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读片断:
一日栀子
在街边老农的箩筐里,看到白棉线捆起一小把一小把的花。绿叶硬朗青翠,花瓣洁白芬芳,浓郁如丝缎。青翠的花苞结实饱满,芳香如同带有毒性的辛辣。闷热的夏夜,栀子花带来关于南方的回忆。
带一把盛放的花朵回家。不知如何相待。左右看着都是欢喜,只用清水灌溉。心怀不舍沉沉睡去,忘记用相机把它们拍下来。次日早晨醒来,便发现一把花均已死去。越是美,死便越显惨淡。发黄萎谢,如同废纸。一日都不能拖延。
不甘愿被折离枝端失去灵魂。不能做坚韧的行尸走肉。宁愿自毁至形容狰狞,被人丢弃。
如此,这短而无救的美才深入骨髓,令人怀恋。绝不苟延残喘。
这白色香花代表夏天的开始。如同一个女子不可被捉摸的个性,无法调和的缱绻决绝。
就是要这样地。被你无法得到地深爱着[4]。
一日。日光照耀
1一日栀子
2二日海啸
3三日朋友
4四日诗句
5五日蝴蝶
6六日做梦
7七日疑问
8八日醒来
9九日关系
10十日阅读
11十一日北京
12十二日手表
13十三日空谷幽兰
14十四日吸烟及小电影
15十五日拥抱
16十六日出现
17十七日STAY
18十八日自省
19十九日日光照耀
20二十日贝蒂的生活
21二十一日拍照
22二十二日说话
23二十三日春耻
24二十四日JUDY的鞋子
25二十五日爱人
26二十六日抚摸
27二十七日弟弟
28二十八日电视
29二十九日文森特
30三十日夜色
31三十一日唱片
二又一日。醒来
……
三再一日。记得
So..如此
清醒纪
《清醒纪》是安妮宝贝最新小说散文集。这本书细微记录,轻省回望,关于云朵、光线、广场的烟火,雨水以及消失踪迹的爱人,关于心与时间的边缘,不可测量及无可追寻的情感,沉默对峙,清醒探询。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曾任职金融、编辑、广告行业。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
题材多围绕宿命,自由,虚无等命题思考,创作工业化大城市
中的游离者,他们在爱和幻觉中的决然出行,及对自我的追寻。
2000年起出版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
所有作品均持续登上书店系统销售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十名。
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
作品已介入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
即使受到来自众多市场和读者的肯定及评论的众口纷纭,是非评说。
安妮宝贝始终保持低调而不妥协的边缘写作者身份。
鲜少炒作,并拒绝进入任何文学圈子。热衷隐居和旅行。
漂泊不定且神秘色彩浓厚的生活一如她笔下的人生。
现居北京,从事专业写作及为杂志撰写独立摄影采访和专栏。
原名励婕,一名在网络上四处飘荡的人。从1998年10月开始在网络上写作和发表作品,以《告别薇安》成名于江湖,是2000年国内风头最健的网络文学作者。职业曾经历金融、编辑、广告,任职出版社编辑。
1998年:得到第一台兼容机,开始上网。用电脑创作小说。成名作《告别薇安》,《七年》,《七月和安生》等,以告别,流浪,宿命为题材,文笔艳丽诡异,格调清冷阴郁。发表于互联网,引起轰动。
1999年:不喜欢银行的工作,准备辞职。家里反对,无法办妥手续。离家,开始自由生活。在南京短暂居留,从事广告。期间写作大量中短篇小说,陆续发布于互联网。拥有广泛读者群。网上有固定专栏和作品集。被称为具备偶像效应的作家。
1999年12月:到上海,进入网络公司,任职内容制作主管。
2000年1月:小说结集出版。《告别薇安》风行一时,出现大量盗版。
2000年5月:终于办妥银行辞职手续。在网络公司策划主编电子杂志,制作独立频道。
2001年1月:出版《八月未央》。在杂志上开设时尚专栏。
2001年2月:离开网络公司。开始写作长篇小说。
2001年5月:长篇写作完毕。去新疆旅行。
2001年8月:离开上海,去往北京。
2001年9月:长篇小说《彼岸花》出版。《告别薇安》在香港,台湾出版。从事文化产品的策划及内容制作。任职出版社编辑。
02年9月《二三事》出版
04年1月摄影集《蔷薇岛屿》
04年10月都市心情笔记《清醒记》
06年3月长篇小说《莲花》
07年9月随笔集〈素年锦时〉
2007年10月1日在北京某医院平安产下一女,成为母亲。
2008年3月在《城市画报》开专栏
2009年《选择之道》是安妮宝贝、蔡骏、春树、张悦然等一起合写
2009.04.21Alice特别版《月》安妮宝贝+闫月+hansey——2009年最值得期待的跨界合作。
2011年:主编杂志书《大方》。
2011年8月6日:长篇小说《春宴》出版。
2013年1月:出版散文集《眠空》,文化随笔《古书之美》(限量精装)
《清醒纪》:安妮的文字是炙热的毒,苦涩从舌根曼延开来。有些事,一切尽在掌握,有些却无能为力,我们的爱,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未有答案,从她的暖暖,乔,林,恩和……
《清醒纪》是安妮宝贝最新小说散文集。《清醒纪》细微记录,轻省回望,关于云朵、光线、广场的烟火,雨水以及消失踪迹的爱人,关于心与时间的边缘,不可测量及无可追寻的情感,沉默对峙,清醒探询。
写作是一条个人道路,无需奢求理解或需要更多解释,但它最终方向是汇入世间万物的整体秩序,汇入大心的领域,如同水滴汇入大海,愿这些文字在书写和沉没于水中时,于你我交会的因缘中,种种欢喜或障碍的种子,光明或黑暗的能量,成全各自的修行,并最终趋于唯一存在的光源。
来来,让我们去看一场深夜无疾而终的烟花,烟花飞腾的时候,火焰掉入海中,遗忘就和记得一样是送给彼此的最好纪念。
安妮宝贝,十年修订典藏文集,日影飞去,字入水中。
十年。陆续出版《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
……
回首来路,从不认为自己在十年之后,是一个重要的或完善的写作者。事实上,越往前走,越能看到作品中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反省自问之际,也越觉单小轻微。
但也从不诚惶诚恐,因安然于心灵的道路循序渐进,种种知见、心绪、洞察、提炼,只能从容按照既定的步履前往。不同驿站,不同风景,最终留下的,只有一种走过千山万水观望流光过境的空旷。
单纯混沌中有美,剧烈偏执中有美,百无禁忌中有美,谦卑克制中也有美。这些原本属于人对自身生命的处理和完善。微小人类的言论不足道,由凡人创作的文字作品也多有缺漏不足。一个作者写下的文字,最终不过是与自己的生命相关。
作为微小个体,试探虚空的疆域,实践思考和表达,让足迹趋向更远处。只有这个价值可穿透种种评断争议的主观和生命无常存在的客观,穿透文字本身烟云般属性。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
19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所有作品均持续进入书店系统畅销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并介绍到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和国家。现居北京。从事写作,摄影采访,媒体策划,编剧等工作。
2000年1月,出版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
2001年1月,出版短篇小说《彼岸花》
2002年9月,出版摄影图文集《蔷薇岛屿》
2004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二三事》
2004年10月,出版小说散文集《清醒纪》
清醒纪图册(3)
十年
1
二○○○年一月,出版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以“安妮宝贝”,一个信手拈来的随意笔名,开始写作生涯。
经常有人问这个笔名有何含义。事实上,它除了持有一个永久的女童式形象,别无深义。之前并未想到过会从事写作,写了十年,并且还在继续。这个笔名,实在是随机,或者说随缘。十年后,也有人劝我改掉这个笔名,恢复本名写作。时间迅疾如同白马过隙。十年前后,不管是生活,还是写作,改变都很多。但这个女童式的笔名,依然保持。就让它代表一个写作者在创作中应该保持的某种初心。
十年。陆续出版《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素年锦时》。二○一一年出版尚未收入文集的是《春宴》。这九本书,包括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摄影等种种形式。其间发表万字短篇小说《表演》《月》《长亭》,以及其他的专栏文章,散见于其他杂志。这些作品以后将会结集出版。
这一次出版文集,是一个有纪念性的整理。如果有所划分,这些年的作品可分为三个阶段。
《告别薇安》(2000年1月),《八月未央》(2001年1月)。大多是短篇小说和散文。文章常在一夜之间迅速写完,也无修改,直接让读者阅读,因此作品有某种写作训练和文字游戏的态度。有充沛激情,缺陷也明显。文字较多字词、意象、情绪上的重复和放纵,氛围黑暗消极。主题大多关于年少轻狂,叛逆之心,匮乏对抗,情爱妄想。
《彼岸花》(2001年9月),《蔷薇岛屿》(2002年9月),《二三事》(2004年1月),《清醒纪》(2004年10月)。在保留早期作品颓废色彩和情爱主题之外,较多记录自我思省和观点,文字呈现简练清洁。
《莲花》(2006年3月),《素年锦时》(2007年9月),《春宴》(2011年8月)。技巧和表达有了控制,探讨人与自身、他人、环境、时代等种种层面的关系,文字理性和感性适度,在文体中建立起一种自觉。
若按时间走向阅读这些作品,可看出它们的不同风格。理清这个脉络,较能让读者对一个写作者创作的行进和生长过程产生全面认知,而不至于执著于某个阶段的评价,懒怠于去了解对方走向的真实。
期间,读者产生新的流向和选择。喜欢早期风格的读者,觉得后来的作品晦涩或不解,不再满足自身喜好。喜欢后期风格的读者,则往前回溯并不接受。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在这些作品中各取所需。同时,新的读者在加入。
2
回首来路,从不认为自己在十年之后,是一个重要的或完善的写作者。事实上,越往前走,越能看到作品中诸多弊端和局限性,反省自问之际,也越觉单小轻微。
但也从不诚惶诚恐,因安然于心灵的道路循序渐进,种种知见、心绪、洞察、提炼,只能从容按照既定的步履前往。不同驿站,不同风景,最终留下的,只有一种走过千山万水观望流光过境的空旷。
单纯混沌中有美,剧烈偏执中有美,百无禁忌中有美,谦卑克制中也有美。这些原本属于人对自身生命的处理和完善。微小人类的言论不足道,由凡人创作的文字作品也多有缺漏不足。一个作者写下的文字,最终不过是与自己的生命相关。
作为微小个体,试探虚空的疆域,实践思考和表达,让足迹趋向更远处。只有这个价值可穿透种种评断争议的主观和生命无常存在的客观,穿透文字本身烟云般属性。
3
也许这些文字曾给予过人感动、抚慰、共识或启发,亦或令人不适、不解、不满,乃至产生忿意。种种存在,都是合理。
写作是一条个人道路,无需奢求理解或需要更多解释。但它最终方向是汇人世间万物的整体秩序,汇入大心的领域,如同水滴汇人大海。是一样的道理。
愿这些文字在书写和沉没于水中时,于你我交会的因缘中,种种欢喜或障碍的种子,光明或黑暗的能量,成全各自的修行,并最终趋于唯一存在的光源。
谢谢所有合作过的不同工作领域的人们所提供的帮助。
谢谢大家十年来的欣赏、支持和勉励。
谢谢。
安妮宝贝
北京
二○一一年五月二十一日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