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济有才艺,尝从武帝校猎北芒下,与侍中王济俱著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猛兽突出,帝命王济射之,应弦而倒。须臾复一出,济受诏又射杀之,六军大叫称快。杨济有才艺,曾经从晋武帝校猎北芒,与侍中王济一同穿着布裤褶,骑马执角弓在金辇前。有一猛兽突然出现,晋武帝命王济射之,应弦而倒。不久又有一只猛兽出现,杨济受诏去射杀,六军大叫称快。武帝着重兵官,时常授与显贵而有清望的外戚,杨济以武艺出众而称职。与兄杨珧深谋远虑,所以与诸外甥李斌等共同切谏。杨骏排斥王佑出任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储,皆出于杨济的计谋。 初时,杨骏忌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催促他回籓地。杨济与李斌数度谏止他,杨骏遂疏远杨济。杨济谓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马入,退身避之,门户可得免耳。不尔,行当赤族。”咸曰:“但征还,共崇至公,便立太平,无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专,岂独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唇齿相依,计之善者。”杨济日益惧怕而问石崇曰:“人心云何?”崇曰:“贤兄执政,疏外宗室,宜与四海共之。”杨济曰:“见兄,可及此。”石崇去见杨骏,及焉,杨骏不纳。后与诸兄俱见害。难发之夕,东宫召杨济。杨济谓裴楷曰:“吾将何之?”楷曰:“子为保傅,当至东宫。”杨济好施与,又长久管辖兵马,所从属的四百余人皆秦中壮士,射则命中,皆欲救杨济。不幸杨济已入宫,大家莫不叹恨。
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以武艺号为称职。与兄珧深虑盛满,乃与诸甥李斌等共切谏。骏斥出王佑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储,皆济谋也。初,骏忌大司马汝南王亮,催使之籓。济与斌数谏止之,骏遂疏济。济谓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马入,退身避之,门户可得免耳。不尔,行当赤族。”咸曰:“但征还,共崇至公,便立太平,无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专,岂独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脣齿相依,计之善者。”济益惧而问石崇曰:“人心云何?”崇曰:“贤兄执政,疏外宗室,宜与四海共之。”济曰:“见兄,可及此。”崇见骏,及焉,骏不纳。
后与诸兄俱见害。难发之夕,东宫召济。济谓裴楷曰:“吾将何之?”楷曰:“子为保傅,当至东宫。”济好施,久典兵马,所从四百余人皆秦中壮士,射则命中,皆欲救济。济已入宫,莫不叹恨。
墓志铭
晋太子太傅。历位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骏及珧、济势倾天下,时人有“三杨”之号。初,济有才艺,尝从武帝校猎北芒下,与侍中王济俱著布袴褶,骑马执角弓在辇前。猛兽突出,帝命王济射之,应弦而倒。须臾复一出,济受诏又射杀之,六军大叫称快。帝重兵官,多授贵戚清望,济以武艺号为称职。与兄珧深虑盛满,乃与诸甥李斌等共切谏。骏斥出王佑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储,皆济谋也。初,骏忌大司马汝南王亮,催使之籓。济与斌数谏止之,骏遂疏济。济谓傅咸曰:“若家兄征大司马入,退身避之,门户可得免耳。不尔,行当赤族。”咸曰:“但征还,共崇至公,便立太平,无为避也。夫人臣不可有专,岂独外戚!今宗室疏,因外戚之亲以得安,外戚危,倚宗室之重以为援,所谓脣齿相依,计之善者。”济益惧而问石崇曰:“人心云何?”崇曰:“贤兄执政,疏外宗室,宜与四海共之。”济曰:“见兄,可及此。”崇见骏,及焉,骏不纳。后与诸兄俱见害。难发之夕,东宫召济。济谓裴楷曰:“吾将何之?”楷曰:“子为保傅,当至东宫。”济好施,久典兵马,所从四百余人皆秦中壮士,射则命中,皆欲救济。济已入宫,莫不叹恨。
杨骏妒嫉大司马、汝南王司马亮,利用其辅佐皇帝的职权,让其出使藩邦。杨济与外甥李斌多次劝阻杨骏,不要这样做,杨骏不但不听,而且疏远了杨济。杨济对傅咸说:"如果家兄杨骏征召大司马、汝南主司马亮入朝,自己退身避之,门户之祸可免,不然当有灭族之灾。"傅咸回答说:"司马亮如果回朝,天家都一起推祟他,让皇帝封他为公,这样便可太平,你兄也就不必退避。不过,人臣不可专权,外戚也不例外。如今皇家宗室内部关系疏远,要靠外戚之亲得以幸宁。外戚如果受到威胁,也要靠皇家宗室的力量给以解脱,这就是所谓的唇齿相依,也是最好的办法了。"杨济听后越发害怕,就又问石崇说:"现在人心怎样?"石祟回答说:"贤兄执政,排斥皇家宗室,应当与满朝文武把关系搞好才对啊。"杨济说:"看见我兄以后,你应当将此话讲给他听。"石崇见杨骏后说之,杨骏拒不采纳,致使杨珧、杨济跟着他一起被害。杨济遇难之际,东宫郭皇后看杨济入宫,挤问裴楷说:"我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裴楷回答说:"你是太傅,东宫召你,当然应该去。"杨济为人轻财好界,常常为穷人施舍,长期以来又主管兵马,手下有四百多人皆为秦中壮士,个个都是射箭能手,他们听说杨济要入宫的消息后,都想救杨济性命,一齐去杨济处,而杨济已经人宫,大家没有不为他惋惜的。
杨济很有才艺,为一时秀彦。一次,他跟随 晋武帝在 北芒游猎,与 侍中 王济俱穿普通衣裤,骑马执角弓在皇帝车驾前开道。突然,一只猛兽窜出,武帝命王济射之,猛兽应弦而倒。一会儿又窜出一只猛兽,武帝令杨济射之,也将猛兽射死,六军大叫称快。武帝喜爱兵官,多授贵戚清望,而杨济以 武艺与其所任军职十分相称。杨济与兄杨珧,对他们弟兄三人的高官盛权深感优虑,就与外甥 李斌等共同上表切谏。 杨骏排斥 王佑,将其贬出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太子体系,在这件事情上,杨济是主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