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逊之,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他是明末 东林党领袖、大臣 李应升的儿子。李应升在与 魏忠贤宦官集团斗争中被杀害,以后 崇祯帝即位,为其平反。因此,李逊之就编辑了此书,将明末党争之事,以其亲身经历,加上各种 稗官野史之说综合而成。《 三朝野史》的 末尾,他自称“ 江上 遗民”。
李逊之,字肤公,江阴《今属江苏》人。是明代 天启年间遭党祸为魏贤所害的御史李应升的儿子。明亡后,李逊之自称为“ 江左遗民”,素以明朝遗民自居,专心治史。关于《 崇祯纪略》的写作缘由,据作者自称,是因为当时野史丛出,他有感于“国政乱于 朱紫,欲语流为丹青,缘饰 爱憎,增闻易见者有之矣,党庇奸逆,抹杀 忠义者有之矣”,于是辑录成《 三朝野纪》,记述明朝 泰昌,天启、崇祯三代之事。 《崇祯纪略》又名《崇祯纪事》,便是 《三朝野纪》卷四至卷七的单行本。
李逊之
武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李宝让,字逊之.生于l882年,卒于l 944年。 李亦畲先生的次子,是武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由于李亦畲晚年得子,对逊之倍加体贴和爱护,并把武式太极拳艺和秘诀全部授于逊之。因此,在拳艺上逊之的造诣是相当深的,加之逊之先生天生悟性好,父亲的 言传身教,倾心相授,使逊之完全继承了武式太极拳的 衣钵,并发扬光大。
李逊之不满6岁,便在父亲的督促下开始学练武式太极拳。开始因年幼贪玩,常受到亦畲先生的训导和体罚。但不久逊之就迷上了太极拳。每日上午习文,下午习武,常常与哥哥李石泉推手较技,精于拳艺。李家世代 书香门第,平时给人的印象又似个 文弱书生,都以为他不懂太极拳,其实逊之的功夫早已达到上乘水平。
有一次,赶会期间,来了不少亲朋好友,街对面有一 恶棍 出言不逊调戏一女子,逊之出门迎接客人时发现此事,心中不平,于是上前好言相劝。恶棍不但不听,而且冲他大声喊叫,让他少管闲事,逊之再劝,恶棍举拳朝逊之打来,只见逊之略一闪身,轻轻一拨,恶棍便跌出一丈开外,来了个嘴啃地。恶根一看不好。爬起来溜走了。这时,乡邻好友才发现他是个武林高手,身手不凡,不愧是李亦畲的后代。
逊之先生平时为人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不少乡邻要拜师学艺.在选择学生的时候,逊之首先注重人 品的好坏,他不但传学生们武功,而且教他们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忠诚老实,不说 假话,学太极拳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不可 好勇斗狠,打架闹事,使学生懂得学武的目的,要求学生继承和发展武式太极拳,不能让拳艺失传。教导学生们要 勤学苦练,多加揣摩,严守身法,保持先辈们的特点。并且明确指出有了正确的练功方法,只有下苦功夫去练,没有什么近路可走,功夫是在老师经常的指导下苦练出来的。李逊之在自己的练功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新的内容和练功方法,比如用绳子系住双手固定在脖子上,不用伸缩来发放人。他讲出武式太极拳的抽丝劲和 缠丝劲是相互之间联系的,能掌握抽丝就有了缠丝劲。从神气方面讲抽丝是直的,可是这一转手,一转身,腿转、腰转、两臂也随之转了,就形成了缠丝,产生了劲路。
李逊之先生身杯绝技,拳艺卓越,但从未仗武欺人。他待人热情,为人和蔼可亲。他最得意的门徒 是他的族孙 李锦藩,并将其毕生所学 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使武式太极拳 后继有人。李逊之在晚年时仍不断地探讨新的内容,研究 拳法的奥妙所在,著有《初学太极拳练法述要》,《 不丢不顶浅释》,《授艺精言》等拳论。是文武并重,德才兼备的一代太极拳大师。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