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乡位于于都县北部,东与桥头乡、银坑镇毗邻,南和仙下乡接壤,西与兴国县杰村乡相邻,北与兴国县江背镇交界。全乡国土面积50.42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马安圩,距县城50公里,下辖7个村民委员会,146个村小组。2011年末,全乡总户数5760户,总人口22783人。下设12个党支部,6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99人。耕地面积10627亩,林地面积47900亩。2011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777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9元。全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旧貌换新颜。环乡公路、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2011年新增通组水泥路8.2公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了5个省级村庄整治和建设点,农户改水150多户,改厕150多户,拆除破旧牛猪栏厕所6787平方米,拆除空心房13570平方米,硬化通户路10800米,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产业发展成绩显著,稻田养鱼、生猪生产、油茶、脐橙种植等产业巩固壮大,稻田养鱼达500多亩,生猪出栏8500多头,新增油茶2000多亩。全乡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490亩,粮食总产7118吨,花生总产679吨,家禽出笼20.18万羽,水产总量492吨。
马安村、头金村、溪背村、贡布村、上宝村、大螺村、西汾村。
鱼丝系马安乡的传统特产。成品鱼丝外形如粉丝,食用方法可煎、可炒、可煮,口感极好,软、脆、爽、鲜,风味独具。1997年全乡拥有近10个鱼丝加工作坊,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稻鱼工程”是一种永久性高效工程,即利用十分之一的稻田挖池、打沟,鱼池、田埂用水泥浆砌。桥下村是一个高产高效稻鱼工程示范点。
2008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5364万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含体制性收入)31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摩托车使用税等税收100%完成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比上年增长10%。
1、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继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再次喜获丰收,成为全乡经济工作的亮点之一。实现水稻播种面积19800亩,粮食总产量7016吨,比上年增长3%;花生总产445吨,油菜籽总产398吨,均比上年略有增长;生猪出栏7442头,比上年增长5%。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示范点建设成绩卓著。清理生活垃圾180吨,拆除空心房、破旧栏厕4530.1平方米,硬化通组路5.6公里。农户改水209户,占100%,新建农民休闲场所2处,人居环境有了极大改善。三新工作富有成绩。举办农民知识化培训班9期,培训农民550人次,全面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新农民培训任务。狠抓了稻田养鱼、生猪饲养和加工脐橙生产的产业发展工作。新增稻田养鱼面积500亩,养殖户人均增收100元,年出栏生猪10头以上的大户100户,新增加工橙种植面积150亩。稻田养鱼协会进一步壮大和完善,会员达到250户,比上年增长25%,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更趋完善,作用发挥更加明显。狠抓了新风貌建设,乡风民风更加文明淳朴。全乡四个省扶点、两个县扶点全部通过了上级的考核验收,溪背村竹丰点被评为精品点。
2、和谐平安建设继续加强,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一是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乡调处服务中心、村调解站、村落社区民事纠纷调解室建设,建立了一整套工作机制和干部责任制。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二是加大了信访工作力度。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信访工作行为和群众上访行为进一步规范。乡村干部下访活动收效明显,争创“零上访乡村”活动成绩显著。妥善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遏制了重复访、越级访、集体访,做好信访件的办结工作,办结率100%。马安被县评为“零上访乡”。三是广泛开展了“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等活动。四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了道路交通、食药品安全、动物防疫、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大了对学校、厂矿等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门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依法打击了各种刑事犯罪,全乡社会稳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居全县前列。六是深入开展了“五五”普法,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的法制观念。
3、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深化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发挥了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形式和阵地,不间断地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全乡人民的婚育观念有了根本转变,计划生育蔚然成风,工作基础更加扎实。二是落实了“人帮人”责任制度。驻村乡领导包片、驻村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每个乡村干部包若干名计生对象,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激活了乡村干部的主动性。三是加强了法制观念,严格依法行政。把执行“七个不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作为工作准绳,具体工作中做到“三在前”:法律法规、计生政策宣传在前,各种法律文书送达在前,各种服务登门上户在前。四是加大了计划生育清理清查力度,做到了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全乡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五是完善了网络建设。配齐配强了乡村计生专干和组中心户长,狠抓了业务培训,采取了乡村两级集中培训,乡村干部上户面对面培训,村组计生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中心户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六是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大了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力度,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四术措施落实力度,计生优惠政策落实力度。2008年,全乡落实四术176例,其中上环46例,结扎103例(含二女户结扎2例),人流17例,引产8例,计划生育率达到81.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