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中学是1993年在原曹村九小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学校原址在金沙江路200号,2005年9月根据教育局布局的需要,学校搬迁至枣阳路237号。
上海怒江中学学校是上海市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普陀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系统行为规范优秀学校,区级“校本教研建设基地”,华师大心理测量研究实践基地。在“自主发展,引领和谐人生”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通过专家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机制,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打造了一支理念先进、专业扎实、积极创新的优质师资队伍。学校德育工作以 “树魂立根”为核心,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为目标,以“操行评定日常化、法制教育专题化、创建班级特色化、社会实践学分化”为举措,德育工作形式新颖、吸引力强,德育活动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学校认真贯彻二期课改新理念,以小班化教育为主攻项目,立足于课堂教学生活状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构建和谐开放的小班化教育。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气氛浓郁,学生间的协作与交流增多了,教师投入了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同时,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学生自主和谐整体发展。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一所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办学质量优良的公办初级中学。
学校以“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为工作平台,通过建立专家引领下的校本培训机制以及筑巢引凤的办法,学校积极实施师资培养工程。聘请专家团定期来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职工的学力素养和人文精神,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支理念先进专业扎实的优质师资队伍。学校被列入区311培养工程的有3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区学科中心组成员2人,校骨干教师28人,学校现有高级教师5人,中高级教师占82%。
1、在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背景下,学校确立“小班先行”的战略,以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为载体,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全面开展了初中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研究与探索。学校开发了小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课例分析”聚焦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经过四年的实验,基本构建了小班化教育
课堂生活的基本结构,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之间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培养,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得到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2、学校以提高办学实效为方向,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前提,初步构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学校领导班子民主、规范决策、科学,学校职能部门职责分明,工作流程清晰,相互间配合协调,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团结,具有较和谐的工作、学习氛围。
3、学校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科研制度,建立了科研课题研究的激励机制,构建了学校专家、团队资源、信息平台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等资源,以小班化教育实验主课题的研究为平台,围绕小班化教育开展了各个子课题研究,形成了学校课题研究网络,区级重点课题的研究顺利完成,成果突出,同时培养了一支具有较强能力的科研队伍。
4、学校建立全员、全过程育人机制,高度重视“两纲”教育,重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为目标,以“操行评定日常化、法制教育体验化、创建班级特色化、社会实践学分化”为举措,开设“假日探究”德育课程,与社区、家庭共建,初步形成了“大德育”的局面。
学校积极营造了有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激发师生内在潜能,奋力追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被评为普陀区文明单位、区素质教育实验校、教育系统行为规范优秀学校,区体教结合先进校,并被定为华师大教育实践基地、市心理健康实验学校、区校本研修基地、青春期教育试点学校之一,2003年成为上海市初中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的第一批成员校。
2007.4 学校篮球队获上海市中学生篮球联赛男子初中甲组第五名
2007.5 学校团总支普陀区学习型青年团队创建工作优秀组织奖
2007.5 学校获2007年区“天地软件园杯”多媒体作品竞赛活动优秀组织奖
2007.5 学校“恒源祥”文学之星“新知杯”作文竞赛优秀组织奖
2007.6 学校获第二届“朗盛杯”普陀区中小幼环保节目汇演竞赛三等奖
2007.6 学校党支部 获2007年普陀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上海怒江中学2007.9 学校获2006年普陀区学生体育大联赛组织创新奖
2007.9 学校获2006年普陀区学生体育大联赛组织创新奖
2007.10 学校 获2007年上海市金爱心集体
2007.11 学校语文教研组获2005——2006年度普陀区文明班组
2007.12 学校篮球队获“李宁杯”中国初中男子篮球联赛(上海赛区)第五名
2007.12 学校工会获区教育工会工人(绿叶)先锋号创建单位
2007.12 学校语文教研组获“2007年度普陀区教育系统文明班组、工人(绿叶)先锋号”
2008.1 学校团总支获2007年度普陀区五四特色团组织
2008.1 学校教工团支部获2007年度普陀区五四特色团组织
2008.4 学校教工在区教育系统艺术节舞蹈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8.9 学校获2006——2007年度普陀区无偿献血工作表扬集体
1、 基础型课程:作为初中“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和试点学校,学校根据小班教学的特点,聚焦课堂,以“有效的教”,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不断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让学生在主体性学习中基础性学力得到提高。
语文:以“自读笔记”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发现、在质疑中学会探究、在感悟中培养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扩展知识。
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英语:与华师大课程系开展教学合作,以语法、趣味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运用能力。
2、 拓展型课程:学校积极开发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学校拓展型课程,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以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构建出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校拓展型课程体系,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学科类拓展课程。根据学科教学内容、要求和进度而展开,既有单科延伸、拓展,也有跨学科综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反映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不同要求。
文学鉴赏: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对艺术的鉴赏、对传统文化的追根溯源等进一步感受汉语的文化魅力。
网页与DV制作:在学生中培养、挖掘电脑绘画、动画制作、DC、DV等信息科技人才。
版画艺术: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讨论和讲解,让学生知道版画的有关知识,了解版画的意义。
创意压花: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在动手动脑,压压贴贴中表现学生个人才艺。
(2)活动类拓展课程。除每周举办的主题班会活动外,学校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各种社团活动,如跆拳道、管乐队、合唱队、机器人、篮球队等,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多方面特长,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跆拳道:以“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为宗旨,培养学生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学生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
管乐队:通过对黑管、长笛等乐器演奏技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
篮球队:在低年级体育活动教学中渗透了小篮球特色项目内容,在中年级学生中选拔苗子,组建篮球梯队。
(3)专题教育类拓展课程。学校已经开展的专题教育课程包括科技教育、国防教育、民族教育、生命健康教育等等,学生们通过专题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还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假日探究活动课程:学校通过假日探究活动课程的方式,构建学校探究型课程体系,以学生在假日里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合作精神以及责任意识,获得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校确立了传统文化、科技、生物、生活和社会现状五大活动总课题,并形成了由近百个课题组成的探究型课程课题库,为学生的课题探究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2013年怒江中学体育特长生招生方案[1]
怒江中学为落实市、区体教结合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本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健全和规范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关于2006年本市普通高中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工作的意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3年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和《2006年普陀区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定学校2013年学校体育特长生招生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招生对象
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在沪就读初中条件,愿意在初中阶段参加业余训练的本区小学应届毕业生。
二、招生条件:
符合上述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方可获得体育特长生报名资格:
(1)在相应学段获得市教委、市体育局认可的市级以上正式比赛集体项目前8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8名的学生;
(2)在相应学段获得区教育局、体育局近两年举办的区级正式比赛集体项目前2名的主力队员或个人项目前2名的学生;
(3)经区体教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核小组测试认定的确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体育好苗子。
三、招生项目及人数
拟招生篮球特长生 招生比例占本年级学生总数的2%
四、专项测试内容
摸高 50米 立定跳远 身体形态
五、专项测试时间
5月8日下午3:30
六、专项测试地点
怒江中学(枣阳路237号)
七、咨询电话
62548695*8211 吴老师、袁老师
八、工作日程安排
时间 工作程序
4月18日前 制订体育特长生招生方案,反馈至基础教育科。
4月23日 在校园网上公示专项测试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咨询电话等相关信息
4月28日前 被推荐或自荐的学生到就读学校领取特长生推荐自荐表,一人一表,如实填写后由就读学校审核并加盖公章,送至学校。
5月8日下午3:30 开展专项测试。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在规定的专项测试时间内带好学生证到学校接受专项测试。
5月10日 学校上报拟录取名单。将拟录取的体育特长生的资格审查表、相关证书复印件和汇总名单报基础教育科,送区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6月上旬 公示拟录取名单。经区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审核认定的具有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生名单在其就读学校、招生学校、普陀教育网和普陀区体育局网站集中公示。
6月底 签订录取协议
7月 公示录取名单,进行录取工作
怒江中学借读办法[2]
借读生是指非本市户籍、但具备在本市中小学就读条件的学生。即本市蓝印户口,持有一年及以上《上海市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人员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的引进人才高中阶段适龄子女。
(2)受理部门:
借读申请人居住地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借读申请,落实就读学校。
(3)申请时限:
借读申请手续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或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办理。
(4)申请材料
上海怒江中学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父母身份的有关证明及学生的学籍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明或健康检查卡。
(5)相关待遇:
借读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帮困助学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
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免收借读费。
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可根据当年招生政策的有关规定,申请报考本市普通高中,其中境外引进人才子女,在语言适应期(3年)内报考本市普通高中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已在外省市就读高中的,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由学校对其进行测试,经测试合格后,由学校报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接受其借读。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海外华侨的子女及外籍中小学生在本市就读,按有关规定办理。
办学理念:自主发展,引领和谐人生
办学目标:创办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的现代初级中学
培养目标:培养“明理自主,身心和谐”的中学生。
怒江中学等多个学校将校园影视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建设与研究
校园电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红火一时。当时新建学校全部开通闭路电视,每间教室都装有电视机,学校的大小会议和活动通过小小的电视屏幕可同步传送到每一个教室、每一个学生,午休、班会时间则播放学校自己制作的校园新闻或上海市电教馆提供的资料片。这些节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校园电视在黑板、粉笔一统天下的中小学曾经辉煌一时。
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小学的校园影视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既改善了教育环境、促进了学校校园文化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时,校园影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库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学校的课程发展、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资源。全市各区县中,有不少学校在建立了校园电视台之后对如何发挥其作用和职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青浦区作为上海市校园影视开展较早的区域,基层学校在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下,已建成了覆盖全区的“青浦教苑”校园影视网络平台与校园影视资源库,实现传统电教与网络媒体的有效整合,丰富了课程资源建设,传承了校园文化。
同时,本市一些学校还进一步开展有关校园影视的专项研究。例如上海中学、闵行田园外语实验小学、徐汇区南洋中学等学校作为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开展了“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课程建设”的研究;华东师大二附中、怒江中学等学校作为上海市影视教育特色学校,将校园影视作为校本课程加以建设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