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毅

廖文毅

中文名 廖文毅
性别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0年3月22日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及早期经历

廖文毅,1910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1928年进入南京金陵大学工程学院,1932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就读,获得硕士后,转至俄亥俄州立大学,于1935年获得化学工程博士。1940年,廖文毅返回台湾经营企业。

两次竞选公职失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廖文毅被指派为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工矿处的简任技正,并兼台北市政府工务局长,后辞去兼工务局长,改兼任台北市公共事业管理处处长。

然而,二战后台湾的知识份子,日据时期统治者的种种差别待遇,对于即将展开的新局面,基本上都怀抱着热切的希望。许多知识份子,对于政治都产生了极高的兴趣。拥有高学历,精通中文、日文、英文,又有社会声望的廖文毅,对于参政的意愿,当然也相当浓厚。抗战胜利那一年,廖文毅就创立了“台湾民族精神振兴会”,自任会长,同年又组“台湾宪政会”,并于翌年初创刊《前锋》杂志,那是一本收载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各种评论的杂志。

1946年8月,廖文毅决定竞选台“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这次的选举采间接选举,由台湾参议员投票选出,廖文毅应当选,却因故被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长周一鹗作梗将其中一张选票视为废票而被判落选。两个多月后,廖文毅再度竞选参加制宪国大代表的选举,却再度落选。

二二八事件后台独主张开始出现

1947年二二八事件后,廖文毅于3月4日代表“台湾革新协会”,组成“台湾二二八惨案联合后援会”,发展告台湾地区同胞书。呼吁正视台湾地区问题,其中包括撤办陈仪、派员调查惨案、取销专卖等,但没有得到回应。陈仪反而于4月18日发布“二二八事变首谋叛乱犯在逃主犯名册”30人,廖文毅列其中,成为叛乱通缉犯。廖文毅乃感时局无可作为,遂先后赴港,1949年12月潜赴日本,于1950年在京都发表台独主张,1956年自任“大统领”,而且创设机关报《台湾民报》。1961年派遣刺客潜赴台湾暗杀蒋介石未成。[1]1965年5月14日,廖文毅因台湾当局冻结其在台湾地区的资产,并以其亲友的安危做为要挟,只得回到台湾,6月获得蒋介石特赦,12月被任命为曾文水库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卸任后曾参与台中港的建设。但其晚年始终在监视中度过,终生不得出岛。

1986年5月7日因病逝世。[2]

人物事件

1955年9月1日,台独分子廖文毅牵头的所谓“台湾共和国临时国民议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与会者百余人,其中台湾人仅40余人,其余皆为日本人。次年,廖文毅让自己炮制的“议会”选举自己为“台湾共和国临时政府大统领”。日本右翼分子成立“台湾独立后援会”和“日台协会”,为廖文毅一伙摇旗呐喊,靠着吸吮台湾民脂民膏而暴富的财阀古贺三千雄则提供资金支持。这样一来,在日本襁褓中发育的所谓台湾“临时政府”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浓厚的日本气味:使用日本昭和纪年,“国旗”为太阳旗上附一轮新月,“国歌”中则含有“世纪的东南风”等典型的日语句式。[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