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城遗址

萧城遗址

批次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国务院
中文名称 萧城遗址
编号 7-0259-1-259
材质
目录导航

景点简介

萧城遗址萧城遗址据记载,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雄才大略的萧太后摄政,挥兵南指,牧马中原,为了和兵临澶渊的宋军对峙,在故道边筑土成以屯大兵。相传此城是辽兵用头盔装土,一夜夯成,故俗称“盔安城”。城内挖出七十二眼“饮马井”,筑起东西两座点将台。但在交战中,辽军先锋大将,萧太后之弟萧挞被宋军用“床子弩”射死,锐气大挫。萧太后见取胜无望,便和宋订立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约定两国君主“兄弟相称”,永不再战,最后结束了宋辽之间的长期战争,辽军班师,萧城遂废。

主要景点

萧城遗址萧城遗址萧城遗址成正方形,周长十华里,面积是当时冠氏县城的四倍,经千年风雨侵袭,卫河洪水浸泡,土城仍基本完好。城墙最高处仍达13米,箭楼、扭头门、点将台仍高高耸立,城内饮马井,城外“万人坑”,仍能寻到踪迹。站立城头举目四望,遥想当年这里的胡笳呜咽,战马嘶鸣,沧桑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派考察队来萧城,进行了两个月的勘探发掘,取得了一批成果。专家们评价:“萧城遗址”“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