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星期日

目录导航

事件背景

1904年,俄国在俄日战争中的惨败激化了国内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俄国工人、士兵、学生等广大群众在社会民主工党的组织下,举行了多次罢工活动和示威游行,抵制战争。其中,巴库大罢工最终迫使炼油厂厂方同意实行九小时工作制,不得随意解雇工人。1905年1月初,圣彼得堡普梯洛夫工厂四名工人被厂方解雇,引起工人抗议,进而引发罢工。

事件经过

1月8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发布《告彼得堡全体工人书》,转述了普梯洛夫工厂工人将于1月22日(星期日)进行和平游行,向沙皇政府呈递请愿书,要求召开立宪会议,保证政治自由,停止战争。尽管社会民主工党指出这种请愿是徒劳的,“自由是需要以鲜血去换得”,但在牧师会、加邦牧师的组织下,工人们还存在对沙皇的幻想,依然决定举行和平游行。

1月16日,1.3万名工人罢工,要求恢复被解雇工人的工作,但被厂方拒绝。1月21日,罢工工人已达13万人,并提出言论和出版自由等更多要求。1月22日12时,沙皇政府对工人进行血腥镇压,射击游行队伍,造成4000多人伤亡。

事件结果

沙皇政府的血腥镇压打碎了工人对沙皇“慈父”的幻想,随即开始进行武装抗争。1月22日晚,工人们开始筑造街垒,抗击沙皇军警后续的武力镇压。全国各地工人也纷纷罢工以声援圣彼得堡工人。

事件影响

流血星期日事件掀开了1905年俄国革命的帷幕。俄国工人在流血事件中受到了充分的革命教育,对沙皇政府的残暴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受到俄国工人的鼓舞,多地农民也开展了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全俄工农革命运动此起彼伏。

(本词条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