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总政话剧团创作演出286部大型话剧、独幕剧、小品,拍摄400多集电视连续剧,录制多部优秀广播剧,大小演出累计上万场次,为中国军旅话剧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 中国话剧舞台上,享誉四方。
总政话剧团以擅长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及革命战争题材著称。曾成功地塑造过自中国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的诸多革命领袖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各个革命历史时期敌我双方军队的人物形象。剧团着力反映革命战争和军队现实生活,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形成了战斗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同时在话剧艺术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剧团除在城市剧场公开演出外,还经常深入部队驻地、边防海岛、战地前线做巡回演出。
总政话剧团除进行话剧演出外,还对部队文艺活动进行辅导,并派出导演为国内其他话剧院、团及国外话剧团体排戏。剧团还制作电视剧并参加团外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的摄制录制工作。
团体演艺成员
总政话剧团拥有一批在军内外的专业团体演艺人员:
编剧: 陈其通、 傅铎、 所云平等;
导演: 丁里、李吟谱、鲁威、 李维新、 汪遵熹等;
演员: 蓝马、 李壬林、 梁玉儒、 陈立中、王寅申、 李雪红、 林默予、 黄凯、 冯光辉等;
舞台美术: 冀晓秋、 林梦松等。
该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歌舞艺术队伍。许多知名艺术家,如时乐、 魏风、 胡果刚、 胡德风、 彦克、 傅庚辰、 张文明、 左哈拉·莎赫玛依娃、 李双江、 孟宪成等,先后在该团担任过重要职务,并从事创作和表演。
该团坚持深入部队为战士演出。并先后去苏联、罗马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朝鲜、缅甸、日本等国家访问演出,对 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国际友谊
并先后去苏联、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朝鲜、缅甸、日本等国家访问演出,对中外文化交流、增强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了贡献。
演出剧目
30余年来,总政话剧团共演出大中小型剧目近200个,其中本团创作92个。具有代表性的有:反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 万水千山》和《井冈山》( 陈其通创作)、《朱德军长》( 所云平创作);反映抗日战争的《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傅铎创作)、《 首战平型关》(傅铎、 白云亭创作)、《东进,东进》(所云平创作);反映解放战争的《 转战陕北》( 马融创作)、《决战淮海》(所云平、 王朝柱、 刘星创作);反映国外革命武装斗争的剧目《南方来信》(莎色、傅铎、马融、李其煌创作)、《安第斯山风暴》(丁里、白云亭、 刘大为创作)。此外,剧团还演出了《 红缨歌》、《 八一风暴》、《一代英豪》、《 霓虹灯下的哨兵》、《真正的人》、《俄罗斯人》、《雾重庆》、《年青一代》、《 曙光照耀着莫斯科》、《 叶尔绍夫兄弟》等。
该团创作并演出的主要舞蹈作品有:《 不朽的战士》、《 狼牙山五壮士》、《 罗盛教》(舞剧)、《植棉姑娘》、《 湘江北去》(舞剧)、《 骄杨颂》(舞剧)、《战马嘶鸣》、《雪山哨兵》、《 刑场上的婚礼》、《海燕》等;音乐作品有:《 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姐妹们来呀》、《 祖国万岁》、《一束山茶花》、《 我站在铁索桥上》、《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请到我们山区来》、《库尔班大叔您上哪儿》、《 回延安》、《野营路上》、《再见吧,妈妈》、《怀念战友》、《当兵乐》等。
获奖剧目
其中,在1956年全国第一届话剧会演中《 万水千山》获编剧、导演、 舞台美术设计和制作管理一等奖;《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获导演、 舞台美术制作管理一等奖,编剧、舞台美术设计二等奖,蓝马、 陈立中等15人获表演一等奖、二等奖;《 井冈山》获1963年总政治部文艺创作奖;《南方来信》获1965年总政治部文艺创作奖。在1979年建国30周年文艺调演中,《东进,东进》获编剧一等奖、演出二等奖;《炮台山下》获编剧二等奖、演出二等奖。
《决战淮海》剧照 总政话剧团除进行话剧演出外,还对部队文艺活动进行辅导,并派出导演为国内其他话剧院、团及国外话剧团体排戏。剧团还制作电视剧并参加团外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的摄制录制工作。 总政话剧团拥有一批在军内外有影响的艺术家和专业人员,如编剧 陈其通、 傅铎、所云平等;导演 丁里、李吟谱、鲁威、 李维新、 汪遵熹;演员 蓝马、 李壬林、 梁玉儒、 陈立中、王寅申、 李雪红、 林默予、 黄凯、冯光辉等; 舞台美术工作者 冀晓秋、 林梦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