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刺绣

瑶族刺绣

非遗级别 国家级
中文名称 瑶族刺绣
遗产类型 传统美术
目录导航

简介

瑶绣用红、黄、白、黑等五色丝线为材料,用黑布、蓝布或白布为底,除了在服饰上刺绣外,还有三件独特的瑶锦。一是八排瑶姑娘,在出嫁前必须亲手绣一件长方形的两用瑶锦,一作姑娘出嫁的围裙,一作婚后背小孩用的襁褓;

二是勉瑶姑娘出嫁之前则绣一幅四方形的瑶锦,是姑娘出嫁、举行婚礼时作为遮头用的装饰品,工艺精致,图案新颖,平时不用,是一件家藏珍宝;三是江华瑶山姑娘在出嫁之前还绣有一种嫁妆,名叫“八宝被”。其上绣着我国民间流传的八种传统图案,即犀牛望月、双狮抢珠、麒麟送子、金龙出洞、丹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鱼等。这类瑶锦都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凝聚着瑶族妇女的艺术智慧。

工艺特点

瑶族刺绣品种繁多,常见的有花袋、花带、花帽、头帕、脚绑、围裙等等。还有姑娘为出嫁准备的婚服、披肩;定情用的荷包、香袋等。这些工艺品,均用棕黑色的棉布为衬底,以红、黄、蓝、白、绿、黑、紫色的绒丝线为料,用三寸长的绣花针,刺绣出五花八门的图案。图案花纹有正方形、三角形、梭形、圆形、水纹形、波浪形、之字形、工字形以及双蝶恋花、双龙戏珠、稻穗和鲜花等造型艺术。她们根据品种需要择色,巧于心计,娴于精工,绣出的图案古色古香、美观大方,具有浓郁和民族特色。绣一个简单的瑶袋,聪明的瑶族姑娘就能谋篇布局,以绿色水纹为底层,白色浪花为波光,构成大海汪洋的景色;然后绣三角形、梭形、之字形等杂色图案,表示青山起伏,花香鸟语;接着,再绣蓝天白去,红日高挂,雄鹰翱翔。动静交织,活似一幅锦绣山区美景。一针一线、一图一案,都体现出瑶族妇女匠心独具,一片深情。

刺绣可以说是瑶族妇女的终生手艺。少女时期,她们就跟长辈学习执针引线,一般刺绣衣襟花边、花带、脚绑等常用品种,练基本功。到了青春期,也是刺绣最紧张的时期,因为姑娘们进入恋爱阶段,她们必须精心刺绣花袋、荷包、香包、头帕作为送给情人的定情物,以精良的艺术,显示自己的才华,博得男青年的赞赏和敬爱。同时,她们还要呕心沥血绣备嫁衣、围裙等珍品,作为出嫁时不可少的嫁妆。嫁妆要比任何刺绣品都精细、美观,讲究标新立异、超群脱俗,要出嫁时穿着,光彩照人。结婚之后及中年时期,妇女们及给丈夫绣衣边、烟袋等等,作为贤妻良母的标志。中年到老,她们除了刺绣日常用品外,更主要的职责是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下一代,培养接班人。因此,瑶家刺绣得以代代相传。刺绣艺术活细工粗,陶冶着瑶家女性勤劳、温柔、热情的性格。

瑶家把自己的刺绣作品视为最珍贵的东西,一般是不转送他人的。如果外人进山,能得到瑶家的瑶袋或花带,那瑶家是把他当作最尊贵的客人。  

获得荣誉

2018年5月21日,瑶族刺绣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