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卫

郭卫

中文名 郭卫
所在科室 骨肿瘤科
临床职称 主任医师
目录导航

擅长领域

擅长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恶性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化疗及保肢治疗[1]

个人职务

管理职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主任、骨病骨肿瘤研究室主任

学术兼职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骨盆肿瘤工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骨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医疗健康促进会软组织肿瘤分会肢体软组织肿瘤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3D打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执行委员

卫生部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

卫生部高级技术职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骨科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

北京市医师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学会外科分会常务理事

北京医师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市肿瘤学会委员

北京市抗癌协会理事

北京市高级技术职称评定专家委员会委员[1][2]

主要成就

科研项目

BMPR2介导的非依赖Smad的BMP信号通路对骨肉瘤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

基于纳米技术的骨靶向抗肿瘤药物治疗

尤文肉瘤ews/fli1融合蛋白转录辅助因子的筛选及其功能鉴定

应用siRNA阻断SYT-SSX表达治疗滑膜肉瘤的实验研究

尤文肉瘤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及其抗肿瘤免疫应答的研究

尤文氏肉瘤、滑膜肉瘤特异性融合基因的研究及应用[3]

项目成果

1、参与“骨肿瘤病因与临床诊治系列研究”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2、参与“骨巨细胞瘤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3、主持“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获北京市科委三等奖(2001)4、主持“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病因学研究”获北京市科委三等奖(2003)5、主持“原发恶性骨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2003)6、主持“骨肉瘤化疗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获北京市科委三等奖(2005)7、主持“骨盆环肿瘤的切除及功能重建”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2009)8、主持“骨盆环肿瘤的切除及功能重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9、“骨盆环肿瘤的切除及功能重建”获第十二届吴杨奖10.主持“原发恶性骨肿瘤的规范化切除及功能重建系列研究”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2013)。

北大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切除骶骨肿瘤的数量居世界首位,手术难度系数也是最高的。郭卫带领团队在骨肉瘤的化疗和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90年代以来在国内最先开展术前大剂量新辅助化疗,使恶性骨肿瘤的保肢率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70%以上。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一直是北大人民医院骨肿瘤中心的强项,尤其是髋臼周围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在国内外处于领先。

15年时间,郭卫将骨盆骶骨肿瘤手术做到了世界第一。骨盆年手术量250余例,骶骨年手术量300例,累计完成骨盆骶骨手术近3000例。后路全骶骨切除,是郭卫教授开创的诸多手术术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它将手术时间从48小时下降到了4个小时,使骨盆骶骨肿瘤手术得以规模化开展。无法遏制出血,是当年摆在郭卫和团队眼前的第一个难题。骨盆骶骨不像四肢,特殊的手术部位令止血带无从着力。郭卫想到,老师徐万鹏教授手术时,曾经用消过毒的鞋带系在腹主动脉上,以达到止血的目的。以此为契机,郭卫在2005年将腹主动脉球囊应用到了骨盆骶骨手术中,低位阻断腹主动脉,使得术中出血从10000ml大幅降低到2000ml。出血问题解决后,下一个难点就是肿瘤的分离。正如上文所提过的,盆腔内重要脏器血管神经密布,需要对解剖结构谙熟于心,才能将肿瘤安全分离。在熟知解剖结构的基础上,郭卫首次提出了骶骨肿瘤的外科分区及手术入路、骶骨神经源性肿瘤的外科分型及切除方法。2007年,郭卫完成了第一例Ⅰ期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保肢率是体现骨肿瘤科室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要达到这个目的,既要将肿瘤切干净,又要将截掉的骨头重建回去。郭卫设计的组配式的人工半骨盆假体,使恶性骨盆肿瘤患者,能够和正常人一样有尊严地站立行走。2015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兴起,3D打印组合式人工半骨盆假体诞生。郭卫进一步优化了半骨盆假体的力学设计,根据解剖结构设计,将平面改为勃朗面,更为贴合;同时增加了假体的骨长入功能。

如今,郭卫suozai9的骨肿瘤科已走过二十年的历程。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前来就诊,科室已经发展为两个病区99张床,共收治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17000余人,手术患者超过16000余人。

目前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11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1人。

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教授研究团队一项临床研究成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腰骶椎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被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CORR,临床骨科及相关研究)杂志上(2018年3月刊)。

该研究通过队列对照研究的方法证实,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以有效降低富血供腰骶椎肿瘤中的术中出血,而且球囊介入操作并不会延长总手术时间、球囊并发症可控。这是首次有研究报道当骶骨肿瘤累及低位腰椎时,肾动脉以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也可以起到降低术中出血量的作用。该研究成果为腰骶椎骨巨细胞瘤、转移性肾癌等富血供肿瘤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辅助减少出血的方法。

2015年,郭卫团队研发了骶骨修复体、髂骨修复体和髋臼缺损重建假体等全系列3D打印骨盆环人工假体(即GPS通用骨盆环重建系统)。

2021年2月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郭卫团队的“GPS通用骨盆环重建系统”项目举行技术转化签约仪式。[4]

获得荣誉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