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区

天宁区

中文名 天宁区
车牌代码 苏D
知名学校 局前街小学、博爱小学
外文名 TianNingQu
火车站 常州站、常州北站、戚墅堰站
下辖地区 青龙街道、雕庄街道、红梅街道、天宁街道、郑陆镇、茶山街道
机场 常州奔牛国际机场
著名景点 天宁寺、红梅公园、东坡公园、文笔塔
地区生产总值 930.42亿元(2022年)
区委书记 宋建伟
电话区号 0519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建国前,天宁区属武进县名山镇、龙城镇及青山镇。

建国后属武进县名山、龙城2镇。

1949年废镇设第一区,1952年建东区,1956改称天宁区,1960年更名东风区,1980年复称天宁区。

1987年1月,原广化区撤销,机关工作人员一半及其下辖古村、清凉、兰陵三个街道划归天宁区领导和管理[6]

1996年,天宁区辖8个街道,面积18.7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区政府驻新丰街街道。

红梅公园红梅公园(8)2002年4月,原常州市郊区的茶山、雕庄、红梅、青龙4个乡划归天宁区管辖,原郊区和天宁区两个区级行政机关实施合并。2002年底,天宁区辖8个街道、4个乡:新丰街街道、水门桥街道、北环路街道、兰陵街道、古村街道、局前街街道、清凉街道、朝阳桥街道、茶山乡、雕庄乡、红梅乡、青龙乡。

2003年10月,撤销雕庄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雕庄街道;撤销青龙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青龙街道;撤销茶山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茶山街道;撤销红梅乡,以其原辖区域设立红梅街道。调整后的天宁区辖新丰街、局前街、雕庄、青龙、茶山、红梅、北环路、朝阳桥、清凉、兰陵等10个街道。

天宁区天宁区2006年,撤销新丰街、局前街街道,将其与红梅街道部分、朝阳街道部分合并设立天宁街道;撤销北环路街道,将其与红梅街道部分、新丰街街道部分和青龙街道部分合并设立红梅街道;红梅街道沪宁铁路以北、五角场北路东侧区域划归青龙街道; 撤销朝阳、清凉街道,将其与茶山街道部分合并设立茶山街道;将兰陵街道与原茶山街道部分、原清凉街道部分合并设立兰陵街道;将红梅街道办事处运河以南、采菱河以东区域划归雕庄街道。调整后,天宁区辖6个街道。

2009年末,天宁区总面积65平方千米,辖6个街道:雕庄街道、青龙街道、茶山街道、红梅街道、天宁街道、兰陵街道。

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常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文件中称“将原武进区的郑陆镇划归常州市天宁区管辖”[7]

行政区划

天宁区面积154.84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常州天宁经济开发区),1个乡镇(郑陆镇)、6个街道(雕庄街道、青龙街道、茶山街道、红梅街道、天宁街道、兰陵街道)[2]

天宁区行政区划图天宁区行政区划图

自然环境

天宁区位于常州市中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属亚热带季节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约为15.6℃,被誉为“鱼米之乡”。

天宁区东连武进区,西接钟楼区,南邻武进区,北靠新北区,京杭运河、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穿境而过。

距常州奔牛机场15公里,距无锡国际机场39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80公里[8]

人口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4.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7.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0.1%。全区户籍人口48.11万人,增长0.92%。其中,男性23.35万人,增长0.7%;女性24.76万人,增长1.13%。户籍人口出生率7.3‰,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0.8‰[9]

202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67.63万人,其中城镇地区常住人口61.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91.52%。全区出生人口0.35万人,死亡人口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1]

政治

政府领导

区长:张凯奇[5]

副区长:方力、吴小红、陈忠、周爱娟、杨康成、李军[5]

人大领导

主任:沈月芬[5]

副主任:戴留春、管黎芳、吴新峰、金明杰[5]

政协领导

主席:魏敏[5]

副主席:周登蓉、赵明、金建平、吴静、张晓明[5]

综述

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4亿元,同比下降2.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2亿元,同比增长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52.8亿元,同比增长7.4%。全区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31652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0407美元。全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0.8:25.7:73.5,服务业占比保持全市首位。 

2021年,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税收收入54.1亿元,同比下降3.1%,税收占比82.6%。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完成19.3亿元,同比下降5.1%;企业所得税完成8.7亿元,同比增长3.2%;个人所得税完成3亿元,同比增长0.8%。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4亿元,同比增长22.1%[10]

天宁区天宁区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亿元,同比下降2.6%,分行业来看,农业种植业产值为7.3亿元,同比增长3.1%;林业产值0.1亿元,同比增长0.5%;畜牧业产值1亿元,同比下降27.4%;渔业产值4.9亿元,同比下降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亿元,同比增长5.6%。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6万亩,面积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6695吨,比上年增加589吨,增长9.6%。其中,小麦播种面积0.5万亩,增长0.8%;产量1680吨,增长0.1%。水稻种植面积0.6万亩,增长0.1%;产量3720吨,增长3.5%。  

2021年,全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额17328.6万元,同比增长8%。“互联网+农业”取得突破,大娘水饺、园外园汤团等互联网农业企业实现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2.8亿元,同比增长16.3%。 

2021年,“焦溪翠冠梨”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成功申报“常州市十大农产品品牌提升行动计划”。全年累计引进玲珑小黄瓜、贝贝南瓜等5个蔬菜新品种,引进花甜一号、红珍珠、博洋香瓜等5个瓜果品种。成功申报绿色农产品18个(其中粮食绿色农产品2个),涉及面积15830亩,全年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超66%[10]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57.5亿元,同比增长17.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七大主要产业产值“六升一降”,其中冶金、化工、机械行业同比增长超过20%,同比分别增长38.9%、26.6%和24.8%,电子行业同比下降33.5%。

2021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11.3亿元,同比增长12.7%,占规模工业产值的41.1%,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6.2%,合计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4个百分点。完成十大产业链产值195.8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航空装备、智能电网、新材料和新能源四个行业增长速度在15%以上。

2021年,全区119家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4.6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9.5亿元,同比增长15.3%;安装工程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5.9%。

2021年,全年共签订施工合同金额186.6亿元,同比增长35.6%。建筑业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0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5%[10]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4%,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4.6%。按项目类型分,全区产业类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9%;按投资项目规模分(不含房地产),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1.4%,5000万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1%。

2021年,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5.3%,占比达20.3%,较上年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8.9%和95.1%。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49.5%、50.5%、61%。从个数看,全区高技术产业项目共58个,同比增加13个,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项目同比增加11个。

202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69.9亿元,同比增长0.9%。房地产在建项目83个,较上年增加5个。到2021年底,全区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4%,比2020年底减少10万平方米。新开工面积23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1%。

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0.2亿元,同比增长21.6 %。分规模来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2亿元,同比增长16.3%;限额以下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9亿元,同比增长24.2%。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046.3亿元,同比增长27.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62.7亿元,同比增长18.1%。全区20类商品中,有12个类别销售额呈同比正增长,增长面达到六成。其中,日用品类、五金电料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速位列前三,分别为78%、52.8%和51.6%。

2021年,全区266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3.4亿元,同比增长46.4%,实现增加值35.5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营业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3.4%。全区规上服务业十大门类营收增幅“八升二降”,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31.5%。参与核算的重点服务业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57.1亿元,同比增长56.4%。

对外经济

2021年,按人民币计价,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1.5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出口185.6亿元,同比增长4.8%;进口25.9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区前100位外贸企业完成进出口总额166.3亿元,占全区比重为79%。排名前100位企业中,进出口额同比增长的有61家,下降的有39家。  

2021年,全区现有跨境电商企业51家,2021年实现电商全平台销售流水约14亿元,开票销售7.3亿元,纳税金额377万元。  

2021年,全年协议注册外资项目新设42个,增资13个,累计新签协议注册外资4.5亿美元,同比增长5.1%。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9个,超亿美元项目2个。全区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10]

天宁区天宁区

交通

京沪铁路常州站、常州汽车总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坐落天宁,青洋路高架、沪蓉高速青龙互通是常州向上海、南京方向进出城市的主通道[11]

社会

科技人才

新增汉韦聚合物、视博云信息等4家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华立液压、纺兴精密2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项目。新增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2家、市级4家。

2021年,天宁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2家,累计246家。科技项目立项37项,共争取上级资金达3706万元。获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新增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28家,其中省级以上7家;新认定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各级各类创业载体3家,其中省级以上0家。新增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家。组织科技对接活动5场,新增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2项。

2021年,全区专利授权5350件,同比增长25.79%,其中发明专利新增授权331件,同比增长150.7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89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9.73件,同比增长17.41%。

2021年,全区新引进各类人才1.16万人,人才总量达11.5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601人。全年入选省“双创人才”4个,市“顶尖人才”1个,入选市“龙城英才计划”创业类项目36个、创新类项目5个。“三大人才工程”稳步推进,入选区领军人才(其他类)20名,入选区“才富天宁英才”5名,入选“天宁工匠”3名,累计培训人才超1.1万人次[10]

教育卫生

2021年末,全区现有学校8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5所,小学33所,幼儿园4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非校事业单位3所。全区中小学在编教职工2567人(初中、小学、特殊学校),幼儿园在编教职工481人。中小学在校学生数为51700人(初中、小学、特殊学校),幼儿园在园幼儿18136人。

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0个(市管驻区医疗卫生机构除外),执业(助理)医师1282人、注册护士1169人。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数236万余人次。2021年天宁区原有12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常住人口64.13万人,人均94.71元的标准筹措项目补助经费,天宁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0.32%,家庭医生签约232533人,签约率36.26%,重点人群签约率77.66%,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79.29%。

文化体育

2021年,全区拥有区级全民健身中心1个、镇(街道)级全民健身中心8个、中小型体育场地30个、社区(村)体育公园18个、社会足球场地14个、全民健身步道434.829公里,健身路径8717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67平方米,“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覆盖率100%。 2021年,“秋白书苑”天宁馆和桃渚馆2家“秋白书院”建成投运,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达到3.7次[10]

就业社保

2021年,新增城镇就业1.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62场次,参会企业2492家次,提供就业岗位4.69万余个。落实713名就业困难人员全过程动态管理,开发公益性岗位128个,发放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7.49万元。组织478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申报就业见习基地67家,发放灵活就业补贴1159.09万元。提供创业服务1805人次,支持成功创业2938人,创业带动就业1.15万人,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697万元。完成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4200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460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602人,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23人。举办第五届“天宁杯”职业技能大赛,1200余名选手通过鉴定并取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747.9元,增长8.7%,其中工资性收入40881.1元,同比增长8.5%;经营净收入8799.4元,增长8.1%;财产净收入5946.6元,增长8.7%;转移净收入10120.8元,增长10.3%。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971.5元,增长20.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6.5%。

社会保障

2021年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累计1.71万户,参保职工20.75万人,新增参保职工1.16万人。净增参保职工3977人,完成进度46.8%,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0.16亿元,完成进度90.3%。全区企业失业保险参保累计18.0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累计18.2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参保单位184家,在职参保5410人,退休4065人,基本养老金月发放额约280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6000人,待遇享受人员约2.3万人。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11.8万人。

2021年,全区城乡低保标准调整到940元/月,年末全区1384户,1768人享受低保,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206户、1549人,农村对象178户、219人,累计发放2102.63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家,养老机构床位数4279张,入住老人2112人。

城市建设

2021年,道路建设稳步推进。提升改造竹林路、丽华路等7条精品街道。横塘河东路(典前路-龙锦路)、青业路、庙湾村西路等24条道路基本建成;工业大道东延、中吴大道大修、光华路等26条道路启动施工;办理东南大道、狄墅路、湾塘路等32条道路前期手续。

2021年2月28日,常州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取得空载试运行安全认证证书,6月7日,经过三个月不载客试运行检验运营,顺利通过竣工验收,于6月28日开通初期运营。全区范围内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915个,接入“智慧停车平台”公共停车泊位5231个。新改扩建绿地公园45公顷,新增景观节点30余处。

生态建设

2021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6天,优良率76.7%,PM2.5累计平均浓度3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0%。提升河道水环境,主城区9条劣V类河道开展排查溯源整治,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治理率达到70%以上,已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90%以上,完成346个“小散乱”排水户整治,6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基本完工。

2021年,丰北村创成市级旅游重点村。完成21做农村公厕建设,新增郑陆镇粮庄桥、石堰桥、姚家头等9个美丽宜居乡村,实现规划发展村全覆盖[10]

旅游

天宁区现创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级3个。境内有始建于南齐元年的文笔塔、唐代永徽年间157.39米高的的天宁寺、苏东坡终老地藤花旧馆、张太雷故居、民族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故居、“仙学源流”——红梅阁、清康熙、乾隆两帝多次御笔题词赋诗的舣舟亭等多处名胜古迹[12]

天宁禅寺

天宁禅诗天宁禅诗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627-65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198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寺院。天宁禅寺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素有“东南第一丛林”之誉。与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日文寺、宁波天童寺合称”禅宗东南四大丛林”。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曾三次至寺拈香顶礼,并题写了”龙城象教”匾额和楹联。 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宝殿、罗汉堂、功德堂、玉佛楼学戒堂、达摩阁和放生池等。

东坡公园

东坡公园在京杭大运河畔,原名东郊公园,系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江南园林。南宋时,常州人民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十一次来常,泊舟于此,而建“舣舟亭”作纪念。清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时,在此兴建过万寿亭行宫,重修过舣舟亭。园内主要景点有仰苏阁、竹亭、御碑亭、东坡洗砚池、龙亭、御码头、广济桥、半月岛等。

红梅公园

红梅公园红梅公园红梅公园位于常州城区中心,以天宁林园为基础,含文笔塔、红梅阁等。全园分三区八景。三区即文物古迹区,娱乐活动区和科普教育区。公园包括笔架山、云影桥,东有文笔楼、梦笔轩、墨香榭、碑廊、砚池、文思桥和星聚桥等建筑,西有塔影池、盆景园、塔影山房、知音石舫、塔影亭、至德亭,还有袈裟塔、嘉贤坊等景点。

荣誉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13][14]

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行榜(全国百强区)第73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46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15][16][17][18]

2020中国健康产业百佳县市。202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48[19]。202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56[20]。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2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