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婴儿型Blount病的危险因素是过早行走和体重超过同龄人的95%。
Blount病也可发生于瘦小儿童。
膝关节的成角可通过临床和X线片测量胫股角来表示。股骨和胫骨干的长轴线相交形成胫股角。
随着胫骨内旋角度增加,可因看似膝内翻而混淆。因此测量胫股角时髌骨应朝向正前方而不是足向前方。
2岁以下患儿很难将生理性膝内翻与Blount病区分。
生理性膝内翻检查时可见股骨和胫骨光滑柔顺的向前外侧成角。
相反,Blount病成角只局限于胫骨近端,不涉及股骨,与生理性性膝内翻不同,膝关节外侧有突出。
Langenshiold将婴儿Blount病按X线分为6期,从两岁起各期的表现相继出现,其典型特征为胫骨近端内侧骺板倾斜,在最后的第六期骺板骨桥出现。
Levine和Drennan描述干骺-骨干角(MDA),即在膝关节前后位X线片上测量可预测肢体是否发生婴儿型Blount病。其主张以11°为界,但Feidman和Schoenecker认为MDA角小于9°可排除Blount病,而大于16°可能出现此病(可靠程度95%)。
小于三岁的婴儿Blount病以观察为主。如出现膝关节外侧突出可行支具治疗,当无自然矫形能力时,可佩带膝踝足外翻矫形器。支具治疗无效或到4岁保守治疗仍然无效可行手术治疗,通过胫骨近端截骨矫形可获得矫正。术后四年半常见复发。
青年型尽管与早期Blount病不同,但有同样的病理生理改变。一般理论认为患者超体重引起符合过大和先前的膝内翻抑制胫骨近端骺板生长而引起。
发病早的,可出现膝关节外侧突出。同早期Blount病相反,青年型可出现股骨远端外翻成角,通常波及单侧肢体多见,并且较少出现胫骨内侧扭转。
X线片前后位可见内侧骺板和骨骺发育不良,胫骨近端出现向内的成角畸形。起病晚的Blount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包括胫骨近端截骨术,外侧半骺板阻滞术(选择性阻滞一侧生长板使得对侧骺板随着生长获得矫正)或两者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