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欧丹参

南欧丹参

植物界
中文学名 南欧丹参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约1~2米,下部茎木质化,直立,分枝,全株被短绒毛。单叶对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轮状花序,花两性,粉红或浅紫色或白色,苞片宽卵形,花冠雪青色。种子为小坚果卵圆形,褐色,光滑。花期根据种植地为6~9月。种子成熟期7-9月。

生态特性

土壤适应性广,喜光,耐寒(种子及成年植株能耐-25℃左右低温,幼苗也能耐-10℃低温),耐旱,耐瘠薄,成长期昼夜温差大,容易积聚香气。但幼苗怕涝,不耐荫,同一地块重复种植,容易产生菌核病害。开花前期需要有充足水分,才能得高产。花期引蜂采蜜,还可以提高花的质量以及南欧丹参油和浸膏的产量。盛花期,怕大风,会减少南欧丹参油的含量。种子繁殖,以秋播为宜,翌年6月中下旬至9月,可以采收。公园和庭院宜在春季播种。

主要化学成分

南欧丹参自1928年Volmer首次从其中分得香紫苏醇(sclareol)以来,至今已分离鉴定出20多种化合物。主要为酚性(酚性芳香酸、黄酮等)和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二萜和三萜);其他成分有甾醇、糖、烷烃等。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脂肪酸和木脂素和糖以及烷烃等化合物。此植物所含成分与植物的生源有特殊关系。

资源分布

南欧丹参原产于法国格拉斯地区,后扩展至 俄罗斯和 乌克兰的 克里米亚半岛地区,以及 摩尔多瓦, 乌兹别克斯坦,保加利亚等东欧国家,美国的北卡罗来那州也有大面积种植。我国七十年代经由陕西第一届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杂交油菜之泰斗--李殿荣教授领导的陕西农垦科研中心从东欧引进,先在陕西渭南大荔及延安南泥湾试种,也曾经在浙江和吉林有过种植,但目前国内主要种植地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因为其在种植地的比较经济价值,中国的南欧丹参种植面积从1993年的约2000亩,到2007年扩展到大约80000亩,占到全球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使中国成为南欧丹参的最重要种植地,也为种植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主要用途

医用药理研究

1 抗菌、消炎作用研究表明,香紫苏醇对金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表现出了很高的抗菌活性。医用药理研究南欧丹参精油在医药领域有广谱的作用,具有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作用。从南欧丹参浸膏中分离得到的香紫苏醇等化合物在医药上也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

2 抗肿瘤活性 香紫苏醇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是通过相专一性机制诱导癌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癌细胞程序化死亡呈现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

3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精油中的一种成分)时可抵抗痉挛的发作,且延长发作的周期;高剂量时则相反,能提高发作的强度。可抑制平滑肌的抽搐,减少阵痛,具有解痉作用。

4 其他医用药理研究 南欧丹参精油内含有类似雌激素的成分,能够使已松弛的子宫恢复其原有的机能。

其他

干燥后的鲜花及其它衍生物广泛应用于日化及食用香精中。精油可以直接用作按摩用油,有安神作用;因为其特有的龙涎香香气,也广泛用于露酒等软饮料配方,烟草香精,化妆品香精等日化香精的加香。浸膏的香气极浓,细腻,持久。更适用于烟草加香和高档日化香精中。水蒸气蒸馏花序后的残渣可再经溶剂萃取,制备浸膏,并进一步提取高含量的南欧丹参醇,用于加工南欧丹参内酯和龙涎醚。

开发状况

日前已开发上市的产品有:南欧丹参油、南欧丹参浸膏、南欧丹参醇,南欧丹参内酯和龙涎醚等产品。

南欧丹参油

用水蒸气蒸馏花序和叶,得精油约0.7~1.5%。主要成分有:芳樟醇、乙酸芳樟酯、 香叶醇、α- 松油醇、α-水芹烯、α-松油烯、乙酸橙花叔酯、 橙花叔醇、南欧丹参醇及脂肪醛类等等。精油的理化常数因来源不同而异,微量成分也有差别;一般是:比重(20℃)0.892~0.909,折射率(20℃)1.458~1.471,旋光度(20℃)-60~250,酸值2(最大值),含酯量(以乙酸芳樟酯计)40~70%,芳樟醇含量:15-22%;在80%乙醇中的最大溶解度为1:3。

南欧丹参浸膏

用溶剂萃取鲜花或水蒸气蒸馏过南欧丹参油后的残渣,可制得南欧丹参浸膏和净油。 浸膏得率为0.55%左右,为绿色至橄榄色固体,其中南欧丹参醇含量为:35-50%;鲜花浸膏可以进一步提取南欧丹参净油,其质量与南欧丹参油接近。衍生物还有冷法酊剂(20%于65%乙醇中)和馏出液(70~80%乙醇)。

南欧丹参醇

南欧丹参浸膏进一步用溶剂进行重结晶,或采用高真空蒸馏,分子蒸馏等方法,可以提纯到95%以上含量的南欧丹参醇。南欧丹参醇是合成南欧丹参内酯和龙涎醚等名贵香料的原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