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2012年11月1日至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并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讨论并通过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决定将文件提请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胡锦涛将就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向全会作出说明。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2年11月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11月1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0人,候补中央委员165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会议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两份文件提请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习近平就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稿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显著成绩,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为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创造了良好条件。
全会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一致认为,这5年是不平凡的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全面推进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会决定,增补范长龙、许其亮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学军、王建平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志军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2012年9月28日作出的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2012年5月28日作出的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充分准备。[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2012年11月4日闭幕。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两份文件提请党的十八大审议。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新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召开党的十八大作了充分准备。[2]
党的十八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全面总结科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把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对党的十八大的殷切期望。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辉煌成就,昭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是实现经济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路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才能牢牢把握机遇、掌握主动,应对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破除那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长期发展后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前,既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党全国人民充满信心。
信心,源自对中国道路的坚定信念。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科学发展不懈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事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的正确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我们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信心,彰显对党的领导充分信赖。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信任支持为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地加强党的建设,努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果造福于民,使党在复杂环境中赢得了人民信赖,凝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
信心,预示对未来发展的美好憧憬。放眼神州、环顾世界,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以自尊自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建党百年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百岁诞辰之际迎来民族伟大复兴,前景令人鼓舞,使命催人奋进。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巨轮必将乘风破浪创造新奇迹,铸就新辉煌。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我们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