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中文名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
院长 王炜
创办时间 1985年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 1985年:少年部时期
  • 1985年,在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南京大学成立少年班,尝试少年英才的培养,并面向全国招生。少年大学生在少年部学习2年,不分文理和专业,三年级开始确定专业,分流到全校各院系学习。
  • 1989年: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时期
  • 1989年,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立,89年强化部同时招收理科班和文科班,同年还招收了最后一届少年班学生。文科强化班在招收89一届学生后中断招生,理科通过推荐和选拔单独提前招生至今。强化部发展了一套“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大理科培养模式和“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学科分流机制。1993年,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成为国家理科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唯一的“多学科综合点(大理科试验班)。教改项目《基础性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1995年:文科强化班成立
  • 1995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成立文科强化班,试行文史哲贯通的教学计划。 95、96两个年级的文科强化班从文史哲三系大一选拔学生组班,97级文科强化班面向全省重点中学通过推荐和选拔考试招生。
  • 1998年: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时期
  • 1998年4月,为了进一步推广强化部的办学模式,作为南京大学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的新的重要的一步,南京大学组建了基础学科教育学院。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教育学院的成立是培养跨世纪基础性人才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基础学科教育学院涵盖数理、化生、地科等各基础理科学科方向,全校七个国家理科基地(物理、化学、天文、生命科学、地质、地理、大理科)大气校内基地、材料系的一、二年级学生在基础学院内实施按照学科群组织基础教学,造成了一种有利于学科交叉的学术氛围,同时充分发挥了我校基础学科的整体优势,为新一代创造性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培养环境。同时在各相关院系的共同努力下,在大理科的平台上实施多种人才的分流培养,造就新时代所要求的人才群体。基础学科教育学院从97级学生开始实际实施,同年中文系文科强化班从96级起并入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
  • 2006年至今:匡亚明学院时期
  • 2006年4月,于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诞辰100周年之际,更名为匡亚明学院。
  • 大文科(文科强化班)于2013年暂停招生[4]

院系特色

办学理念

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实施“以重点学科为依托,按学科群打基础,以一级学科方向分流,贯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大理科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力图将中国高等教育的传统优点与当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相结合,致力于在创新本科教育教学、通识教育、学生科技创新、国内外合作培养人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较宽厚的业务基础,有较强的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生,适应各学科之间日益渗透的发展趋势和应付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5]

匡亚明学院 学科方向匡亚明学院 学科方向具体而言,匡亚明学院按照大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化学、生物、计算机、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等)和应用文科(经济商学、法学、新闻)(于2013年开始暂停招生)的模式实施教学。学生入学后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方式逐步确定自身的学科方向。

院第一学年设置大平台通修课程,第一学年下学期逐步按模块加入核心课程,第三、四学年引入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以及早期科研训练。各个模块之间的部分核心课程可以替代或覆盖。学院鼓励学生选修多种学科的课程,以从事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研究[6]

多年来,学院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在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个性化基础学科人才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教学上,学院注重通识教育,重视扎实宽厚的学科基础,重视早期科学研究训练。几乎所有主干基础课均邀请各院系名师任教。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训练则由活跃在学科前沿的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和杰出青年科学家亲自指导。除此之外,学院还积极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通过与国外各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外出访学交流的机会,同时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学者前来授课,开设讲座,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学生将来的国际化发展铺平道路[7]

专业设置

理科强化班本科学制四年,旨在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宽厚学科基础、突出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注重早期科学研究训练。

在教育模式上,理科强化班秉持学院大理科教育模式之精神,将基础学科按学科群分为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与天文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四大类,设有数学、计算机、天文、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等八个学科方向[6]

理科强化班的学生入学后按多次选择、逐步到位”的方式逐步确定自身的学科方向,大一学年与大二学年接受通识教育和大理科基础教育,大三学年再最终确定方向进行专业课的学习[5]

专业分流步骤图专业分流步骤图

理科强化班学生评奖比例高于南京大学其他各院系,借阅图书享受研究生待遇,学院还配备了网络教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同时,科学研究训练将与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课程一样受到重视,理科强化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研究课题、导师,在本科阶段接受初步科研训练。毕业后,有超过50%的学生被免试保送研究生,超过40%的学生被国外高校录取,出国深造。

由国家首批教学名师卢德馨教授领衔的大理科基础平台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教学团队。

影响与示范

匡亚明学院开创的大理科培养模式在国内外均产生重要影响。匡亚明学院的创新办学模式、优秀人才培养成果和经验以及与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材著作等,先后多次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江苏省特等奖等集体奖项与十多项个人奖项,在国内高校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如今知名的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等,都在建立过程中大量借鉴了匡亚明学院改革的有益经验[8]

2001年世界顶尖学术杂志《Science》第293卷上,在有关北京大学教学改革的论述中,专门提到南京大学大理科教育:“北京大学在改进本科科学教学努力中极大地借鉴了另一所顶尖大学南京大学的教改经验,南京大学在1989年成立了强化部,给优秀学生在基础研究方面更深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科间的交叉和互相影响。”

科学研究

为了给学生将来的科学研究生涯打下扎实的基础,匡亚明学院鼓励本科生在大三、大四进入科研南京大学各领域专业研究团队,接受早期科研训练。在学院的支持下,学生们可自由选择课题组,在课题组内接受南京大学的顶尖教授的指导,触及相关领域的最前沿研究,同时,学院亦通过“国家基地基金”等对学生课题提供资金支持[6]

交流合作

匡亚明学院积极鼓励学生“走出去”。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教务处建设的良好国际交流平台,自2009年至今每年选送近50%的学生前往美国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英国社会政治学院、法国高等经济商业学院、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交流学习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邀请国外知名教授、学者前来授课,开设讲座,拓宽学生视野,增进相互了解。

学生成就

基础学科教学强化部(匡亚明学院的前身)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献身基础科学事业的优秀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3年5月23日出版的《Science》第300卷上同时发表了我院4位毕业生许晓山、殷霜叶、程雪梅和王丛俊参与工作的3篇文章;2005年我院3位毕业生蒋辉、孙飞和管吉松在国际生命科学顶尖刊物《Cell》发表了各自最新研究成果,填补了中国学者自在该刊上自1980年以来未有论文发表的空白;2008年学院2位毕业生同时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同年1位毕业生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继续深造,1位学生拿到高盛集团提供给全球150名最优秀人才的“高盛全球领导者”奖学金[9]

近十年本科生成就

2006年 张小栋 张晟 获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最佳团队奖
2007年 吴婷婷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7年 朱璐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7年 王宇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 周超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 夏广杰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 尤亦庄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本科生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8年 蔡星汉、张鹏 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
2009年 季一飞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10年 傅心恺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一等奖
2010年 李泉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叉学科科技学者项目
2010年 任鑫坤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一等奖
2010年 朱宏宇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团体二等奖,“中天科技”杯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
2010年 任鑫坤 江苏省“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第十九届全国专利发明展览会金奖,发明专利6项,主持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
2011年 蒋骥、朱宏宇 《扭曲向列相液晶偏振性质的研究》获全国教育改革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1年 王驰 第20届时报金犊奖,南京市廉政公益广告创意奖(影视类)
2012年 贺颖昕 江苏省2012年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2012年 华伯洋 南京大学2012年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特等奖
2013年 周思思 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3年 房宇亮 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3年 张奕喆 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4年 闵逸萌、俞陆炎、范文凯 第四届台湾大专生物理辩论高峰会 单项第一名,团队冠军
2015年 俞陆炎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eritorious Winner(一等奖)
2015年 施通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5年 宗麟奇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三篇分别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PNAS和Nano Letters
2015年 吕昌源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
2015年 乔叶芃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5年 吕骐卉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6年 吕昌源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5年 周思思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5年 麻悦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5年 陈鲲 高科杯高校龙舟赛南京市前8强,获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操盘手全国一等奖
2015年 鹿大川、孙如阳、徐海麟 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

知名院友

2006年 张小栋 张晟 获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最佳团队奖
2007年 吴婷婷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7年 朱璐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7年 王宇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 周超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 夏广杰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08年 尤亦庄 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物理教学本科生教学论文一等奖
2008年 蔡星汉、张鹏 江苏省第五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
2009年 季一飞 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一等奖
2010年 傅心恺 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一等奖
2010年 李泉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交叉学科科技学者项目
2010年 任鑫坤 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一等奖
2010年 朱宏宇 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团体二等奖,“中天科技”杯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特等奖
2010年 任鑫坤 江苏省“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第十九届全国专利发明展览会金奖,发明专利6项,主持完成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评为国家级优秀项目
2011年 蒋骥、朱宏宇 《扭曲向列相液晶偏振性质的研究》获全国教育改革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
2011年 王驰 第20届时报金犊奖,南京市廉政公益广告创意奖(影视类)
2012年 贺颖昕 江苏省2012年本专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一等奖
2012年 华伯洋 南京大学2012年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特等奖
2013年 周思思 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3年 房宇亮 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3年 张奕喆 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4年 闵逸萌、俞陆炎、范文凯 第四届台湾大专生物理辩论高峰会 单项第一名,团队冠军
2015年 俞陆炎 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eritorious Winner(一等奖)
2015年 施通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5年 宗麟奇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三篇分别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PNAS和Nano Letters
2015年 吕昌源 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论文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Physical Review A
2015年 乔叶芃 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5年 吕骐卉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6年 吕昌源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5年 周思思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2015年 麻悦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
2015年 陈鲲 高科杯高校龙舟赛南京市前8强,获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操盘手全国一等奖
2015年 鹿大川、孙如阳、徐海麟 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特等奖

学生活动

入学年份 姓名 现任职务
1985级 王强华 南京大学博士
1985级 蒋国荣 瑞银集团瑞银投行部中国区联席主席
1985级 郁建珍 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1985级 成伯清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5级 江桦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
1985级 毛广照 明尼苏达大学博士,韦恩州立大学教授
1985级 王涛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86级 许昭怡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6级 金士 艾克朗大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副教授
1986级 戈国龙 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1987级 曹洁明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87级 唐彬 易宝支付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
1987级 陈涛 淮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1987级 张振梅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1987级 吴霜叶 剑桥大学博士,戴顿大学副教授
1988级 陆剑峰 奇虎360公司副总裁
1988级 王能 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1988级 赵纪军 南京大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88级 李人浩 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埃默里大学副教授
1988级 匡晖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副总裁
1989级 黄晓宇 复旦大学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1989级 沈瑞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9级 周佳海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1989级 许守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休斯敦大学副教授
1989级 范蓓蕾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1989级 王国生 贵州长征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级 尹恒斌 中共毕节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1989级 刘津渝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迪堡大学副教授
1989级 戴从容 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1989级 易亚沙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1989级 梁高林 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89级 张彤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1989级 王明湘 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89级 汤海旭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
1989级 张颖凯 杜克大学博士,纽约大学教授
1989级 张勇 南京大学博士,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副教授
1989级 曾浩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助理教授
1989级 龚江滨 多伦多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1990级 吴嘉炜 清华大学博士
1990级 李风华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博士,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0级 范丽娟 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1级 唐睿康 南京大学博士
1991级 周礼勇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1级 宣震宇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助理教授
1991级 蔡伟波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副教授
1991级 陈莉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副总裁
1991级 刘颖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圣约翰大学助理教授
1992级 王骏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2级 江伟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2级 卢小愿 西北大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副教授
1992级 成小林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ORNL(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兼职副教授
1992级 高嶷 南京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2级 颜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助理教授
1993级 程雪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布林茅尔学院副教授
1993级 曹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马里兰大学副教授
1993级 丁锋 波士顿大学博士,克莱门森大学助理教授
1993级 高斌 康奈尔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
1993级 卢俊, 波士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副教授
1993级 栾斌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IBM计算生物学中心研究员
1993级 许晓山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助理教授
1993级 尤立星 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3级 戴俊彪 爱荷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1994级 顾宏伟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4级 周敏 剑桥大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1994级 贡宜萱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西奈山医学院助理教授
1995级 段骏 杜克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
1995级 王丛峻 芝加哥大学博士,US.DOE,National Energy Tech.Lab.
1995级 范冬蕾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
1995级 夏江 斯坦福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
1995级 白璐 康奈尔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95级 安正华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1995级 候江辉 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助理教授
1995级 王东 杜克大学博士,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1995级 沈春华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
1995级 杨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6级 吴雪峰 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1996级 陈康 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6级 姚杰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7级 狄增峰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7级 孙飞 清华大学博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1997级 蒋鹏举 牛津大学博士,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1997级 姚宏 斯坦福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
1997级 叶永浩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1998级 邱科平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8级 张文君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8级 邱腾 南京大学博士,东南大学教授
1998级 张袁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东南大学教授
1998级 沈翌鹏 俄勒冈大学博士,美国三一学院助理教授
1998级 薛文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1998级 傅玉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Singapore Bioimaging Consortium, GroupLeader
1998级 徐臣杰 布朗大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1998级 梅晔 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
1999级 谢晋 布朗大学博士,佐治亚大学助理教授
1999级 王皞鹏 田纳西大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1999级 周宁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2000级 沈立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浙江大学教授
2000级 魏大海 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2000级 路新慧 耶鲁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2001级 高远 布兰迪斯大学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2001级 谢臻达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2003级 吴梦昊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003级 袁博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博士,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助理教授
2004级 郑鹏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2004级 郑钢 职业金融投资人

词条图册

入学年份 姓名 现任职务
1985级 王强华 南京大学博士
1985级 蒋国荣 瑞银集团瑞银投行部中国区联席主席
1985级 郁建珍 北卡罗来纳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1985级 成伯清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5级 江桦 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
1985级 毛广照 明尼苏达大学博士,韦恩州立大学教授
1985级 王涛 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1986级 许昭怡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6级 金士 艾克朗大学博士,纽约城市大学副教授
1986级 戈国龙 北京大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1987级 曹洁明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1987级 唐彬 易宝支付首席执行官及联合创始人
1987级 陈涛 淮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1987级 张振梅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1987级 吴霜叶 剑桥大学博士,戴顿大学副教授
1988级 陆剑峰 奇虎360公司副总裁
1988级 王能 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哲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1988级 赵纪军 南京大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88级 李人浩 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埃默里大学副教授
1988级 匡晖 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公司副总裁
1989级 黄晓宇 复旦大学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1989级 沈瑞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89级 周佳海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究员
1989级 许守军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休斯敦大学副教授
1989级 范蓓蕾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密歇根州立大学副教授
1989级 王国生 贵州长征天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9级 尹恒斌 中共毕节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
1989级 刘津渝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迪堡大学副教授
1989级 戴从容 南京大学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1989级 易亚沙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纽约城市大学教授
1989级 梁高林 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1989级 张彤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1989级 王明湘 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89级 汤海旭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
1989级 张颖凯 杜克大学博士,纽约大学教授
1989级 张勇 南京大学博士,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副教授
1989级 曾浩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助理教授
1989级 龚江滨 多伦多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
1990级 吴嘉炜 清华大学博士
1990级 李风华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博士,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0级 范丽娟 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1级 唐睿康 南京大学博士
1991级 周礼勇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1级 宣震宇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助理教授
1991级 蔡伟波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博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副教授
1991级 陈莉 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博士,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副总裁
1991级 刘颖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圣约翰大学助理教授
1992级 王骏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2级 江伟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2级 卢小愿 西北大学博士,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副教授
1992级 成小林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ORNL(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田纳西大学兼职副教授
1992级 高嶷 南京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92级 颜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助理教授
1993级 程雪梅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布林茅尔学院副教授
1993级 曹侃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马里兰大学副教授
1993级 丁锋 波士顿大学博士,克莱门森大学助理教授
1993级 高斌 康奈尔大学博士,佛罗里达大学副教授
1993级 卢俊, 波士顿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副教授
1993级 栾斌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IBM计算生物学中心研究员
1993级 许晓山 佐治亚理工学院博士,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助理教授
1993级 尤立星 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3级 戴俊彪 爱荷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1994级 顾宏伟 香港科技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4级 周敏 剑桥大学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教授
1994级 贡宜萱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西奈山医学院助理教授
1995级 段骏 杜克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
1995级 王丛峻 芝加哥大学博士,US.DOE,National Energy Tech.Lab.
1995级 范冬蕾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副教授
1995级 夏江 斯坦福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
1995级 白璐 康奈尔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95级 安正华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博士,复旦大学教授
1995级 候江辉 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助理教授
1995级 王东 杜克大学博士,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1995级 沈春华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授
1995级 杨剑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博士,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6级 吴雪峰 南京大学博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
1996级 陈康 南京大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
1996级 姚杰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7级 狄增峰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博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7级 孙飞 清华大学博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1997级 蒋鹏举 牛津大学博士,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长
1997级 姚宏 斯坦福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
1997级 叶永浩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1998级 邱科平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1998级 张文君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
1998级 邱腾 南京大学博士,东南大学教授
1998级 张袁健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东南大学教授
1998级 沈翌鹏 俄勒冈大学博士,美国三一学院助理教授
1998级 薛文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
1998级 傅玉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Singapore Bioimaging Consortium, GroupLeader
1998级 徐臣杰 布朗大学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
1998级 梅晔 南京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研究员
1999级 谢晋 布朗大学博士,佐治亚大学助理教授
1999级 王皞鹏 田纳西大学博士,上海科技大学助理教授
1999级 周宁 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2000级 沈立 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浙江大学教授
2000级 魏大海 复旦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
2000级 路新慧 耶鲁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2001级 高远 布兰迪斯大学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
2001级 谢臻达 南京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2003级 吴梦昊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2003级 袁博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博士,纽约城市大学城市学院助理教授
2004级 郑鹏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南京大学教授
2004级 郑钢 职业金融投资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