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式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式

中文名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阅兵式
地点 北京市天安门
首长 朱德
目录导航

概况

1951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各军兵种部队参加的阅兵式和人民群众的游行活动。参加庆典的首都群众有40余万人。这次国庆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3次阅兵,按照惯例,时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国庆节庆祝典礼”。

基本数据:共16个方(梯)队,其中13个地面方队,3个空中梯队,受阅人员共13348人。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2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92辆,军马1104匹,飞机148架。阅兵式历时90分钟。观礼台上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98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63人,工业模范工程师和工人代表147人,农业劳动模范代表38人,来自全国革命老根据地的代表994人,私营工商业的模范工作者100人。首都群众有40余万人参加庆典和游行。

背景

本次阅兵是年度例行检阅,规模适中,一切都处于正常状态。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内的剿匪斗争都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人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危的那几件大事上,特别是朝鲜战场上中朝军队的战绩。中国人民一方面对那种真刀实枪所取得的胜利在感觉上是豪气冲天,一方面也对国庆阅兵的关注度和热情趋于热望,从当时新闻媒体对阅兵宣传的简单化也可证明这一点,报刊把许多的版面给了战火正在熊熊燃烧的朝鲜战场。

出席人员

出席该次阅兵式庆典的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程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罗荣桓。在检阅台上的还有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各委、部、会、院、署、行的领导人,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长,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在京常务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领导人。

在贵宾观礼台上,有应中国各人民团体的邀请远道前来观礼的外国朋友和贵宾,各国使节和外交人员。还有中国各民族的代表,各院校教授和学者的代表,华侨回国观光团的团员。观礼的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代表98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代表63人,工业模范工程师和工人代表147人,农业劳动模范代表38人,治理淮河和其他水利事业的模范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数十人,来自全国革命老根据地的代表994人,私营工商业的模范工作者100人,以及首都各政府机关、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主要负责人,在京出席全国各种会议的各地代表。今天在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上观礼的领导人和嘉宾共有近1万人。

受阅方队

本次国庆阅兵受阅的方队有:

军事学院、第6高级步兵学校、战车学校、炮兵学校、海军学校、航空学校的学员,有空军陆战第1旅的官兵,第66军的部分官兵,骑兵第1师、骑兵第3师、防空部队探照灯第111团和华北军区战车第1旅的官兵,还有华北老解放区民兵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代表大队。他们共组成13个徒步方队,分别是:军事学院学员组成的方队,高级步兵学校学员组成的方队,战车学校学员组成的方队,炮兵学校学员组成的方队,海军学校学员组成的方队,航空学校学员组成的方队,伞兵方队,步兵方队,骑兵方队,防空方队、炮兵方队,摩托化步兵方队,装甲兵方队,民兵代表方队。

受阅人员共有13348人。受阅装备,有各种火炮128门,坦克、自行火炮80辆,汽车192辆,军马1104匹。空中梯队共有148架飞机,引进的喷气式飞机在这次庆典中首次受阅,告别了以往螺旋桨飞机受阅的历史。

阅兵过程

当天上午9时50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登临天安门城楼。10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典礼开始。全场肃立,军乐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28响。

阅兵式随之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他陪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乘检阅车检阅了全体受阅部队。检阅后,朱德总司令登临天安门城楼检阅台,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他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空军、海军、公安部队全体指挥员、战斗员、政治工作人员、后勤工作人员同志们,民兵同志们……我命令你们,警惕地站好你们的战斗岗位,进一步加强国防建设,巩固祖国国防。毫不满足地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新的技术,学会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本领,提高现代化军事科学和指挥艺术的水平,加强各种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和准确性,巩固和提高军事纪律,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而奋斗!”朱德总司令宣读命令完毕后,接着进行了武装部队的分列式检阅。

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的方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学员。军事学院方队的出场,引起全场的热烈鼓掌。接着是人民解放军各军校的学员方队,依次是高级步兵学校的学员、战车学校的学员、炮兵学校的学员、海军学校的学员、航空学校的学员分别组成的5个方队。

前两次的天安门广场阅兵,走在最前面的方队分别是水兵方队和空军学校、海军学校的学员方队,这次阅兵换成了正在军事学院受训的高级指挥员,说明人民解放军干部队伍建设正在走向现代化和正规化。这种以军事学院方队为“龙头”的队列排序方法一直延续到1959年,1984年国庆阅兵第一方队改为仪仗队。

继院校方队之后受阅的是各军兵种部队。先是伞兵部队、步兵部队的方队,之后是民兵方队。民兵方队由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组成,他们都是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胸前佩戴着各种荣誉奖章和功章,向着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挥手致意。此时坐在观礼台上的来自全国各地革命老区的近千名代表兴奋地欢呼起来,全场也产生强烈的共鸣,人们高呼“人民战争万岁”,把阅兵式提前引入高潮。这次阅兵将民兵方队排列在人民解放军的方队之间,显然是别具创意的,比历年阅兵中民兵方队的排序明显前提,成为本年度阅兵式的亮点之一。

紧跟民兵方队之后的是骑兵部队、防空部队、牵引炮兵部队、摩托化步兵、装甲兵部队分别组成的5个方队。

伞兵部队、探照灯部队首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探照灯方队,用大卡车载着巨大的圆形探照灯,对专业军事技术知识掌握不多的观众很容易将其认为是大口径的火炮。这种探照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看来已经很落后,但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装备。

在坦克和履带式自行火炮隆隆驶过广场时,人民空军的各式飞机分3个梯队多个批次从天安门广场之上凌空而过。全场观众为人民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而欢呼。阅兵式历时90分钟。

特点概括

第一,一批身经百战和功勋卓著的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国庆阅兵式,并走在受阅部队的最前面;

第二,参加阅兵式的各类专业军事院校学员数量增加,他们分别来自步兵学校、战车学校、炮兵学校、海军学校、航空学校等,体现出共和国对专业军事人才的培养进入一个新阶段;

第三,一些新兵种纷纷亮相。这其中包括伞兵部队,火箭炮部队,防空兵部队等;

第四,民兵大队第一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他们是华北老解放区民兵的代表,都是战斗英雄和工作模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