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院校

陆军院校

中文名 陆军院校
意义 陆军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属于 陆军院校
目录导航

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最早设立的培训军事人才的专门机构,是宋庆历三年(1043)仁宗下诏兴办的武学。明朝在京师和地方各卫也设武学。近代早期的陆军学校,有1885年清朝李鸿章创立的北洋武备学堂。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编练新军,在全国设立30余所陆军小学堂和中学堂,以及炮兵、马兵(骑兵)、工兵等专科学堂。1906年,在保定设立了传授“高等兵学”的陆军军官学堂,其他省设立了陆军讲武堂。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保定陆军军官学堂更名为陆军大学。1924年,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开办了黄埔军校。30年代后期,国民党军队陆续建立一批陆军军官学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贯重视陆军院校的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红军特科(炮兵、工兵、重机枪)学校、彭杨步兵学校、公略步兵学校、通信学校和卫生学校。1937年1月,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后来,一些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抗大”分校和炮兵学校、工兵学校。

解放战争时期,各战略区成立军事政治大学,许多兵团办了随营性的军事学校。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各级陆军院校在物质条件困难、师资缺乏的情况下,边战斗边教学,培养了大批干部,保证了部队建设和作战的需要。

院校等级

陆军指挥院校分初、中、高3级。

初级指挥学校招收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士兵和地方高中毕业生,培训排职指挥军官,学制2~4年。

中级指挥院校主要招收营(连)职军官,培训团职指挥军官,学制1~2年。

陆军师职以上军官根据需要主要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深造。各指挥院校还开设短期轮训班,招收在职军官,学习特定科目,学制5个月。中、高级指挥院校均可培养硕士研究生。

陆军专业技术院校分中等、高等两类和中等专科、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5个培训层次。除研究生外,招收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士兵和地方高中毕业生。中等技术学校培训初、中级技术军官,学制2年;高等工程技术院校培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制4~6年。

初级指挥院校和专业技术院校,一般都担负一定的士官培训任务。

指挥院校和高等工程技术院校均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任务。各级各类陆军院校继承和发扬“抗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指挥员、参谋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陆军院校在训练、选拔、推荐干部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培养大批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需要的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作出贡献。

部分军学

陆军航空兵学院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炮兵指挥学院

工程兵指挥学院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通信指挥学院

炮兵学院

西安通信学院

重庆通信学院

沈阳炮兵学院

蚌埠坦克学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理工大学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国防大学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

其他军院

美、苏两国陆军中,初级指挥学校和专业技术学校为造就军官奠定基础,入学条件严格,学制4~5年,学习内容以文化和科技知识为主,军事基础课程占相当比重,并重视养成教育,中、高级院校担负军官的深造教育任务。

美国根据军官未来工作需要确定学习内容,学制短,一般为半年左右;苏联强调学习内容系统完整,学制较长,一般为2~3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