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卜镇

落卜镇

人口 总人口3.61万人(2006年末)
所属地区 泸州市叙永县
地理位置 位于叙永县中部,北距县城15千米
中文名称 落卜镇
机场 泸州机场
目录导航

区划

码 510524106:~001河东社区 ~002河西社区 ~203云山坝村 ~206硐坪村 ~209红星村 ~211草坝村 ~215新华村 ~217大屯村 ~223三台村 ~226大树村 ~227三家坝村。

落卜镇位于 叙永县南面,叙赤公路(原321国道)纵贯全境,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4公里。全镇辖9个村,55个农业社,2个社区。总人口3615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9551人。二OO六年农业总产值5786万元,粮食产量1063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22元,工业总产值15192万元,工商税收入库811万元。

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储藏硫铁矿26250万吨, 落卜镇 无烟煤3160万吨,铁矿580万吨,白云岩28760万吨,并富有石英砂石、高岭土、含钾岩石、石灰石等地下矿产资源。镇域企业初具规模,有施可丰化肥厂、硫精砂厂、煤厂、砖厂、电厂、自来水厂和个体私营企业共658家。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楠、柑桔,畜牧业以猪、牛为主。有粮食、林业、烤烟、生猪等农产品主产区,被确定为叙永县肉牛产业化建设重点基地镇。退耕还林面积17000余亩,全镇竹林面积已达5000余亩,竹产业总值近十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境内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叙赤公路过境段达15公里,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交通运输较为方便。叙赤公路落卜段已实施了三级水泥路面硬化建设,通村公路硬化已达58公里。已建成2万平方米的综合贸易市场,可容纳上万人集贸流通,系四川、贵州边境贸易重镇。以机动车修理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较发达,农村集市贸易十分活跃。以龙泉洞为中心的天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加上该镇属市级水资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镇内青山绿水、风景秀丽、溶洞千姿百态,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

历史沿革

1948年设落卜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镇。1997年,面积99.9平方千米,人口3.6万,辖马家、大屯、宋家、汇合、青春、新榜、长乐、松林、三台、滴水、犁树、新合、五星、香潭、云山、庆银、旗山、硐枰、水源、建新、官厅、红星、新田、杨柳、新华、草坝26个行政村和落卜居委会。

2004年,面积104平方千米,辖26个行政村、148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6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4万人。

经济

2010年GDP达28197万元,比2005年增长121.8%,年均增长24.4%,超过“十一五”预期目标75%。地方财政总收入达1463.82万元,年均增长15.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达467.83万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06万元,年均增速达48.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10361万元增长至2010年的16000万元,年均增速达11%,高于同期GDP增长水平。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或超过了“十一五”计划目标,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夯实了基础。

一、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龙头作用不断彰显。我镇坚持工业强镇战略,依托煤、硫等矿产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全镇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随着富润(龙蟒)集团、华强集团、施可丰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入驻及鑫宏机砖、鑫鸿生化、大云矿业、华宇矿业、东来德物流等一批企业的建成投产,使我镇工业结构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跨越。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66240万元,是2005年14000万元的4.7倍;民营企业增加值25560万元,是2005年5244万元的4.9倍;其中工业企业增加值达22350万元,是2005年2672万元的8.4倍,工业已经成为镇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年农业总产值达9027万元,是2005年1884万元的4.8倍;粮食总产量达12808吨,比2005年的11024吨增长了1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42元,比2005年2269元增长了1473元。大力发展的林竹产业,累计造竹41000余亩,竹产业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得到国务院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全面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24.6%提高到了2010年的32%,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绿装。狠抓高梁、蚕桑等特色产业培育,2010年种植高粱800亩,产值达120万元。全镇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养猪专业户已达23户,年出栏育肥猪300头以上养殖大户3户,年出栏育肥猪50头以上养殖大户82户,2010年全镇育肥猪出栏4.4万余头。巩固养牛小区3个,新建养牛示范小区1个,2010年全镇牛出栏2500余头。大力发展禽类养殖业,2010年家禽出栏超过5万只。积极开发劳务产业,2010年劳务输出9550人,创劳务输出收入6874万元。

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着力实施“商贸活镇”发展战略,以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商业,努力开发培育旅游资源,现代全镇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到593户,其中个体工商户544户。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7.6:75:7.4调整至2010年的10.2:75.8:14,非农产业比重达89.8%,所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促进了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文卫

现有中心小学1所,大型完小2所,村级小学12所,附设幼儿园3所,共有教职工154人,学生3684人,入园儿童520人;中学1所,教职工45人,在校学生825人。中、小学升学率分别达99%和98%;06年初中升高中、中专95人。在全县教育督导评估中该镇小学、中学分别排名第六、七位,均荣获三等奖。有镇文化站、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各1个,村级卫生服务站11个,中心卫生院有医务人员19人,有乡村医生55人。全镇医疗卫生条件步得到改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95%。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