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中文名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国家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1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9个
创办时间 1994年5月20日
本科专业 5个
主管部门 南京医科大学
地址 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
目录导航

发展历史

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育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建校初期,即已开设立了由王仲侨和陈友浩主持的解剖学、姚荷生主持的生物学、童志清和孙宗彭主持的生理学、徐佐夏主持的药理学、褚葆真主持的细菌学、洪式闾主持的寄生虫学、金泽忠主持的病理解剖学、林几主持的法医学、陈邦贤主持的医学史等。

在抗日战争时期,又先后开设了物理、数学、化学、外语、体育等课程,授课对象是卫生行政科、医科、卫生教育科、卫生特别训练班的学生、

学院活动学院活动(4)1953年-1954年间,受卫生部和华东卫生部委托,在寄生虫学科和微生物学科的基础上学校承办了公共卫生医师“血吸虫病防治训练班”、寄生虫学和微生物学中级师资班。

1956年9月开始,学院由镇江迁移南京,1957年12月底,迁校工作基本结束。[3]

1958年初,经学校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批准,成立了基础医学部,生物和化学教研组合并为医用化学教研组,生物和组织胚胎教研组合并为医用生物学教研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教研组合并为病理学教研组,传染病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教研组合并为传染病学教研组。

1960年,又重新拆分为原先的教研组。在人才培养上,受中央卫生部委托,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继续举办中级师资和高级师资训练班。

1962年12月,人体解剖学、寄生虫学各招生了1名3年制研究生。[4]

1964年,学校机构调整,撤销了基础医学部和基础医学部党总支,新成立教师、学生两个总支,原基础医学部的职能由教师党总支行使。[5]

1978年6月,省革委会批复同意学校的机构调整,又再一次恢复了基础医学部的名称。

1993年,寄生虫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1994年5月20日,基础医学部正式更名为基础医学院。

2003年7月,化学教研室划分到药学院,体育部独立建制。基础医学院医学司法鉴定、临床病理、医学英语3个专业方向正式招生。[6]

2011年,学院基础医学被遴选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立项学科(A类)。

2014年,学院基础医学以A类通过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考核验收,并顺利获得二期项目立项建设,原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独立成为免疫学系,微生物专业并入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2]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17年9月,学院下设16个系、2个教研室,设5个本科专业。[2]

系:人体解剖学系、组织胚胎学系、病理学系、法医学系、病理生理学系、病原生物学系、免疫学系、药理学系、神经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生理学系、细胞生物学系、发育遗传学系、生物技术系[7]

教研室:数学与计算机教研室、物理学教研室[7]

专业设置
专业 学制 授予学位
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方向) 五年 医学学士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学士
基础医学 五年 医学学士
资料来源:[8]

师资力量

专业设置
专业 学制 授予学位
法医学(医学司法鉴定方向) 五年 医学学士
生物技术 四年 理学学士
基础医学 五年 医学学士
资料来源:[8]

教学建设

截至2017年9月,学院有教职工403人,其中教师272人,教辅91人;在272名教师中,教授67人、副教授4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39人。教师中237人具有博士学位(87.1%);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等荣誉称号;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2]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医学实验课程群教学团队(王迎伟,2010年)、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周作民,2009年)[2][9][10]

人才队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沙家豪、胡刚、陆巍、徐涌“973”首席科学家:沙家豪、赵子建、苏友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胡刚、沙家豪、陈琪、周作民、韩晓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陈琪、胡刚、沙家豪全国优秀教师:沙家豪、周作民[1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琪、沙家豪、季勇“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卢春、李胜男[12]、徐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陈琪、胡刚、沙家豪江苏特聘教授:赵子建[13]、周洪、陆巍、徐宇君、张东、苏友强、王晓明、孙崇秀、陈峰、汤华民、夏洪平、李仲、刘星吟、毕洪凯、杨硕、高威[14]
资料来源:[15]

学科建设

人才队伍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沙家豪、胡刚、陆巍、徐涌“973”首席科学家:沙家豪、赵子建、苏友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胡刚、沙家豪、陈琪、周作民、韩晓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陈琪、胡刚、沙家豪全国优秀教师:沙家豪、周作民[1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琪、沙家豪、季勇“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培养对象:卢春、李胜男[12]、徐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陈琪、胡刚、沙家豪江苏特聘教授:赵子建[13]、周洪、陆巍、徐宇君、张东、苏友强、王晓明、孙崇秀、陈峰、汤华民、夏洪平、李仲、刘星吟、毕洪凯、杨硕、高威[14]
资料来源:[15]

学术科研

  • 质量工程

截至2017年9月,学院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江苏省“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省级精品课程、优秀课程6门,江苏省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16]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17][18]

江苏省“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综合训练中心[2]

国家、省级优秀课程
奖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医学机能实验学 医学形态实验学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寄生虫学[19] --
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系统解剖学(全英文) ---
江苏高校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局部解剖学(全英文) ----
国家精品课程 医学形态实验学 人体结构学[20]
医学机能实验学 ---
江苏省级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形态实验学[21]
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人体结构学 ---
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形态实验学 病理学
生理学 ---
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资料来源:[22]
  • 教学成果

截至2017年9月,学院获省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109项,主持各级教学改革课题55项;发表教学论文140余篇;主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0多部、主参编各类教材113部;多次获校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奖。[2]

省级以上教学获奖
时间 奖别 内容
2017 特等奖 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流程再造
2013 一等奖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2013 二等奖 “医用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9 一等奖 构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23]
2007 二等奖 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4]
2007 二等奖 生理学自设计实验的教学研究
2007 三等奖 医学院校七年制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2000 二等奖 计算机教学和机房管理系统的创新与改革
2000 一等奖 医学教育模式转化与形态学实验教学系统改革的探索
1998 一等奖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血防高级人才
资料来源 :[25]

科研平台

国家、省级优秀课程
奖别 课程名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医学机能实验学 医学形态实验学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寄生虫学[19] --
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 系统解剖学(全英文) ---
江苏高校留学生英文授课精品课程 局部解剖学(全英文) ----
国家精品课程 医学形态实验学 人体结构学[20]
医学机能实验学 ---
江苏省级精品课程 人体寄生虫学 医学形态实验学[21]
江苏省一类精品课程 人体结构学 ---
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 形态实验学 病理学
生理学 ---
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生物化学 人体解剖学
资料来源:[22]

科研成果

省级以上教学获奖
时间 奖别 内容
2017 特等奖 医学教育的信息化流程再造
2013 一等奖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2013 二等奖 “医用导向型”生物医学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
2009 一等奖 构建基础医学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23]
2007 二等奖 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4]
2007 二等奖 生理学自设计实验的教学研究
2007 三等奖 医学院校七年制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2000 二等奖 计算机教学和机房管理系统的创新与改革
2000 一等奖 医学教育模式转化与形态学实验教学系统改革的探索
1998 一等奖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培养血防高级人才
资料来源 :[25]

文化传统

截至2017年9月,学院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A类)。[2]

  • 学科授权目录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6]、生殖医学[27]

一级学科硕士点:基础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药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28]、生殖医学等[29][30]

  •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31][32]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31][32]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31]

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基础医学[2][33]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基础医学[2]

江苏省重点学科:生殖医学[3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A类):基础医学[2]

院徽

文化活动

截至2017年9月,学院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首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

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4][35]

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34][35]

江苏省、科技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人类生殖调控与危害评估重点实验室[34][35]

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类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现代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异种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34][35]

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基因表达工程研究中心[34][35]

江苏省“青蓝工程”首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神经药理学研究团队(2006年)

学院领导

截至2017年9月,学院获得国家级项目202项,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项、课题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重点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61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180篇,最高为35.209;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6项;学院总科研经费达15773万元,科技服务获得经费5508万元。[2]

科研获奖
获奖类别 获奖项目名称 时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心血管病干预靶点及治疗策略研究 2016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奖 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分子的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6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心血管病炎症调控关键节点的靶向学研究 2014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精子发生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免疫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 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2009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新的蚊抗药性基因研究[36] 2008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和ATP敏感性钾通道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2005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人类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谱系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2004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及NP30短程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2001
资料来源:[37]

现任领导

科研获奖
获奖类别 获奖项目名称 时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心血管病干预靶点及治疗策略研究 2016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奖 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分子的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6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心血管病炎症调控关键节点的靶向学研究 2014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精子发生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日本血吸虫病疫苗的免疫学与生物学基础研究 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冠心病危险因素及早期诊断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2009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新的蚊抗药性基因研究[36] 2008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和ATP敏感性钾通道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2005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人类精子发生相关基因表达谱系的构建及功能研究 2004
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及NP30短程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2001
资料来源:[37]

历任领导

词条图册

院徽院徽基础医学院院徽外形为圆形,以蓝、白两色为基调,象征医学的纯洁神圣与生命的祥和安宁。

院徽中间的盾形图案,象征医学对于疾病的防御和对于人类的庇护。蛇杖是国际通用的医学标识,象征神奇的医术和中立的医德。DNA双螺旋结构是生命科学领域最重要发现之一,是生命科学的象征。标有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小篆字体“学海”字样的书籍,象征基础医学知识的渊博与浩瀚,同时与上方的蛇杖交相辉映,也寓意基础医学教育和研究坚持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理念;取“学海”二字与基础医学院迁至江宁校区后的主要教学科研场所“学海楼”相契合,“学海楼”在基础医学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34年是南京医科大学的建校之年,也是学校基础医学教育的起始之年。

院徽以地球为背景,寓意着基础医学院将加大国际化步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整个院徽寓示着基础医学院全体师生以严谨治学、护佑生命、追求卓越为己任,面向未来,不断前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