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义(左)和葛振林1918年,宋学义出生于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
宋学义出身贫苦,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打长工,哥哥整年累月跑老山(太行山)担挑为生。宋学义从小就当童工给县城一家面铺蹬大箩。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总是维持不了生计。
到1937年,共欠40块(银元)的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更无着落。学义只好背井离乡逃荒要饭。
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当战士。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9月25日,在侵华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大扫荡中[3],驻扎在狼牙山的八路军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后,决定留下宋学义所在的7连6排2班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宋学义等5名战士掷出最后一颗手榴弹,砸毁枪支,纵身跳崖。宋学义被半山腰树丛挂住,经后方医院抢救得以幸存[1]。
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河北省易县管头村任农会主席。
1947年返回家乡,历任民兵连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中共王曲公社委员会委员、县委委员。
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宋学义作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应邀进京参加活动,还去了毛主席家。毛主席请他吃了一顿饭。
1969年,赴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曾先后出席“全国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全国民兵英雄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九次代表大会”。
1971年6月26日,宋学义在郑州逝世,遗体安葬在沁阳烈士陵园[1]。
1979年6月25日,宋学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
战斗结束后,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聂荣臻将军授予宋学义“英勇顽强”抗日壮士勋章,后又于狼牙山顶修建五壮士纪念塔。
2001年,北孔村所在的王曲乡有一所中学,被命名为宋学义中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