多种名、特、优、新水产新品种。
2021年10月,通威股份公告,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67亿元,同比增长47.42%;净利润59.45亿元,同比增长78.38%。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29.79亿元,同比增长28.29%[7]。
2022年4月26日,通威股份披露年报,公司2021年营收634.91亿元,同比增长43.64%;同期净利润为82.08亿元,同比大增127.50%;扣非后净利润为84.8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2.35%。截至2021年底,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6.18亿元,同比大增151.85%[8]。
2022年4月,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2022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51.94亿元,同比增长513.01%;2021年实现净利润82.08亿元,同比增长127.5%[9]。
2022年8月17日,硅料龙头通威股份披露中报显示,其上半年营业收入603.39亿元,同比增长127.16%,而净利润达到122.24亿元,同比增长312.17%[10]。
2024年4月29日,通威股份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度报。报告显示,其2023年营业收入1391.04亿元,同比下降2.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5.74亿元,同比下降47.25%[4]。其2024年一季度营收195.7亿元,同比下降41.13%;净亏损7.87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86.01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1748元[11]。
宗旨
追求卓越 奉献社会
使命
经济使命: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使通威事业枝繁叶茂
社会使命:丰富社会物质财富 提高全民生活质量
文化使命:倡导良好社会风尚 推动中国文明化进程
理念
经营理念:诚、信、正、一
诚: "诚"字当头,以诚相待
信: 信用、信义为本
正: 正当合法经营
一: 事事争创一流
文化理念
以责任谋求共进;通力合作,创造卓越;必须以责任为前提。
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公司负责;公司经营行为必须对员工负责,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
实践证明,"通威文化"激励着"通威人"不断开拓、进取,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企业价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威股份正瞄准“改善人类生活品质,成就世界水产品牌”的宏大愿景,坚定不移地发展饲料及水产主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
刘舒琪:董事会董事长,兼任公司CEO[1]
2004年9月,通威股份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05年12月,通威饲料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2006年7月,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的145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名单中,通威品牌更成为中国饲料行业13000余家企业中唯一当选的标志性品牌;2006年9月,通威牌畜禽饲料系列产品荣膺“中国名牌”称号, 2006年底,通威股份荣获“2006中国饲料最具竞争力企业”称号,并获评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8月,通威在首届中国品牌节中再次被高度认同,荣获品牌中国“金谱奖”;2007年9月,通威股份又斩获“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其行业科技优势一骑绝尘; 2007年9月,通威牌水产饲料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2007年12月,通威股份更成为行业翘楚,揽获2007中国饲料“十大公益企业”和“最佳人本管理企业”两项大奖。2008年,通威品牌价值以47亿元人民币连续六年入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
2019年7月10日,财富中文网发布2019《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304[12]。
2020年5月,“202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发布,通威股份排名第313位[13]。
2020年7月27日,2020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262[14]。
2021年7月20日,2021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通威股份位列第256名[15]。
2021年,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入选“2021年重点产业上市龙头企业”[16]。
2021年12月,荣获“2021年度最具投关价值公司”。
2021年12月10日,获得“最具品牌价值”奖[17]。
2022年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2021年(第28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显示:该企业技术中心具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资格[18]。
2022年5月12日,《2022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发布,通威股份位列第1085名[19]。
2022年7月,位列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第217位[20]。
2022年8月,入选福布斯中国发布的2022中国创新力企业50强榜单[21]。
2023年1月,位列《2022年·胡润中国500强》第36位[22]。
通威股份具有完善的科研体系、先进的科研管理体制和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大批技术过硬的科研人才及现代化科研手段,保证了公司在独立研究与开发方面具有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
公司根据发展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强调引进与普及、提高相结合,加强员工培训,整体提高企业员工素质;
实施"人才工程",建立技术带头人梯队,完善人才激励制度;
外聘专家,借助"外脑"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问题;
加强与国外知名企业和国内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合作,形成技术同盟,保证公司的技术领先性,满足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