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风险

中文名 票据风险
原因 票据的伪造、变造票据的取得不当
目录导航

票据风险的表现

1、票据伪造是指假冒他人名义而签发票据的行为。如伪造出票人签名、伪造他人印章或盗用他人真正的印章后签发票据等。

2、票据变造对未经授权或无权变更他人在票据上所记载的重要内容的行为。如变更金额、日期、付款地等。票据发生变造后,会影响到一部分票据关系当事人的利益,从而引起票据风险。

3、票据取得是出于恶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则会带来票据风险。“恶意”取得票据,是指票据取得的人明知票据转让者并无处分权或交付票据的权利,仍接受票据。

4、票据权利缺陷是指持票人对票据享有的所有权有缺陷。如票据的持有人以欺诈手段或以不合法的支付对价取得票据。这类票据取得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从而也产生票据风险。

票据风险的原因分析

分析当前形成票据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薄弱。目前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人员缺乏对票据业务有关制度规定的深入了解,特别是对票据的风险性认识不足,票据行为不规范,票据管理和操作不当;同时由于一些领导对研究有关结算制度、政策不够,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票据风险防范措施和内控制约机制,致使一些不法分子钻管理和制度上的空子,实施票据诈骗等金融犯罪活动,形成风险。

2、票据审核不严、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一些行对承兑申请人资信情况审查不严格,对不具备承兑条件的企业盲目签发承兑汇票,有的甚至越级权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一些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利用假合同,假增值税发票,骗取银行承兑汇票。有的银行对企业合同把关不严,轻易为无商品交易甚至是过期失效合同签发承兑汇票。一些行经办人员,不按规定的操作程序审核票据,使伪造、变造汇票得以解付,有的因管理不严造成票据丢失。

3、有关票据的内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约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关票据管理制度较业务发展滞后,不利于防范票据风险。如票据的查询查复制度不完善,客户办理承兑汇票贴现时,贴现银行对有疑问的票据要向承兑行查询,承兑行只答复真伪自辨。这种查询并不能作为识别票据真伪的依据。另外一些银行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账户管理不严,企业可以随意存取保证金,汇票到期后,因保证金不足,银行形成垫付风险。

4、票据防伪及鉴别技术手段滞后。由于诈骗分子采用高科技电子扫描技术“克隆”票据,使“克隆”票据无论从票面、签章、压数、密押等都高度逼真,采用现行的折角核印、紫外线照射等手段难辨真伪。目前推广使用的二维码的识别方式也不过关,致使“克隆”票据成为银行最大风险隐患。分析票据诈骗案的主要手法是利用高科技“克隆”票据进行诈骗,有的采用伪造、变造甚至掉包方式,内外勾结以至于有组织的进行诈骗。至使缺乏票据防伪经验和风险防范意识的人难以及时予以识别。

票据风险的防范

1、注意从承兑汇票外观上鉴别真伪。银行承兑汇票的印刷有着严格的规定,其色泽、尺寸、花纹图案都有不同于其它重要空白凭证的特点;各签发行都有各自银行特定的暗记和行徽,紫光灯下,其水印图案、各色纤维清晰可见;冠字号码在汇票背面呈红色渗透效果等等,这些都是防伪的第一道屏障。

2、注意从票面记载事项上鉴别真伪。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集结算、融资功能为一体的结算工具,对其票面的记载事项填写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付款行全称填写的语序,大写日期月、日填写应加“零”等。犯罪分子不可能完全了解银行内部规定,因此容易在伪造票据“记载事项”环节上露出马脚,故审查汇票的记载事项是识假防诈的重要环节。

3、注意对汇票专用章的鉴别。各专业银行都有自已统一刻制的汇票专用章,都有确定的规格、字序和字间距。假票上的印章与真正的汇票专用章一般都有较大的出入,因此,受理汇票时,首先应到汇票签发行对应的本地行对汇票专用章折角核对,辨别真伪。[1]

票据理财三大风险

风险一:票据损失风险

这种风险是所有理财方式都具备的,即票据丢失、破损以及出现瑕疵的风险。避免它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尽量完好的保存票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风险二:承兑人信誉问题造成的损失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票据理财风险最让他们头痛,也最受到大家的关注。不过票据理财还有一个对投资者十分有益的特点,即票据理财是银行担保的一种理财方式,银行在收票时会有专人对票据进行审核,对票据瑕疵问题、伪造票据、改造票据也有十分专业系统的审核标准,因此对投资者来说因承兑人信誉问题造成的票据理财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避免承兑人信誉问题造成票据理财风险的办法还有购买一些信誉高、品牌大的票据理财产品,比如最近流行的鉴丰金融平均年化收益在7%左右,信誉也十分好。

风险三:承兑人破产导致的票据理财风险

这种风险同样广泛存在于各种理财产品上,不过由于票据理财的期限一般都比较小(一般都不会超过6个月),所以这部分票据理财风险也一般不会出现,避免它的方法同样是尽可能的购买一些信誉好、品牌大、有一定投资保障的票据理财产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