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出生的人亲身经历了这种从繁荣转向衰弱的历程,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单纯的理想和浪漫主义,而满眼所见的,全都是金钱至上和欲望崇拜。 ——生于理想,死于欲望。是这一代人最真实的写照。《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实际上就是对这种状态的一种描述[6]。
大提琴/张楠
口琴/Royce Derbyshire
打击乐/李平
傍晚六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在八角柜台疯狂的人民商场
用一张假钞买一把假枪
保卫她的生活直到大厦崩塌
夜幕覆盖华北平原忧伤浸透她的脸
河北师大附中乒乓少年背向我
沉默的注视无法离开的教室
生活在经验里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一万匹脱缰的马在他脑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是一首叙事性的、十分具有画面感的歌曲。看似生猛的歌名,直击敏感的石家庄人的内心世界,把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城市的恬淡、无争、单纯得无可救药的气质刻画得清晰立[7]。
该曲从一个小人物的生活切入,他每天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失落的理想与信念就被柴米油盐淹没。“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长大了,发现生活没有书本里的理想和浪漫主义,取而代之的是对金钱的渴望和对欲望的虎视眈眈。主唱董亚千从平静的叙述到无奈的嘶吼,疯狂的电吉他与鼓声筑起的音墙排山倒海而来,震撼着听者的每根神经。尽管这首歌描写的是残酷现实,但不能否认的是,口琴和大提琴的加入,使整首歌听起来也不失优美。
该曲从前奏中曼陀铃渲染出来的忧伤哀寡的独特氛围,到一句接着一句能在脑海中构想的一幕幕孤寂哀婉的情景,在人们脑海中构筑了一个世界。前几句歌词表达的情景几乎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白描,没有任何言语对话的联想,只是一个主观人物的自我写实。起初董亚千的嗓音温柔又略显单薄,先缓缓如白描般道出过去的生活。随后,伴随着曼陀铃轻柔地拨弦,歌者叙述故事般地娓娓道来[8]。
然而乐队显然没想让这首歌如此平静。当若隐若现的吉他声退去,抑扬顿挫的、标志性的小号声登场,引领着听者进入下一个情景。随着董二千不甘心似的一遍一遍“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云层深处的黑暗啊,淹没心底的景观”而一路飙升,最终磅礴如惊涛席卷而来[9]。
时间 |
颁奖方 |
奖项 |
获奖放 |
结果 |
---|---|---|---|---|
2010年12月31日 |
第二届中国摇滚迷笛奖 |
最佳年度摇滚歌曲 |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
提名[3] |
2011年7月10日 |
第1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
最佳作词人 |
姬赓 |
提名[4] |
最佳作曲人 |
董亚千 |
|||
2011年12月10日 |
第三届中国摇滚迷笛奖 |
最佳年度摇滚歌曲 |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
提名[10] |
时间 |
颁奖方 |
奖项 |
获奖放 |
结果 |
---|---|---|---|---|
2010年12月31日 |
第二届中国摇滚迷笛奖 |
最佳年度摇滚歌曲 |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
提名[3] |
2011年7月10日 |
第1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
最佳作词人 |
姬赓 |
提名[4] |
最佳作曲人 |
董亚千 |
|||
2011年12月10日 |
第三届中国摇滚迷笛奖 |
最佳年度摇滚歌曲 |
《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
提名[10] |
时间 |
场合 |
地点 |
演出者 |
---|---|---|---|
2013年10月 |
长江迷笛音乐节 |
上海 |
万能青年旅店[11] |
时间 |
场合 |
地点 |
演出者 |
---|---|---|---|
2013年10月 |
长江迷笛音乐节 |
上海 |
万能青年旅店[11] |
发行时间 |
歌曲名称 |
歌手 |
备注 |
---|---|---|---|
2019年1月1日 |
《如此生活三十年》 |
周雨沐 |
收录于百纳娱乐发行的专辑《如此生活三十年》[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