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3月17日,出生于安徽芜湖。
幼年,上了当时芜湖市最好的青山街(现为育红)幼儿园。
1961年,入学芜湖市第一中心小学,并进入市里六年制改五年制的教学改革试点班。
1968年,进入东方红中学读书。
1970年春季,进入恢复后的芜湖一中继续学习。
1973年,被分配到芜湖市教育局临时帮忙,做一些简单的行政工作。
吴奇院士(8)1974年初,被分到芜湖二十中,担任一名化学老师,兼配合团委书记做共青团的工作。
1977年12月10日,参加高考。
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化学物理专业。2月,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师从朱鹏年教授。
1987年9月,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哲学博士学位,继续在该校化学系任博士后研究员至1989年5月。
1989年6月,到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展合作研究,师从Dieter Horn博士。
1989年至1992年,在德国BASF公司:先为洪堡基金会Fellow,在Dieter Horn博士的指导下同Wolfgang Schrof博士合作一年;后获永久雇用,任固体和高分子物理部、分散体系组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
1992年,辞去BASF永久职位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历任英制讲师(Lecturer)、教授(Reader,1996;越过高级讲师一级)。
199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教授。
1996年至1999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199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9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讲座教授。
2000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伟伦化学讲座教授。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低维物理与化学研究部主任。
2005年1月起,受聘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学院院长。
吴奇测定了聚四氟乙烯的分子量分布和链构象,观察到高分子线性长链可随溶剂性质而变化。从伸展的无规线团蜷缩成稳定的单链小球,揭示了链折叠不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过程以及存在着一个“融化球”状态。对高分子链的组装聚集体的稳定机理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
1996年,吴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大分子胶体和溶液实验室,并开展有关大分子物理和胶体化学方面的研究。
截至2017年10月30日,吴奇在JACS、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dvances in Polymer Science、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60多篇(包括94篇Macromolecules)。
2003年,吴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主要完成人 | 奖项 |
---|---|---|---|
2003年 | 高分子链在稀溶液中的折叠和组装 | 第一完成人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截至2017年10月30日,吴奇获发明专利三项,技术转化两项。
截至2017年10月30日,吴奇65次应邀在国际会议(包括两次在美国的“Gordon”学术会议以及一次在美国物理年会)上做邀请报告。
获奖时间 | 获奖项目 | 主要完成人 | 奖项 |
---|---|---|---|
2003年 | 高分子链在稀溶液中的折叠和组装 | 第一完成人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截至2017年10月30日,吴奇已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培养了3名博士生,有6名博士生在读。2名博士生先后荣获“求是”优秀研究生奖。首位博士生于2001年毕业时,其博士论文获当年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2007年4月4日,吴奇应邀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化大楼西三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科大和我”的报告。
2019年7月9日,吴奇教授应邀到东南大学讲学,作题为“从‘何为基础研究’谈起”的讲座。
2019年12月27日下午,吴奇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黄耀曾科学与人文讲座”,作题为“从‘何为基础研究?’谈起……”的报告。
时间 | 荣誉名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学金 |
1989年 | 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 |
1997年 | 香港求是基金会《求是》青年学者奖 |
1999年 |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年会特别邀请报告奖、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
2000年 | 香港裘搓基金会《高级研究奖》 |
2001年 | 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
2002年 |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
2003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5年 |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时间 | 荣誉名称 |
---|---|
1980年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奖学金 |
1989年 | 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 |
1997年 | 香港求是基金会《求是》青年学者奖 |
1999年 |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年会特别邀请报告奖、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Fellow |
2000年 | 香港裘搓基金会《高级研究奖》 |
2001年 | 香港裘槎基金会杰出研究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
2002年 | 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
2003年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2005年 |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 |
参考资料来源: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客座教授 | |
1994年 | 安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1995年 | 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和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 |
1998年 | 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
1998年 | 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
1999年 | 兰州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
2001年 | 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2001年 |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合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
2003年 | 武汉大学客座教授 |
2003年 | 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
2004年 | 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 |
2005年 | 华东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2009年 | 南京大学客座教授 |
2009年 | 苏州大学顾问和客座教授 |
杂志编委 | |
2001年 | 中文杂志《化学物理学报》编委 |
2004年、2009年 | 《应用化学》编委会顾问 |
《高分子学报》编委 | |
2006年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
2003年 | 英文杂志英国“Polymer” |
2005年2006年 | 美国化学会“Macromolecules” (2006年1月1日起任副主编) |
2007年1月1日 | 德国Macromolecular Journals 执行顾问 |
2010年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Polymer Chemistry” |
学术委员或顾问 | |
1992年至1995年 | 德国ALV-Laser 有限公司 |
1995年 | 国际聚合物表征年会科学委员会 |
1997年 | IUPAC Polymer Networks Group委员 |
1997年 | 南开国家吸附与分离重点实验室 |
1998年至2000年 | 加拿大Polydex 药物公司 |
1998年至2001年 | 青岛日本DIC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2000年 | 中国化学会胶体化学委员会 |
2000年 | 国家高分子物理和化学重点实验室(北化所和长春应化所) |
2001年 | 国家名词委员会 |
2001年至2010年 | 吉大教育部超分子科学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03年 |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 |
2004年 |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
2004年至2005年 | 美国Milliken公司 |
2005年 | 芜湖健科仪器 |
2005年1月14日 | 安徽省政府参事 |
2010年 |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 |
参考资料来源: |
时间 | 担任职务 |
---|---|
客座教授 | |
1994年 | 安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1995年 | 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和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 |
1998年 | 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
1998年 | 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
1999年 | 兰州大学客座教授 |
2000年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客座教授 |
2001年 | 福建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
2001年 | 浙江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复旦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合肥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
2002年 | 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
2003年 | 武汉大学客座教授 |
2003年 | 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荣誉教授 |
2004年 | 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 |
2005年 | 华东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
2009年 | 南京大学客座教授 |
2009年 | 苏州大学顾问和客座教授 |
杂志编委 | |
2001年 | 中文杂志《化学物理学报》编委 |
2004年、2009年 | 《应用化学》编委会顾问 |
《高分子学报》编委 | |
2006年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
2003年 | 英文杂志英国“Polymer” |
2005年2006年 | 美国化学会“Macromolecules” (2006年1月1日起任副主编) |
2007年1月1日 | 德国Macromolecular Journals 执行顾问 |
2010年 |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Polymer Chemistry” |
学术委员或顾问 | |
1992年至1995年 | 德国ALV-Laser 有限公司 |
1995年 | 国际聚合物表征年会科学委员会 |
1997年 | IUPAC Polymer Networks Group委员 |
1997年 | 南开国家吸附与分离重点实验室 |
1998年至2000年 | 加拿大Polydex 药物公司 |
1998年至2001年 | 青岛日本DIC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
2000年 | 中国化学会胶体化学委员会 |
2000年 | 国家高分子物理和化学重点实验室(北化所和长春应化所) |
2001年 | 国家名词委员会 |
2001年至2010年 | 吉大教育部超分子科学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
2003年 | 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 |
2004年 |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
2004年至2005年 | 美国Milliken公司 |
2005年 | 芜湖健科仪器 |
2005年1月14日 | 安徽省政府参事 |
2010年 | 香港生物科技协会 |
参考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