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

汪芳

中文名 汪芳
职业 作家
主要荣誉 第三届路遥文学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代表作品 风景、万箭穿心、琴断口
出生日期 1955年
毕业院校 武汉大学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1982年,方方大学毕业分到电视台一个月1982年,方方大学毕业分到电视台一个月1955年5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57年,随父母迁居武汉。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1月,在武汉运输公司当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在校期间始发小说及诗歌。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1989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3]

198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大篷车上》[4]。1987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景》,获1987—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被批评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1989年,调作协湖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

1992年1月,发表短篇小说《一唱三叹》。1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一唱三叹》,收录了《这天这年》《一唱三叹》《落日》等9篇小说。12月,出版中篇小说集《行云流水》。同年,《祖父在父亲心中》获湖北省第二届屈原文艺奖。

方方方方(3)1995年,出版中篇小说《桃花灿烂》,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两对男女的爱情故事[5]。1997年1月,出版地区书籍《武汉人》,告诉读者不要忘记武汉的城市记忆。10月,应美国政府邀请,作为国际访问者访问美国。同年,中篇小说《埋伏》获《小说月报》第七届百花文学奖。1999年,发表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表现了1957年反右至1966年期间,一群居住在乌泥湖的水利专家所经历的种种精神上、道义上、良知上的考验和历练[6]。同月,发表中篇小说《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讲述了主人公黄苏子,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的人格由异化走向分裂的悲剧故事。

2001年,出版散文集《到庐山看老别墅》,由十二篇讲述庐山老别墅故事的散文组成[7]。2002年,出版作品《奔跑的火光》[8]。2003年,出版小说《祖父在父亲心中》,用编年的方式记叙了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新知识分子坎坷的悲剧命运[9]。2007年,在《北京文学》杂志上发表中篇小说《万箭穿心》[10];同年9月22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湖北省作协主席。

2009年6月,《万箭穿心》获百花奖优秀中篇小说奖。2010年4月27日,任湖北省第二届“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评委。2011年,推出长篇小说《武昌城》及中篇小说《民的1911》,《武昌城》分“攻城篇”与“守城篇”,从不同角度反映1926年整整40天的武昌围城战,《民的1911》全景式再现百年前辛亥革命第一枪武昌起义波澜壮阔的经过[11][12]

2012年4月,获第十届华语文学大奖年度杰出作家[13];9月25日,在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湖北省作协主席;11月16日,根据方方中篇小说《万箭穿心》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14];12月27日,与冷军联手的雅皮剧《桃花灿烂》在武汉首演。

2013年,出版长篇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描述了一位山村青年艰辛奋斗的短促人生[15]。7月,中篇小说《万箭穿心》出版单行本。

2014年,出版小说《惟妙惟肖的爱情》,描写了一场读书人与商人、博士生与高中生的竞争[16]

2018年4月,出版中篇小说集《中北路空无一人》。

2019年6月,与崔永元、贾浅浅等合著《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以感动温暖的笔触,唤起人们对父亲母亲的怀念之情。10月,出版散文集《拜访狼巢》。11月,长篇小说《是无等等》发表于《十月》第6期[17]

2020年1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时于此间》。4月,出版《武汉日记》英文版在亚马逊网站预售,其中大量不实内容引发争议[18]

主要作品

  • 出版作品
作品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大篷车上》 1984年 小说集
《18岁进行曲》 1986年 小说
《风景》 1987年 中篇小说
《江那一岸》 1989年 随笔集
《一唱三叹》 1992年 小说
《行云流水》 1992年12月 小说集
《随意表白》 1993年 小说随笔
《无处遁逃》 1993年12月 中篇小说
《方方文集》 1995年 小说集
《桃花灿烂》 1995年 中篇小说
《行为艺术》 1995年 中篇小说
《闲聊》 1995年 散文集
《何处是我家园》 1995年 小说
《推测几种》 1996年 小说随笔
《武汉人》 1997年 小说
《现代女性悄悄话》 1997年 随笔集
《心箭丛书》系列 1998年 小说集
《有个小孩叫冬冬》 1998年 童话
《乌泥湖年谱》 1999年 长篇小说
《又一个好人远行了》 2000年 散文集
《奔跑的火光》 2002年 小说集
《祖父在父亲心中》 2003年 小说
《落日》 2004年 中篇小说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2006年 中篇小说
《汉口租界》 2006年 文史资料
《春天来到昙华林》 2007年 小说
《水在时间之下》 2008年 散文集
《琴断口》 2009年 中篇小说
《武昌城》 2011年 长篇小说
《民的1911》 2011年 中篇小说
《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 2012年 小说集
《万箭穿心》 2013年 中篇小说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2013年 中篇小说
《汉口的沧桑往事》 2014年 文化随笔
《惟妙惟肖的爱情》 2014年 小说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2015年 中短篇小说集
《中北路空无一人》 2018年 中篇小说集
《方方自选集》 2018年 小说、散文集
《拜访狼巢》 2019年 散文集
《我们的母亲》(与崔永元、贾浅浅等合著) 2019年 回忆录

《我们的父亲》(与崔永元、贾浅浅等合著)

2019年 回忆录
《时于此间》 2020年 中短篇小说集

参考资料:[6][9][15][16][18][5][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

荣誉记录

作品名称 首版时间 作品类型
《大篷车上》 1984年 小说集
《18岁进行曲》 1986年 小说
《风景》 1987年 中篇小说
《江那一岸》 1989年 随笔集
《一唱三叹》 1992年 小说
《行云流水》 1992年12月 小说集
《随意表白》 1993年 小说随笔
《无处遁逃》 1993年12月 中篇小说
《方方文集》 1995年 小说集
《桃花灿烂》 1995年 中篇小说
《行为艺术》 1995年 中篇小说
《闲聊》 1995年 散文集
《何处是我家园》 1995年 小说
《推测几种》 1996年 小说随笔
《武汉人》 1997年 小说
《现代女性悄悄话》 1997年 随笔集
《心箭丛书》系列 1998年 小说集
《有个小孩叫冬冬》 1998年 童话
《乌泥湖年谱》 1999年 长篇小说
《又一个好人远行了》 2000年 散文集
《奔跑的火光》 2002年 小说集
《祖父在父亲心中》 2003年 小说
《落日》 2004年 中篇小说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2006年 中篇小说
《汉口租界》 2006年 文史资料
《春天来到昙华林》 2007年 小说
《水在时间之下》 2008年 散文集
《琴断口》 2009年 中篇小说
《武昌城》 2011年 长篇小说
《民的1911》 2011年 中篇小说
《有爱无爱都铭心刻骨》 2012年 小说集
《万箭穿心》 2013年 中篇小说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2013年 中篇小说
《汉口的沧桑往事》 2014年 文化随笔
《惟妙惟肖的爱情》 2014年 小说
《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2015年 中短篇小说集
《中北路空无一人》 2018年 中篇小说集
《方方自选集》 2018年 小说、散文集
《拜访狼巢》 2019年 散文集
《我们的母亲》(与崔永元、贾浅浅等合著) 2019年 回忆录

《我们的父亲》(与崔永元、贾浅浅等合著)

2019年 回忆录
《时于此间》 2020年 中短篇小说集

创作特点

文学类
  • ▪2018-9-27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中篇小说)    《风景》[42]   (获奖)    
  • ▪2015-6-27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43]   (获奖)

  • ▪2014-5    《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奖”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44]     (获奖) 

  • ▪2013-9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奖    《声音低回》  (获奖)      

  • ▪2012-4    2011“年度优秀女性文学”奖    《武昌城》[45]   (获奖)   

  • ▪2011-11    2011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武昌城》[46]  (获奖)   

  • ▪2011-8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水在时间之下》     (提名)  

  • ▪2010-5-22    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学会奖”中篇小说奖    (获奖)    

  • ▪2010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琴断口》   (获奖)    
  • ▪2009    第十三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万箭穿心 》   (获奖)    
  • ▪1987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风景》    (获奖)    
荣誉称号
  • ▪2012-4    第十届华语文学大奖年度杰出作家    武昌城[13]   (获奖)    

主题思想

文学类
  • ▪2018-9-27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中篇小说)    《风景》[42]   (获奖)    
  • ▪2015-6-27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43]   (获奖)

  • ▪2014-5    《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奖”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44]     (获奖) 

  • ▪2013-9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奖    《声音低回》  (获奖)      

  • ▪2012-4    2011“年度优秀女性文学”奖    《武昌城》[45]   (获奖)   

  • ▪2011-11    2011年度茅台杯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武昌城》[46]  (获奖)   

  • ▪2011-8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水在时间之下》     (提名)  

  • ▪2010-5-22    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学会奖”中篇小说奖    (获奖)    

  • ▪2010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琴断口》   (获奖)    
  • ▪2009    第十三届百花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万箭穿心 》   (获奖)    
  • ▪1987    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风景》    (获奖)    
荣誉称号
  • ▪2012-4    第十届华语文学大奖年度杰出作家    武昌城[13]   (获奖)    

人物形象

个人生活

  • 题材

方方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市民题材和知识分子题材两个领域。市民题材的小说主要有《行云流水》《落日》《桃花灿烂》等作品,是对人生世相的揭示和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虽然方方笔下的市民生存场景大多表现出阴冷,残酷的风格,人物性格扭曲而矛盾,但是这其中贯穿着作家对社会现实严肃的思考。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方方去采风时发现依然有许多人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没用过自来水,不会用淋浴器洗澡,时代在飞速进步,而这些人的生活依然缓慢而落后地继续着。原来世上有很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可能他们对宏大的世界一无所知,也没体验过时代飞速变化的感觉,对社会发展毫无敏感性,但却也拥有自己完整的生存世界,对自然中微小的东西了如指掌。这种超越时代的存在是个体生命自由和无限意识的表现。在方方这种人生阅历下,丰富了其对生命内涵的理解。

此外,其知识题材的小说有《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何处是我家园》《乌泥湖年谱》等,内容主要集中于对知识分子命运和人格的反思。方方是一位具有知识分子的正义、良知、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她的创作既有对现实的冷峻的反映,又富有女性作家特有的温柔悲悯。她以女性视角和女性身份,表现出了超越性别的女性力量。方方在小说中以清醒的眼光观照个体生命存在状态,发掘现实生活苦难和困境下人的生命体验,从而促使形成了冷峻的生命意识,即对生的执着与死的和解。方方称小说只是她的个人表达,是她倾诉的方式,这种倾诉是在生活中体会到个体存在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脆弱关系后得到的生命体验,而小说创作正是化解这种孤独生命体验的途径。在这种生命独特的感受下,方方形成了对个体生命冷静旁观的观照态度,以一己之痛苦感知现世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个体的生命意识体验中感知那破碎了的世界和畸变了的人性,以冷静旁观的方式观照普通市民生活,叙述百态人生。

  • 荒原意识

方方在书写底层物质匮乏时渗透“荒原”意识。底层群体最显著的特点是生活空间的狭小与社会地位的低下,蕴含在底层生存表象之下的则是底层无处逃遁的现实荒原。“荒原感”是方方描写底层的文学创作的底色和基调,她撇开了生活中常见的温馨、趣味和生存幽默,裸露出粗糙恶劣的生存状态。底层群体的荒原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物质荒原与精神荒原。其中生存空间的逼仄、物质财富的匮乏直接导致底层群体的爱情亲情遭到解构,人们为了生存做着人性的表演。作品暴露出的则是底层群体在荒原化的社会条件下,物质与精神双重匮乏的现状。

  • 底层思考

方方有着自己对底层出路的独特思考,做着对苦难出路的尝试探寻。她一方面传承了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精神特质,另一方面又在明确的“职业意识”中自然融入了知识分子的精神血液与价值尺度,为底层阶级的苦难设置了两种出路模式:抗争中毁灭或留在尘世间坚守。在抗争中自我毁灭侧重表现的是无论底层努力与否,在时代和社会外力作用之下,他们的命运都会被现实所吞噬。写作愈发成熟的方方看到生存背后无法化解的矛盾之后,虽然承认人们对于生存多数时间无法把握与控制,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轻言放弃。因此方方在作品中让底层人物以善良、正义的特性坚守在尘世之中来对抗现实的苦难。

人物评价

  • 汪芳作品汪芳作品(3)市民形象

市民形象是方方小说中特色的形象系列,1986年方方《风景》发表,小说中刻画的市民形象引起了评论家们的注意。方方小说的市民形象描写进行了详细而具体的论述。20世纪中国文学中对市民的描写都是片面的和局部的,而方方对市民的描写是全方位的和系统的,富有了“历史的厚度”和“现实的宽度”,方方的作品以犀利的眼光开掘深深埋藏在凡俗人生中人性的丑恶与虚伪,挖掘人性的深度,刻画出生动鲜活的市民形象。

  • 女性形象

方方在她的创作中一直都关注着女性,尤其是底层女性的生存与发展。与其他女作家不同,方方对于底层女性的描写是向外转的,题材不仅限于女性简单的家庭生活和个人感受,而是灌注了丰富的人文关怀于笔触,展现了当代底层女性的身份困境、情爱困境与心灵困境,展示了一幅全景式的底层女性生命困境。在方方的小说中有许多渴望归宿的女性,无论是在生活中,感情里还是思想上,这些底层女性都做不到完全的独立,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男性的附属品。除了要面对生活的困顿之外,情感困境更让底层女性无力招架。当她们为家庭和爱情完全付出自我后,爱情往往会显露出它残忍的一面,女性难逃被抛弃的命运。一些底层女性在爱情中受到冷淡之后转向自我性格的异化,最终走向毁灭他人又自我毁灭的道路。

  • 知识分子形象

方方的知识分子形象创作,坚守知识分子的写作立场,描摹知识分子的生存百态,既有新写实的客观冷静,又完成了对新写实的超越,“把握了历史与人文的双重张力”,丰富了当代知识分子形象的艺术长廊。方方以理性的眼光审视现实,在重塑知识分子形象的同时客观展现了时代的变革,挑破“人与生活,现实与内心之间的不和谐”, 表达了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和不满,对现存价值观念和伦理标准的反叛,同时方方的创作始终关心现代人的精神问题,试图把握知识分子的内心冲突,寻找当代知识分子的出路。值得注意的是,方方对知识分子内在精神困境的深度挖掘,对人性中无法根除的“恶”的冷静表现和批判,对普遍人性的揭露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正面评价

汪芳汪芳(3)汪芳育有一女,有三个哥哥,大哥曾是湖北省以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二哥是东北大学的教授,三哥从事航空事业[47]。方方的小舅公是杨叔子,是中国科学院院士[48];方方的伯祖父是汪辟疆,曾外祖父是杨赓笙,是国民党元老,“二次革命”的秘书长 。

负面评价

人物争议

方方关注现实,以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风景”:从早年的处女作《大篷车上》到成名作《风景》,再到近年创作的改编成电影、社会反响巨大的《万箭穿心》,方方一直对底层报以深挚的感情,投下关注的目光。(羊城晚报评)[15]

方方方方方方总是将生活之于人的酷烈写到极致,将命运之于人的无情写到极致。她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作为作家她永远乐于为大时代中的小人物“代言”。(中国新闻网评)[49]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是作家方方在写下关于武汉的封城日记时,重提的一句旧话,这句话让更多人认识方方,也让疫区内外的人们备受触动。疫情肆虐,武汉封城。在这里生活了63年的她,用最擅长的文字记录下身边点滴和所思所想,每天一篇,有苦难,有希望,有反思,有温度。(凤凰网评)[48]

在武汉最困难的时候,方方所写的“方方日记”戳到了集体心理的痛处。当局势好起来之后,尤其是当全球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很多认识之后,“方方日记”就会逐渐变成一般的写作;中国永远都会有方方,这与中国做得好与不好没有太多关系。更何况武汉的确经历了巨大的磨难。的确有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了很多普通人的身上,令人不堪回首。方方代表了从民间个人不幸感知这个世界的视角,这样的视角永远都存在,而且它尤其是文学最生生不息的源泉。人心都是有一杆称的,越多的人心组合越会是这样。光明是今日中国的主色调,甚至也是这次抗疫中的主色调,人们越来越会看清楚这一点。我的主张是,把“方方日记现象”也纳入进来,让它成为这个时代旋律的一个音符。(《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2020年3月评)[50]

从清新明快的浪漫书写到深沉冷峻的人性谛视,从幽默调侃的世态描摹到沉重酸涩的生活感叹,方方始终在对理想的坚守中,不拘一格地在生活各个领域,表现出卓越的叙述智慧。无论是对人生世相的揭示,还是对人性本质的思考,方方以执着的姿态不断向精神深处掘进,并由此带给读者难以回避的心灵震撼。(第三届中国小说学会“学会奖”方方获奖评语)[51]

方柳之争

方方在疫情期间的不当言行,价值观扭曲,家国情怀何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评)[52]

方方方方方方不会是一般的纪实文学交流,它一定会被国际政治捕捉到。很有可能的是,在未来的风浪中,中国人民,包括那些曾经支持了方方的人,将用我们多那么一分的利益损失来为方方在西方的成名埋单。(《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2020年4月评)

方方所写的《方方日记》自公布以来,就褒贬不一,其描述的所谓“客观事实”实际荒诞到不可思议。“殡仪馆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说出真相的李文亮,受到责罚,丢了性命,到死都没人向他道歉”等罔顾事实的内容,虽然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激起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的同情,但当相关报道越来越丰富之时,终究只会贻笑大方。日记中经常出现的“我的医生朋友”,最近更是在网络上被刷屏,“无中生友”的言论引起了群众的极大愤慨。无视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努力,却又在“消费”他们的牺牲,方方所写的《方方日记》本身,只不过是一部充斥着极端思想与造谣抹黑的三流剧本罢了。(中国军网评)[18]

方方文字的主基调是晦暗的,她对封城期间武汉市民生活的描述,尤其是对疫情防控的描述,显然是不全面的。她记述的“事实”(即便不失实),也是主观裁剪的;方方和对手的冲突,主要不是什么左右之争,而是新旧之争,是两代人对于重大政治主题的感知的冲突,是情感和趣味的冲突。方方是成功的,但她的成功却是人文学科的失败。(观察者网评)

不明房产

日记事件

2014年鲁迅文学奖评审过程中,方方发微博称湖北诗人柳忠秧“四处活动,搞定评委”而获奖,柳忠秧认为方方涉嫌造谣、诽谤,对自己的名誉造成了损毁,于是将方方起诉至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令方方删除有关微博和言论,并以书面形式赔礼道歉[53][54]。2015年3月,方方发表了博客《我为什么要批评柳忠秧》,认为柳忠秧不应该在鲁迅文学奖初评前来做这些活动,并于同年4月17日发表对湖北省人社厅的质疑书,认为鲁迅文学奖有失公正[55]

方方与柳忠秧方方与柳忠秧2015年11月4日,该案一审判决结果公布,广州市越秀区法院认为方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柳忠秧“把所有评委搞定”,判决方方立即删除针对柳忠秧的微博,刊登道歉声明并向柳忠秧支付精神抚慰金2000元[56]。方方一审败诉后表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并拒绝向柳忠秧道歉。2016年4月15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方方上诉,维持原判;同年7月5日,方方发布长微博,发表了她写给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龚稼立院长名为《我的批评权在哪里?》的公开信,表达了希望该案再审的意愿[53]

2017年10月27日,柳忠秧突发心肌梗塞逝世后,方方在微博上称“当年微博不点名批评不过职务行为而已……无论如何,也要祝他一路好走”[57]

词条图册

2020年4月4日,方方被博主“明德先生”质疑其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水天居”别墅的产权存在问题;4月5日晚,方方回应称“佩服明德先生的想象力、编造能力,还有他的杜撰胆量以及自信心”,表示要“法庭上见”;4月6日,博主“明德先生”在微博上公开举报,称“湖北省管干部方方6套房产来源不明”,在该文中,“明德先生”表示方方的房产涉及土地产权性质变更,先建别墅后办产权证,别墅价值暴涨、房产总值与方方收入水平不符等一系列问题;4月7日,在博主“明德先生”的微博上已经看不到4月6日的公开举报信[58]

2020年10月5日,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第三批)公布关于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水天居”别墅的调查核实情况,调查核实情况为“‘水天居’项目于2005年11月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证号为[2004]508号),项目用地总面积109亩;2006年7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证号为[2005]505号),批准建设规模52栋2-6+1层别墅住宅楼,总建筑面积44672平方米;其中4栋别墅建成于2006至2008年,均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按照规划和建设要求,‘水天居’建设项目的生活污水已接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汇入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反馈结果为不属实,处理和整改情况为该信访件反映情况不属实,不涉及处理整改情况[59]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