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开展西部农村教育论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综合提升、大学生志愿者假期支教、长期志愿者支教、农村幼儿教育探索、农村教师针对性培训与支持、乡土教育的开发与探索、各类图书馆建设与读书推动、贫困学生和教师资助、小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愿景:
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
每个家庭都有改善生活的可能
每个社区都有自我发展的动力
使命:
以当地人为主,通过多元背景的志愿者参与,促进西部农村教育及社区发展。
目标:
改善西部农村的教育和文化现状
弘扬志愿精神,带动更多的志愿者投身公益事业
为各类NGO参与西部农村教育搭建平台
工作理念:
热情、专业、诚信、务实
财务公示:
每月财务运行报告网上公示;
年度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在上一财政年度过后两个月内在年报中公示;
年底向大宗捐款人提交指定项目的详细财务报告;
所有捐款人均可在网上或到基金会查询捐款使用信息。
评估机制:
建立了第三方评估机制,由第三方专家或有关人士组成项目评定小组,对项目进行质量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发展优势:
西部阳光基金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方的鼎力相助:在资金方面,既获得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基金会的扶持,也将众多爱心人士的心意聚沙成塔;在实际工作领域和技术支持方面,得到了教育部相关部门、关注农村教育的各方专家、基层教育主管部门及一线校长、教师、基层干部的倾心支持;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解决针对性问题的工作机制。
机构管理:
积极探索非盈利机构有效管理的制度与方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倡导公开透明、平等务实、多层次参与、廉洁自律、负责任的团队文化。
名誉理事长 朱永新
理 事 长 杨东平
副 理 事 长 周小丽
理 事 郑新蓉
理 事 王嘉毅
理 事 史静寰
理 事 程方平
理 事 梁晓燕
监 事 程 杰
钱理群 北京大学教授
杨海波 原教育部副部长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
于光远 著名经济学家
黄 济 著名教育家
鲁 洁 著名教育学家
鲁 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王家勤 教育部法制办副主任
杜晓山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
丁 东 著名学者
王 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健民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萧 今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主任助理
孙伟青 中信银行上海泰富广场支行行长
秘 书 长 : 梁晓燕
副秘书长兼项目总监:来 超
财务总监:葛 玲
项目主管: 陆建娣 刘 斌 王建兵 屠嘉衡
项目助理: 牛李炜 方 洁
财 务 部: 葛 玲 陆建娣
礼县:施柳青 朱大胜 王小永 祁登慧 夏小绕 孙 蓉 王仪凤 王令振
成县:王恩贵 王 芳 王亚光 王 婕 张睿智 黄斯文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简称“西部阳光基金会”)是2006年5月26日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民间基金会。本基金会主要致力于西部农村教育及社区发展,以帮助教师、学生及农村弱势人群为主,为他们提供自我改变的机会,使乡村进入自主、良性、全面的发展。主要开展:西部农村教育论坛、大学生志愿者假期支教、长期志愿者支教、农村幼儿教育探索、农村教师针对性培训与支持、各类图书馆建设与读书推动、贫困学生和教师资助、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综合项目等。
1998年——2002年,一个年轻人以骑自行车、步行的方式,对东西部农村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行程9万多里,经过2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拍摄照片万余幅,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调研报告,真实地记录了西部农村教育的面貌。这位年轻人就是尚立富先生。
2003年年底,在杨东平老师的支持下,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即“西部阳光行动”)成立;
2004年7月,“西部阳光行动”支教服务队正式启动,首都各大高校的135名志愿者组成了十支小分队,分赴西部的十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志愿服务。
2006年5月23日,由上海新联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成立了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西部阳光行动”由原来的草根NGO发展成为专业服务于西部农村教育的非公募基金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基金会在许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的支持下,通过扎扎实实的服务行动彰显我们的理念和价值,做出我们的品牌和特色。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西部农村教育和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目标地区: 中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
项目类型:
志愿精神的培养
农村基础教育
幼儿、家庭、社区教育
基础设施建设
以扶贫为重点的综合发展项目
大学生社团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