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主义是用“左”的词句和*革命”的姿态伪装起来的反对列宁主义的机会主义。
它于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以托洛茨基为代表,后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其内容是以托洛茨基于1905年提出的“不断革命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的理论。在民主革命时期,它反对列宁关于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思想,否认农民的革命作用,否认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张跳越民主革命阶段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反对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认为只有当无产阶级占民族人口多数时才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仍然必须在欧洲主要国家同时发生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即使一国无产阶级建立了自巳的政权,在没有“世界革命”直接支持的条件下,也会因无产阶级同农民之间必然发生的不可克服的“敌对的冲突”而使无产阶级性质的国家灭亡。
它于20世纪初在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以托洛茨基为代表,后成为一种国际思潮。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极少数机会主义者,受托洛茨基主义的影响于1928年初至1930年秋先后出版了《我们的话》、《无产者》、《十月》、《战斗》等刊物,成立了我们的话派、无产者社派、十月派、战斗社派等托派小团体,并在托洛茨基的指使下于1931年5月1~3日在上海召开统一大会,建立统一的托派组织。主要代表人物为陈独秀、刘仁静、彭述之等。中国托洛茨基主义的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认为中国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统治,帝国主义的商品经济已深入农村,封建势力成为“残余的残余”,由此否定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主张,反对中国的民主革命。②认为中国革命面临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革命。诬蔑中国共产党主张的中国革命必须经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而后转变到无产阶级专政阶段是机械的阶段论。③认为中国已进入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无产阶级正处在休息状态,只需进行合法的争取选举权的国民会议运动。反对中国共产党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斗争道路。中国托洛茨基主义的实质是要取消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
托洛茨基主义在俄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生过恶劣的影响。
中国托洛茨基主义由于理论和主张与中国基本国情完全背离,组织内部相互对立和分裂,未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国托洛茨基主义销声匿迹。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