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 大禹治水前,因今孟门西南石壁如蛟龙横卧黄河水中,将其东西两岸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黄河大石坝,挡住黄河去路而形成湖海,有所谓“定湖”之称。若遇淫雨,“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因此称其“蛟龙壁”。
孟门 大禹治水(前2243—前2230年)劈开蛟龙壁,河水顺流而下,形成“永宁(今离石)十景”之一的“黄河洪涛”。所谓“孟门”,则是大禹治水之黄河河道上第一个大门,故因以命地名矣。
2005年,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孟繁仁,对蛟龙壁及孟门其它有关的大禹治水遗迹进行了考察。并举行了“中国·山西·柳林孟门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孟繁仁研究员撰编《孟门 天下黄河第一门》专著。国际考古专家白礼昌考察孟门后,得出结论: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孟门村。
2005年5月,山西省柳林县孟门南山寺景区启动开发建设,蛟龙壁与南山寺附近的禹王石,作为大禹治水遗迹,不仅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也成为其主要景点之一。
钻戒
品 牌: MEIDIE 美地亚珠宝 | 产品名称:白18K金钻石男戒 市场价:14101.00 |
款,号,0000320184 | 镶嵌材料,白18K金 |
金,重,6,700 | 钻石重量,0,248ct |
颜,色,I-J | 净,度,VVS |
切,工 | 证,书,SHZ813473 |
山西·柳林·孟门
镇名:孟门(唐代曾名“孟门县”)
拼音:Mèng mén
英文:Mengmen
所属:中国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
政位: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人民政府驻地。
位置:东经110°47′,北纬37°33′。山西省柳林县西北24公里、柳林县军渡以北12公里、山西省临县碛口以南约13公里、陕西省吴堡县东北约13公里。东依吕梁,西濒黄河,北邻碛口,南靠军渡。
美誉:晋西门户、北方锁钥、黄河重镇、西山小大寨、
天下黄河第一门、大禹治水第一门、中国优质红枣基地、
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之乡、南京大学民俗教研基地、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吕梁两大黄河古镇之一、柳林四大古镇之首
古迹景点
龙山文化遗址、大禹治水遗迹(蛟龙壁、禹王石、鲧石像等)、古蔺遗址、孟门古城遗址、孟门关、孟门渡、庄王山、地龙堡、贺龙沟、灵狐渠、南山寺(灵泉寺)、定湖庙、将军庙、烽火台遗址、蔺相如祖地、中华蔺氏发源地、高金故里、后冯家沟古村、千年老枣树林、千年桑树林、离石县抗日民主县政府诞生地、中共河东支部建立地、原共青团中央书记胡克实革命旧址、小烈士刘儿牺牲处、剪纸大师宋桂英故居、吕梁英雄高有凤故居、全国劳模陈步亮所在地、石洞门惨案发生地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孟门桑皮纸制作工艺、伞头秧歌、大禹治水传说、聚宝盆传说、四十里钟传说、友云禅师传说、朱元璋传说、灵泉救妃传说等。
历史沿革
孟门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设蔺邑约800余年,汉元朔三年(前126)为侯国。从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郡(县),地跨今柳林、离石、临县(临县三交镇以南大部分,包括今天著名的碛口古镇在内 )以及陕西省吴堡县全境。到元朝至元八年(1271)初改置孟门县达700余年间,历为县治驻地,其间亦曾为州郡治驻地。前后建制长达1600余年,一直是晋西与陕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禹凿孟门
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孟繁仁编著有《孟门 天下黄河第一门》一书。国际考古专家白礼昌考察孟门后得出同样的结论: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
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柳林孟门是大禹治水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传说是大禹当年指挥治水时,因长期伫立于此而留下深深脚印的“禹王石”。
战国尸佼《尸子》记载有“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龙门、吕梁、孟门和壶口是大禹治水的四项重点工程。这里的孟门就是指今山西省柳林县黄河东岸的孟门镇,即陕西吴堡县东临黄河之古隘道,大禹治水在定湖西南劈开蛟龙壁谓之孟门也。在夏禹治水之前,因今孟门村西南蛟龙壁将黄河东西两岸的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黄河大石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形成湖海,有所谓“定湖”之称。若遇淫雨,“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所谓“孟门”,是大禹治水之黄河河道上的第一个大门,故因以命地名矣。
也有专家认为,所谓孟门之名,涵盖今柳林孟门至河津之黄河段的河道两侧,柳林孟门乃其北起,河津龙门是其南止。而柳林县的孟门又位于黄河的上游,故称作黄河第一门——孟门。
西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山西吕梁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的庄王山麓禹王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主殿“源神殿”内,供奉着夏帝禹和禹之父神鲧;这里现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无头神鲧”石雕坐像:底座长0.98米、宽0.40米、全高1.25米、胸围0.92米、膝部周围1.50米,左臀部还有一“鲧”字。原来是在源神殿神鲧泥塑像内取出来的。唐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巡游孟门时,敕赐尉迟恭又在道院旁修建了南山灵泉寺,现为山西省重点文保单位。寺侧有巨石“禹王石”和《大禹治水》残碑,大雄宝殿内有清嘉庆九年(1804)年《南山灵泉寺始末碑记》,碑记称:南山上“有禹王石,相传神禹停憩息山之半”。
省级名镇
2009年,孟门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
孟门镇今虽为柳林县下辖地,紧邻的临县碛口为九曲黄河第二镇,隔河的陕西吴堡为县,但是论“古”,此三者在孟门面前却只是个小弟弟,甚至三者都曾作为孟门的下辖地长达千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早在4600前,孟门就是功盖九州的大禹治水停耒之处。2800年前因建有著名道院,逐渐成为一方旅游胜境,不少帝王将相慕名而至。公元前500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尊为“圣人”的孔子携其弟子冉求、子路、颜渊等远道来游,误把戏水道人推测为厌世者,差点做出舍身救人的壮举,孟门差点成为一带中华圣人的壮烈牺牲地。又有晋国国君亲率文武百官缟素而来哭祭黄河。数十年后。三卿分晋,赵襄子将抚孤救赵恩公韩厥的玄孙韩康封为蔺侯(今山西柳林孟门),并赐姓蔺,遂蔺氏自此而始,孟门便成为中华蔺氏寻根问祖之源。
在秦王朝统一中国之前的一百余年中,孟门是名副其实的兵家必争之地。赵、魏、秦之间为争夺蔺邑,爆发了数十场战争。公元前393年,辟地千里的魏武侯由此乘船顺河而下春风得意的对守将吴起说“山河险固,多么壮丽”,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成为千古名句。公元前313年,“秦拔我蔺”。又六年“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西至河曰:“我先取蔺、皋狼、败林人于莅,而功未遂”。秦庄襄王再次攻克蔺后,把南山峦命名为“庄王山”,沿用至今。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于元朔三年汾阳祭罢后土,巡视黄河沿岸与河东各郡县,下“推恩诏”,封其宗室代共王子刘熹为蔺侯,形成孟门历史上两藩五年的侯国史。年仅六岁的周静帝在外公杨坚授意下,在孟门设立定湖郡领定湖县。又二年杨坚纂了外孙的皇位进而统一天下为隋。爱民如子的唐太宗李世民对孟门情有独钟,六年中三易其名,由西定州改孟门县、孟门镇、定湖县。贞观13年又巡幸孟门,于南山题词“晋西第一丛林”,并下诏命尉迟恭监造“亭台殿宇数百座”,即今孟门南山寺。民间相传驰骋疆场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朱元璋幼时曾在南山寺学佛,并有其关于“聚宝盆”的传说流传至今。唐太宗李世民、金代诗人王庭筠、清代大家傅山等文人骚客也留下了赞美南山寺的诗篇,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赵郦生也曾来到孟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回 良玉于2003年12月亲临孟门,王乃坤、胡富国、刘振华、田成平、张宝顺、薛军、范堆相、董洪运、金银焕、成锡锋等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如刘魁立、陈竟、娄德平、段宝林、孟繁仁、白礼昌等),各地著名的画家、作家、摄影家,各大院校、各地机关、单位、团体,以及中央电视台、山西电视台、中国黄河电视台、韩国汉城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财经报等众多媒体和记者先后来孟门。
蛟龙壁景区位于南山风景名胜区的东部。此地植被古老,峡谷幽深,奇雾弥漫升腾,三十六渡河弯弯曲曲,极富神秘色彩。有蛟龙洞奇雾、蛟龙峡、三十六渡河等景点。
又称鸾子洞,是一条长数千米、深数百米的峡谷凹地。峡谷内原始次生林密布,溪、沟、飞瀑、流泉间杂其间。每当雨后天晴之时,涌现出无数的、排列有序的白色雾柱,俨然天宫里的石柱一般。微风吹过,雾柱随风摆动,酷似蛟龙腾空。片刻隐没之后,峡谷中又会冒出一排新雾柱。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无穷无尽、壮丽无比的蛟龙腾飞图。南山雾多、雾美,雾灵,而且变化莫测,蛟龙洞奇雾为南山雾之首,身临其境,如入迷宫。这里还有峭立千仞的蛟龙壁、古朴茂密的蛟龙老林、幽深狭长的蛟龙峡等秀美险峻的自然景观。
年代:西汉
最宽处5.5厘米 圆直径4.2 厚1.3厘米 玉质熟旧,表面有地火白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