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

中文名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
目的 维护和实现地区和平
目录导航

成立背景

政局突变 临危组建

2004年2月5日,海地政局突变,前军官领导的反政府武装占领了该国大部分城镇并包围了首都太子港,而且迅速演中国第四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接受检中国第四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接受检化为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致使许多海地平民在战火中丧生,总统被迫流亡国外。为了避免海地局势继续恶化而导致出现人道主义灾难,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联合国安理会在4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30日通过 1542号决议,决定在海地部署维和行动,向海地派遣一支由美国、法国、加拿大和智利等国共3 600名军人组成的多国部队。联合国请求中国政府派遣一支125人的“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伍,到海地维护任务区的治安秩序,处置可能发生的骚乱。

应联合国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于2004 年5月决定组建中国首支125人的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简称FPU),并于10月份前往海地。所谓“成建制”就是以排、班和队为单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拆散。他们所承担的主要任务:一是为一般维和民事警察和当地警察的执法工作和特别行动提供配合和武力支持;二是处置群体性治安突发事件;三是承担重大活动或重要目标的现场警卫;四是组建、培训当地警察防暴队。

精挑细选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其挑选非常严格: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从事公安工作5年以上;掌握维和知识、相应的法律知识和必要的当地语言基础;除具备过硬的警务技能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任务区艰苦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具有熟练的驾驶技术,有两年以上的驾龄。

公安部从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公安防暴总队中进行选拔,选拔出来的预选队员还要在中国维和警察培训基地进行3个月的高密度、高强度的封闭训练,才能确定最后的入选人员。 

预选队员在培训基地每天都要进行十几个小时的超负荷体能、技能训练,接受国际形势、海地概况、维和业务和爱国主义教育等科目的学习。当时正值酷暑,他们每天都冒着近40℃的高温,进行7km的负重越野训练,每次跑完步,整个人就像是刚被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浑身湿透;之后还要进行近10个小时的擒拿格斗、驾驶、射击、先进武器使用等科目的训练。仅驾驶训练就有山地、越野、泥路、水坑等科目,而且还要一专多能,既能开越野车又能驾驶装甲车。长时间的训练使他们的手上、脚底都磨出了一层层的血泡,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2004年10月17日清晨,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95名队员乘坐联合国专机从北京出发,奔赴海地任务区,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飞行,于当地时间17日下午2 时许安全抵达太子港机场,与9月18日先期抵达海地任务区的30名先遣队员会合,开始了在异乡维和的日子。 

装备先进

公安部领导表示,一定要挑选最好的武器装备给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既能打击犯罪又要保护自己。此次配备的先进装备,交通类包括装甲车、巡逻车、后勤保障车等;武器有95式5.8mm自动步枪、狙击步枪、班用机枪、92式手枪以及警棍等;通讯有海事卫星电话、电台、耳鼓传导等多种手段保证;后勤类则包括各种野战食品、木板房、流动医院、药品等。

队员们执行任务时一般配有钢盔、一长一短两支枪、丛林刀、电台、防刺靴、作战服、防毒面具、胡椒喷雾器、催泪弹……应有尽有,整套装备加起来质量超过10kg。而且每个人都配备了先进的超短波对讲机,对讲范围超过10km。每辆车也都配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夜视仪。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队员头戴套有布料的钢盔,身穿深蓝色服装,足蹬高腰警靴,戴着深色墨镜,手持先进的武器,在动荡不安的太子港,展示了中国警察的风采。

维和任务

保护联合国在当地人员设施

中国维和警察在森林部落巡逻中国维和警察在森林部落巡逻维和防暴警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联合国在当地的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执行紧急突发事件,以及协助当地警方开展警务能力建设。中国的140名队员的任务区包括锡诺、里弗赛斯、格林维尔3个州,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按照规定,防暴队无单独的执法权,仅限于保护联合国人员和设施的安全,并协助保护当地人员的安全。

防暴队的日常巡逻也有几种模式。一般是10个人一个小队,开4辆车,需要在当地宿营一晚。空中巡逻一般是10到15人一组,坐直升机赶到无路可通的村落,深入到村子里,开治安会议,找部落酋长了解当地的治安情况。由于大部分村落散落在原始森林里,空中巡逻中成为防暴队的一种常态。据许亮介绍,防暴队巡逻时,一般配备12支枪,包括两支短枪、两支防暴枪,以及8支步枪。按照联合国要求,维和警察开枪要遵循四大原则:对等、依法、可追责和必须,“最好的维和是不发一枪一弹”,许亮说,实际上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确实没有开过枪。

协助维护治安培训当地警察

据许亮介绍,当地一个州才30余名警察,没有警车,没有枪械,只有两副手铐。在中国维和防暴队到来之前,一些村子,当地警察从来没有去过,也不敢去。虽然内战结束后的利比里在亚在表面上看不到枪支,但安全基础仍然非常脆弱。

里弗赛斯州有一个盛产黄金的沙滩镇,在巡逻队去的前一天,一名老百姓刚挖的黄金,被一伙蒙面歹徒抢走,老百姓说,可能就是当地武装力量干的。这个镇没有电话,没有手机,走出去需要一两天,无法报案。在防暴队即将回国前,当地警方决定在该镇设立一个派出所。

据当地统计,在中国维和防暴警察巡逻期间,当地的发案率下降了30%。

在维护当地治安秩序的同时,防暴队还向当地警方捐赠了一些警服、靴子等,并对当地的警察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单警技能、抓捕搜身等。

维和警察再赴利比里亚

除工作之外,维和警察们还与当地学校、医院、村民搞起了外联活动,教当地学生练武术,捐赠物品,用他们的设备为当地居民服务,充当中非友谊使者。防暴队带去的方便面、饼干和清凉油成为当地人最喜欢的物品,“小孩子们都学会了用汉语说‘方便面’、‘饼干’”,许亮说,防暴队员也很受当地人欢迎。

4月8日,140名防暴队员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

第一批维和防暴警察归国后,2014年6月,又有一批中国防暴警察远赴利比里亚维和。队员杨乾坤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写到,“环境再苦,条件再差,但任何时候作风不减,标准不降,这就是中国维和警察的作风”。

自力更生

住生平首次自搭营房

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11余万平方公里的利比里亚覆盖着六成原始森林,有着537公里的海岸线。这个“非洲的天然橡胶王国”饱受内战之苦,留下满目疮痍。

2013年10月,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副小队长邹本双和他的139名战友,踏上了利比里亚的土地,来到维和任务区格林维尔。虽然时值金秋十月,但地处热带季风气候的利比里亚依然炎热。

在奔赴任务区之前,已经当了十余年边防武警的邹本双,和队友们又经过了几个月的特训,内容包括任务区形势、国际法准则、防暴组织指挥等40多个科目。

但来到利比里亚,防暴队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放下手中的枪,拿起铁镐搭建营区板房。由于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简称联利团)提供的营房严重不足,防暴队决定自建一部分营房。

邹本双被任命为副小队长,带领10名队友参与建房,“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由于缺乏专门知识和经验,第一间营房盖了7天。后来变成3天盖一个,再后来是一天盖4个。

食自己动手建园种菜

防暴队的食品由联合国方面提供,但要从首都蒙罗维亚运到队伍驻地。路途遥远加上天气炎热,蔬菜运到时已经腐烂。利比里亚当地人主要蔬菜是苜蓿叶子,但防暴队员们吃了却拉肚子。

于是,队员温鹏等人在防暴队营地周边建起菜园子,但由于气温太高,很多蔬菜被晒死,空心菜只能吃一茬。由于土质不好,一场雨水过后,菜地里的土经常被冲掉。队员们将蔬菜种子在宿舍内试种,为了保证发芽率,每天坚持不开空调,还需要定时换水保持水温,整个房间充满发酵的味道。经过多次努力,丝瓜、黄瓜、小白菜、空心菜才长起来了。防暴队副队长彭海伟说,补充维生素全靠自种的这些蔬菜。

恶劣环境

行徒步巡逻森林部落

战后重建阶段的利比里亚,交通设施几乎为零,没有像样的公路。作为“非洲雨都”,利比里亚一年的平均降雨量在5到8米,长年雨水让当地的路泥泞不堪,“当地经常有汽车陷在泥里好几天”。防暴队执勤时,开着国内最好的军用越野车,但也经常遇到困难。

由于利比里亚很多村庄仍然是森林部落,无路可通,防暴队员只能和当地警察乘坐直升机巡逻。到达村子后,队员再背着30多斤的各种装备步行,包括防暴特种枪械、野战给养等,经常一天要走十几公里。由于路两边就是原始森林,队员巡逻时,还需要用砍刀开路。

虽然此前防暴队在国内有过针对性的训练,但利比里亚天气格外炎热,许多队员都曾出现过中暑的情况。

病多名队员感染疟疾

8个月里,多名队员感染疟疾,最严重的邹本双,感染了3次,第一次尤为严重。

防暴队的营地周边杂草丛生,蚊子特别多,这也是传染疟疾的罪魁祸首。

邹本双说,被蚊子叮咬后,正常情况下不会感染,一旦劳累免疫力低下时,疟疾就开始发作。2013年中国农历年底,邹本双突然浑身无力,对疟疾无任何认识的他以为睡一晚就没事了,可第二天他又开始头疼、拉肚子,低烧38度。第三天,邹本双肌肉和关节出现疼痛,高烧到40度以上。经医生验血检查证明他得了疟疾,持续了20多天才好。之后,又先后感染了两次。

险毒蛇常见村民藏枪

原始森林多雨炎热,这里的蛇基本都是眼镜蛇、蝮蛇等毒蛇,咬上一口就致命。防暴队副队长许亮说,他们没想到这里会有那么多毒蛇,几乎每天都能看见。由于利比里亚医疗条件差,如果被蛇咬了,很可能有生命危险。因此,每次看到毒蛇,他们都胆战心惊。

为了防止毒蛇侵入营地,防暴队员在营地周边挖了防蛇沟,出去要穿靴子,裤腿全部扎起来,并自制防蛇雄黄粉丸。8个月时间内,没有队员被蛇咬过。

除了动物的威胁,这里还潜藏着一些无法预知的人为威胁。格林威尔曾是当年内战时反对派的大本营,联合国在当地也推行过补贴换枪支、摩托车换枪支等政策,但仍有一些人把枪藏在丛林里。许亮和队员巡逻时,偶尔会看到背着枪的村民。这些人看到防暴队员,就迅速钻进林中。在营地附近,防暴队员还挖出了一个地雷。

庆幸的是,在防暴队维和期间,并未发生过枪击事件。[1]

荣誉记录

2017年4月28日上午,中国第四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浙江杭州召开,公安部授予防暴队集体一等功,浙江省政府授予防暴队“维和铁军”荣誉称号。[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