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目录导航

作者简介

乔治·威廉·弗利德里希·黑格尔(G. W. F. Hegel),德国哲学家、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恩格斯认为“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和《法哲学原理》。

内容简介

本书是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柏林大学多年讲授哲学课自用的教科书,是黑格尔生前亲自定稿和出版的四种著作之一,是他自己惟一出过三次的著作(分别在1817、1827和1830年出版),以纲要形式全面阐发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它把“理念”看做世界的本原,认为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而“理念”的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这样三个阶段,因此他的哲学在此就是对这三个发展阶段的描述。黑格尔的这一著作“统观哲学全范围”,包括三个部分:1)逻辑学,2)自然哲学,3)精神哲学。这一著作创立了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

目录

第一部 逻辑学

一、存在论

二、本质论

三、概念论

第二部 自然哲学

一、数学

二、无机物理学

三、有机物理学

第三部 精神哲学

一、主观精神

二、客观精神

三、绝对精神

编辑推荐

《哲学科学全书纲要(1817年版、1827年版、1830年版)(套装共3册)》:同文馆·人文经典译丛

文摘

这一哲学把思维中我的本原的同一性(即自我意识的先验统一性)陈述为知性概念的确定的根据。那些由感觉和直观给予的表象就它们的内容而言是一种多样性的东西,而由于它们的形式,由于感性的彼此相外,它们同样是在自己的两种形式——时间和空间之内。这种多样性的东西,当我使之与自身关联、把它作为结合到同一意识而结合于自身之内(纯粹统觉)时,会以此而被带入同一性,带入一种本原性的联结活动。这种关联活动的确定的方式于是便是那些纯粹知性概念,是那些范畴。
从一方面说,单纯的感知通过范畴的客观性会被提高到经验,但另一方面,由于所给予材料的限定,这些概念作为单纯主体意识的统一性,自为地还是空洞的,并且只有在经验中才会得到自己的运用和使用。
由于这种有限性,这些概念是不可能作为绝对物的规定的,因为绝对物不是在一种感知中给定的。这样一来,知性,或者说通过范畴进行的认识,对于认识自在之物便是无能为力的。

序言

和我的思想本来曾愿成为的不同,我先把这一统观哲学全范围的概要公诸于世,其最直接的缘由是需要给听取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提供一本基础教程。
一本纲要性著作所具有的本性不但不允许依各种观念的内容对它们作甚为完全的发挥,而且尤其限制对它们的系统推导作出发挥,而只有这种推导才定然包含着人们在另外场合以证明所指谓的东西,和对一种科学的哲学来说不可或缺的东西。本书的书名应该一方面能够表明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幅度,另一方面应该也能表明其意欲把细致方面留待口头讲授的意图。
但是如果以一种有意简要的方式所应讲述的内容是一种已然假定的和众所周知的内容,那么在一本纲要中更多就不外是要作一种外在合目的性的安排和处理。由于我们现在的阐述并非属于这种情形,而是依据一种方法对哲学提出一种新的论述,并且如我所希望的,这种方法作为惟一真实的、与内容同一的方法还将得到承认,所以假使情况先允许我如同就整体的第一部分、即逻辑那样,已把一部较详尽的著作交给读者,关于哲学的其他部分同样也先行有一较详尽的著作,那我就真可以认为这一做法对于哲学的这种新的论述,对于公众界才是更有好处的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