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种

绝种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绝种   绝种 (Extinction) 古生物学名词

  绝种是指生物群体逐渐消失的过程。物种和较大族群常态性的灭绝,并由更进步的形式所取代,这是进化的正常过程。然而,从化石的记录来看,有时会出现整个科目的动物和植物都突然消失的情形,这种现象称之为大灭绝。

词语释义  绝种   拼音:jué zhǒng

基本解释

  [become extinct] 通常指消灭一个种族、家族、物种或生长物,通常指环境的变更使其生长率远小于死亡率,最终趋于消失。    例句:这种枝叶繁茂的杨梅树几乎绝种了。   这种动物已经绝种了。   这肖家绝种了。

造成绝种的原因

  基因变异 基因瓶颈效应 生态变差难适应 种族灭绝战争 大屠杀 人类打猎影响生态平衡 疾病

释义

  1.种群灭绝   2.与基本意思相同   (Extinction) 古生物学名词   绝种是指生物群体逐渐消失的过程。从目前的化石记录来看,有时会出现整个科目的动物和植物都突然消失的情形,这种现象称之为大灭绝,例如恐龙一类的消失。   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绝灭或灭绝是指一个或一族物种的消失。灭绝的瞬间通常被认为是该物种最后一个个体的死亡,没有子孙后代。   在有性繁殖的物种中,当一个物种只有一个体,或者只有一个性别的个体,那么这个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避免的。   在地质时代,灭绝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事件,物种通过物种的形成而出现,通过灭绝而消失。   目前,许多环境组织和政府担心由人类的干涉导致的物种的灭绝。 可能的灭绝的原因包括污染,栖息地的破坏,新的捕食者的引入。濒临灭绝的物种是指存在灭绝危险的物种。

中国十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

世界十大灭绝生物(9张)   一、古朴国宝:   大熊猫   二、仰鼻蓝面:   金丝猴   三、长江奇兽:   白鳍豚   四、中华之魂:   华南虎   五、东方之珠:   朱 鹮   六、堪称国鸟:   褐马鸡   七、孑遗物种:   扬子鳄   八、高原神鸟:   黑颈鹤   九、雪域喋血   : 藏羚羊   十、失而复得:   麋 鹿“四不象”       十一、 白臀叶猴     

全球著名十大灭绝动物

  一、霸王龙:   侏罗纪时期地球上的统治者(灭绝于0.65亿年前)。   二、斑 驴:   一半是斑马,一半是马(自1883年灭绝)。   三、袋 狼:   塔斯马尼亚虎(自1936年灭绝)。   四、斯德拉海牛:   毫无防卫能力的海洋动物(自1768年灭绝)。   五、爱尔兰鹿:   地球上体积最大的鹿(灭绝于7700年前)。   六、里海虎:   世界第三大老虎物种(自1970年灭绝)。   七、欧洲野牛:   一种非常大类型的野牛(自1627年灭绝)。   八、大海雀:   所有海雀科物种中最大的体型(自1844年灭绝)。   九、洞穴狮:   历史上体型最大的狮子之一(灭绝于两千年前)。   十、渡渡鸟:   灭绝物种的样板原型(自17世纪末灭绝)。

已绝种的动物名单

十九世纪绝种动物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以后灭绝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南非“拟斑马”于1883年绝迹   “西非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二十世纪绝种动物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奥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1902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卡罗莱纳“鹦哥鸟”于1914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14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中国“新疆虎”1916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堪查加“棕熊”于1920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又名“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已绝种及濒临绝种动物(13张)   “大海雀”于1944年灭绝   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西亚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䴙䴘”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20世纪末灭绝   “旅行鸽”于50年代灭绝。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目前,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和20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已绝种的植物名单

古生代

  工蕨 雷尼蕨 古蕨 褐蕨 某些苔藓 某些种子植物

中生代

  种子蕨 木贼类群中多数种类 银杏类群中多数种类 裸子植物类群中多数种类

新生代

  海伦娜橄榄 日月潭羊耳蒜

灭绝动植物考察大事记

  1900年3月28日,瑞典博物学家斯文赫定在我国西北新疆境内首先发现了消失了几个世纪的楼兰古迹,同时还发现了新疆虎。他的这一发现说明原来这里水草丰茂,森林茂密,因为有虎的地方必定有大片的森林,有大量的食草动物和充足的水源。当时的新疆虎就是在这样良好的自然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可是自从中国古代商人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之后,楼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西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成为了商业、文化交流中心,人口随之猛增,并达到了鼎盛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急需大量自然资源,这样森林成片的被砍伐,草场被耕种,这致使河流断流,土地沙漠化严重,繁华的古楼兰同时也走向了衰败,最终被沙漠一夜之间吞噬了。古楼兰从此由一片绿洲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大沙漠。   与古楼兰一样,新疆虎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劫难,失去了森林,就等于失去了食物来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大批新疆虎死去了,但仍有一小部分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仅有的绿洲里顽强地生活。直到1900年,斯文赫定发现它们,这也是现代人第一次知道并认识了新疆虎。在这以后的十几年当中,由于这一地区环境又进一步恶化,加之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对新疆虎的猎杀,所剩无几的新疆虎最终也没有逃脱厄运。   人类最后一次发现新疆虎是在1916年,在这以后的数十年间,科学工作者曾多次寻找过它们的踪迹,但始终在也没发现过。可以说新疆虎主要是在人类破坏自然环境之后结束它们最终的生命历程的。 新疆虎:1916年灭绝。20世纪七十年代,里海虎亚种被公认灭绝。~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

奥陶纪——海洋无脊物动物的全盛时期

奥陶纪简介

奥陶纪 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奥陶纪生物演化

当时气候温和,浅海广布,世界许多地方(包括我国大部分地方)都被浅海海水掩盖。海生生物空前发展。

在奥陶纪广阔的海洋中,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荣,生活着大量的各门类无脊椎动物。除寒武纪开始繁盛的类群以外,其他一些类群还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包括笔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藓虫和软体动物等。

笔石是奥陶纪最奇特的海洋动物类群,它们自早奥陶世开始即已兴盛繁育,分布广泛。腕足动物在这一时期奥演化迅速,大部份的类群均已出现,无铰类、几丁质壳的腕足类逐渐衰退,钙质壳的有铰类则盛极一时;鹦鹉螺进入繁盛时期,它们身体巨大,是当时海洋中凶猛的肉食性动物;由于大量食肉类鹦鹉螺类的出现,为了防御,三叶虫在胸、尾长出许多针刺,以避免食肉动物的袭击或吞食。珊瑚自中奥陶世开始大量出现,复体的珊瑚虽说还较原始,但已能够形成小型的礁体。

在奥陶纪晚期,约4.8亿年前,首次出现了可靠的陆生脊椎动物--淡水无颚鱼;淡水植物据推测可能在奥陶纪也已经出现。

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4亿4万年前的奥陶纪末期,由于当时地球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的各种不同无脊椎动物便荡然无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