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若琳

阮若琳

中文名 阮若琳
出生地 河北怀安
代表作品 主持摄制了《红楼梦》、《西游记》等大型电视连续剧
民族
目录导航

简历

阮若琳,女,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一级编审、副主任。

1929年3月生, 河北怀安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 晋察冀边区和延安从事革命工作。

1945年,在某 回民支队宣传科主办《 战士报》。

1947年,在辽西地委宣传部主办《 大众报》,并任中共辽西省委机关报《胜利报》特约记者。

1949年,到中共江西省委农村工作部工作并参加江西省作协,担任常务理事,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如《祥林嫂的新家》等。

后相继担任《广州日报》副总编导、广东电视台台长、陕西广播电视局局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中国电视》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羊城晚报》、《 大众电视》顾问。

主持拍摄了大型 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 《 西游记》、《 红楼梦》 、《末代皇帝》等及数百部(集)中篇连续剧和 单本剧,或任总监制、或任顾问。

主持召开了八届电视剧题材规划会,组织了十一届“飞天奖”的评选活动。

此外在从事领导工作之余还从事电视评论工作,如《九届“飞天奖”后的回顾与思考》、《努力提高电视剧质量》、《在改革的大潮中发展电视剧事业》、《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努力生产精品》、《八十年代中国电视剧发展轨迹》、《新时期十年电影之我见》等。

原为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

2010年3月19日19时50分, 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阮若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空军总医院逝世,享年81岁。

革命伴侣

1944年,与时任冀中军区 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的 刘世昌结婚。 刘世昌曾任冀中军区 回民支队 锄奸科科长、政治部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回民支队政委,沈阳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师政治部副主任,江西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江西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兼青年部部长,空军师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主,空军军政委,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空军学院政委,中共空军纪委书记。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

1964年,刘世昌晋为 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刘世昌将军一直关心老区建设,多次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如沧州、衡水等地考察调研,为老区建设献言献策,还亲自同老伴、著名电影人阮若琳多次到本斋村、衡水高纪庄祭奠自己的壮烈牺牲的老战友们。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位共和国将军的政治责任感。

艺术生涯

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上,阮若琳无疑占有重要一篇。从火爆中国荧屏的“阿 童木”到热播的《 夜幕下的哈尔滨》 ,都与她的决策密不可分。1979年,时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阮若琳到日本考察,将《 铁臂阿童木》引进央视,由“ 阿童木”成为中国70后观众的集体记忆。1984年,《 夜幕下的哈尔滨》被拍成了13集 电视连续剧,年底,时任中央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的阮若琳在看完前四集的样片立刻拍板:“今年不搞晚会了,就播《夜幕下的哈尔滨》”1985年元旦夜,“夜幕”同广大观众见面,这部在当时被称为“中国最长篇电视剧”的作品,获得了万人空巷的收视率。

观点

2008年5月,已届八十高龄的阮若琳在“中国电视艺术50年高峰论坛”上指出,“现在文艺的缺点是没有好剧本,只要有好的剧本是可以拍出好的戏来,所以我呼吁多写些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的好剧本。”她还对如今导演、演员队伍中,“两个眼睛只往钱上看”的许多同志提出了批评。

阮若琳认为,历时三年的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过程一直被传为佳话,剧组为演员办学习班,从研究原著、分析角色、练习 琴棋书画做起,正由于人人怀揣追求艺术的 赤诚之心,才能打造出一部时代精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