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类中学

中文名 锡类中学
所属地区 海门解放西路
占地面积 53.6亩
目录导航

学校历史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锡类中学的事业不断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高。近一年来,学校对发展事业作出了全面规划。在实话一期工程时,投入近千万元,建造了现代化教学实验综合大楼,高标准装备了8个理化生实验室、2个电脑室、2个以多媒体为载体的语音室、1个多媒体教室,校园局域网以及苏北中学系统第一个天文台,并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改造。

现在,百年老校,青春焕发、生机勃勃,充满了现代化气息。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学校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多年以来,高考录取人数均居海门市前列,录取率为90%以上。学校艺体教育也取得了可喜成绩.该校是扬州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现有36个班级,教职工20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3名,中学一级教师57名。学校拥有藏书30万册。学校坚持科研兴校,深化教育改革,承担南通市级课题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成果。近三年来,学校在各级刊物发表教育论文150多篇,一批教师在全国、省、市教学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南通市德育先进学校、海门市文明单位、南通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海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海门市绿化达标单位。 现在,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校师生以创建重点中学为强大动力,确立了把创新教育、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为学校教育改革主旋律的工作思路,把为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学校工作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各种教育现代化设施的效益,争创“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和“教学现代化特色学校”。

相关学校

1942年8月,热心教育的天主教神父黄醒顽先生在启东县三和港北一公里的“石室小学”基础上开设初中班,1943年定名为“锡类中学第三分校”。该校为今启东市建新中学的前身。[1]见《启东文史第12辑》“北新镇”条目。

培养人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谢国良

·简介:

谢国良,曾用名谢国梁,男,1932年1月生,江苏省启东县海复镇人,中共党员,原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简历:

1944年小学毕业后进入海门锡类中学。1945年考上南通师范学校,1949年2月参加革命,他从上海回南通参加了革命,先在华中大学工学团学习,旋即旋即随军渡江,在新华社松江支社任见习编辑,后任松江县委工作队员。1951年转业入伍,在25军75师225团任文化教员。1953年7月“抗美援朝”停战协定即将签订时才实现了入朝的愿望,回国后于1954年在南京文化师范学校学习,1955年在“高级步兵学校”任教员,1959年调到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任任宣传干事、秘书,1970年任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86年任战略研究部副部长,1988年任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党委书记,军事科学院党委第二、三届委员。2003年9月离休。

·授衔时间:

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兼职:

全国政协第八、九届委员,中共第十三大代表,“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顾问,“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论著:

谢国良长期从事军事理论研究,专于军事战略学和中国古代军事战略、军事思想。学术成品颇多。

主要有:《新时期国防建设指南》、《建国以来国防建设的几个问题》、《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是制胜卫国之宝》、《拿破仑的战略运用和特点》、《拿破仑的作战和治军》、《中国军事史略》(副主编)、《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孙子思想研讨》、《孙子兵法在中外军事史上的地位》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