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2月,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创建。
1992年,经安徽省住建厅批准成立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2]
2007年1月,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由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
2008年,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被授予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2011年,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和“全国建筑设计行业诚信单位”。[1]
据2018年5月安徽省建科院官网显示,安徽省建科院设有10个设计所,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设有12个研究部门,直属3个科技公司,挂靠有8个学术学会组织。
设计所:设计一所、设计二所、设计三所、特种技术研究所、房地产研究所、空间结构研究所、建筑设备研究所、景观设计所、规划分院、市政工程设计所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绿色建筑技术检测与研究所、建筑节能检测研究所、门窗幕墙节能检测研究所、防水检测研究所、地基检测研究一所、地基检测研究二所、材料研究检测所、结构检测研究一所、结构检测研究二所、道桥检测研究所、化学建材研究所、装饰与结构检测研究室[2]
直属科技公司:安徽省建科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安徽省特种建筑技术承包有限公司、安徽建科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学术学会: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安徽分会,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与安徽省建筑业协会所属结构专业委员会、施工专业委员会、防水专业委员会、钢结构专业委员会、混凝土分会、新型建材专业委员、市政桥梁与地下空间委员会[3]
据2018年5月安徽省建科院官网显示,安徽省建科院共有在册职工450人,其中:技术人员370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60多人,教授级高工10人,享受国家及省政府津贴专家4人。[1]
工程业绩(25)据2018年5月安徽省建科院官网显示,安徽省建科院先后取得了以“60m直径无中心支承、有侧限网壳结构屋面水泥熟料库关键技术应用”,“木质素磺酸盐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预应力及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大跨度异形拱桁架结构关键技术”为代表的优秀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9项(包括省级优秀设计奖)、地市级等其他各类奖项共90多项;主持并完成了省级标准、规程及标准图集的编制30多项,同时参与了数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安徽省建科院在绿色建筑设计、钢结构设计、抗震鉴定和加固、裂缝测试技术、幕墙检测技术、结构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桩基测试技术、建筑节能检测以及建筑物诊断和加固、混凝土裂缝修补、地下室堵漏等多项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我省建设科技的进步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
获奖成果名称 | 时间 | 获奖类别 |
---|---|---|
明矾石砼膨胀剂砼防水屋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二等奖 |
明矾石微晶铸石球磨机衬板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ø100×200mm小口径自应力管立式振动制管工艺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环氧胶泥粘结砼压力管平接头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生产快硬水泥和矿渣水泥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精铸JM-12型锚具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YD-5型移动式电动冷镦机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明矾石自应力水泥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装配式火板居住建筑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皖G-08《钢模板现浇楼梯》 | 1980 | 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 | 1981 | 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 |
煤矸石无熟料水泥全煤矸石制品 | 1981 | 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
内板外砌住宅建筑成套技术研究 | 198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811”颜色内墙涂料 | 198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合肥地区砼非破损测强基准曲线 | 198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苯乙烯-丙烯 | 1984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PVC塑料排水管道在住宅上的应用 | 1984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全煤矸石水泥砼小心空心砌块成套技术研究 | 198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安徽省科技发展规划1996-2000 | 198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ZM早强剂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砖混结构改革及其通用化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炉渣小砌块农房墙体抗震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粉煤灰铝酸盐水泥 | 1986 | 安徽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
CW-L早强减水剂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炉渣砼小型空心砌块作承重砌块研究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非烧结普通砂砖 | 1989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非烧结普通砂砖 | 1990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省双百活动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在粮仓、地面、护壁、自防水析板中的应用和地下室砼结构防水成套技术研究 | 1990 |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应用技术研究 | 1991 |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省环保宣教中心培训楼 | 1991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NC新型复层涂料 | 1992 | 淮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 | 1991 | 安徽省星火科技三等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和明矾石复合膨胀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1993 | 建设部九三年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减水复合剂在砼灌注桩中的应用 | 1993 | 全国专利科技成果精品城金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IC新型内墙涂料 | 1993 | 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
合肥四方商厦工程 | 1993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明矾石膨胀剂设计、施工规程》DB34/041-90 | 199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QI复合外墙涂料 | 199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MC多彩涂料 | 199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SR耐擦洗涂料 | 199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CM新型防水涂料 | 199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高孔洞率多孔砖建筑应用技术 | 199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琥珀山庄4-07住宅 | 1995 | 部住宅优秀设计三等奖、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
省公路技校教学综合楼 | 1995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高强砼研制与应用 | 1996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肥地区住宅主导建筑体系和主导墙体、材料可行性研究 | 1996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预应力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砼空心板》标准图集的编制与研究 | 1997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渗浆加固 | 1998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合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 1998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及规程》编制与研究 | 2000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一种洗煤泥球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2000 | 安徽省级科技成果奖 |
新型聚羧酸类系列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 | 200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混凝土回弹计算软件的设计》 | 2004 | 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 |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 | 2005 | 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一等奖 |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二等奖 |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大戏院加固改造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二等奖 |
承重砼多孔砖墙体构造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三等奖 |
剪压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三等奖 |
合肥电信大钟楼外装饰工程设计(幕墙) | 2005 | 安徽省厅优秀专项设计三等奖 |
60m直径无中心支承、有侧限网壳结构屋面水泥熟料库关键技术应用 | 2009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 | 2009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金色地带 | 2009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
滨湖明珠 | 2009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
蒸压加汽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规程 | 2009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叁等奖 |
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一等奖 |
博威香山丽舍住宅小区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住宅与住宅小区三等奖 |
安徽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示范项目——涡阳县第四中学教学综合楼、涡阳城关中心学校教学楼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结构二等奖 |
海螺集团60m直径熟料库中心无支承网壳结构设计研究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
合肥鼓楼商厦空调改造工程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 |
获奖成果名称 | 时间 | 获奖类别 |
---|---|---|
明矾石砼膨胀剂砼防水屋面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二等奖 |
明矾石微晶铸石球磨机衬板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ø100×200mm小口径自应力管立式振动制管工艺 | 1978 | 全国科学大会奖、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环氧胶泥粘结砼压力管平接头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利用煤矸石代替粘土生产快硬水泥和矿渣水泥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精铸JM-12型锚具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YD-5型移动式电动冷镦机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明矾石自应力水泥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装配式火板居住建筑 | 1978 | 安徽省科学大会奖 |
皖G-08《钢模板现浇楼梯》 | 1980 | 华东地区建筑标准设计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 | 1981 | 安徽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 |
煤矸石无熟料水泥全煤矸石制品 | 1981 | 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
内板外砌住宅建筑成套技术研究 | 198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811”颜色内墙涂料 | 198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合肥地区砼非破损测强基准曲线 | 198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苯乙烯-丙烯 | 1984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PVC塑料排水管道在住宅上的应用 | 1984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全煤矸石水泥砼小心空心砌块成套技术研究 | 198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安徽省科技发展规划1996-2000 | 198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ZM早强剂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砖混结构改革及其通用化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炉渣小砌块农房墙体抗震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粉煤灰铝酸盐水泥 | 1986 | 安徽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
CW-L早强减水剂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炉渣砼小型空心砌块作承重砌块研究 | 1986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非烧结普通砂砖 | 1989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非烧结普通砂砖 | 1990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省双百活动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在粮仓、地面、护壁、自防水析板中的应用和地下室砼结构防水成套技术研究 | 1990 |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应用技术研究 | 1991 | 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省环保宣教中心培训楼 | 1991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NC新型复层涂料 | 1992 | 淮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 | 1991 | 安徽省星火科技三等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剂和明矾石复合膨胀剂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 1993 | 建设部九三年度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三等奖 |
明矾石砼膨胀减水复合剂在砼灌注桩中的应用 | 1993 | 全国专利科技成果精品城金奖、合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IC新型内墙涂料 | 1993 | 安徽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
合肥四方商厦工程 | 1993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明矾石膨胀剂设计、施工规程》DB34/041-90 | 199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QI复合外墙涂料 | 1993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MC多彩涂料 | 199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SR耐擦洗涂料 | 199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CM新型防水涂料 | 199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高孔洞率多孔砖建筑应用技术 | 1995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琥珀山庄4-07住宅 | 1995 | 部住宅优秀设计三等奖、省优秀建筑设计二等奖 |
省公路技校教学综合楼 | 1995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高强砼研制与应用 | 1996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合肥地区住宅主导建筑体系和主导墙体、材料可行性研究 | 1996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预应力非煅烧粉煤灰轻骨料砼空心板》标准图集的编制与研究 | 1997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砖石结构古建筑的渗浆加固 | 1998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合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 1998 | 安徽省优秀建筑设计三等奖 |
《砼小型空心砌块砌体工程施工及规程》编制与研究 | 2000 | 安徽省科技进步四等奖 |
一种洗煤泥球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2000 | 安徽省级科技成果奖 |
新型聚羧酸类系列混凝土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 | 200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混凝土回弹计算软件的设计》 | 2004 | 安徽省重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奖 |
《混凝土多孔砖砌体施工及验收规程》 | 2005 | 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一等奖 |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二等奖 |
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大戏院加固改造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二等奖 |
承重砼多孔砖墙体构造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三等奖 |
剪压法检测砼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 2005 | 安徽省优秀标准设计项目三等奖 |
合肥电信大钟楼外装饰工程设计(幕墙) | 2005 | 安徽省厅优秀专项设计三等奖 |
60m直径无中心支承、有侧限网壳结构屋面水泥熟料库关键技术应用 | 2009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木质素磺酸盐改性剂的研究和应用 | 2009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金色地带 | 2009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
滨湖明珠 | 2009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
蒸压加汽混凝土砌块建筑构造规程 | 2009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叁等奖 |
合肥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大楼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工程一等奖 |
博威香山丽舍住宅小区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住宅与住宅小区三等奖 |
安徽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设计示范项目——涡阳县第四中学教学综合楼、涡阳城关中心学校教学楼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筑结构二等奖 |
海螺集团60m直径熟料库中心无支承网壳结构设计研究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 |
合肥鼓楼商厦空调改造工程 | 2011 | 安徽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三等奖 |
《安徽建筑》杂志进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期刊和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1]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拥有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认定书,安徽省绿色建筑评价依托单位,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甲级),建筑工程、市政行业(道路工程)甲级资质,建筑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甲级),工程项目管理资质证书(甲级),市政行业、电力行业、风景园林专项、人防工程乙级资质等资质证书。[4]
2020年9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
院徽标志整体呈现为“安徽”的拼音首字母“A”的外形,凸显出建院的地域性,在对外传播上,自然而然的彰显了建院的地域文化特色。
标志的元素构成是六个小立方体,意喻着建院拔地而起的气势和魄力,六个立方体犹如一座座建筑物,展现出建院快速和谐的发展和繁荣向上的精神面貌,六个建筑聚拢在一起,更深层次上表明了建院积聚了最大的力量,为社会、为城市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标志的轮廓形成一个稳立着的三角形,象征着建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稳固发展的工作理念。
标志外形犹如一个向上的“箭头”,说明建院是建筑设计研究领域的一名领头军,在正确的思路下,不断锐意进取,创新求实,认真钻研。
标志的主体色为红色,振奋人心,激励斗志,象征着建院人的激情与活力,红色的标志从整体上也代表了建院那一支积极向上求奋进的强大团队。[6]
院风:求真务实、守信重义、甘于奉献、勇于创新[1]
核心价值观:保持高尚操守,追求卓越技术,崇尚神圣事业
企业愿景:建设百年建科
企业使命:引领建设科技,创造美好家园
企业精神:求真务实、持续创新、海纳百川[7]
董事长、院长、党委副书记:项炳泉
副院长:李跃进、郭杨
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