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坏;泰:好;顺利。坏到极点;好的就来了。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对立面转化。
成语拼音
pǐ jí tài lái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时过于期,否终则泰。”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示例】:亏你真心耐,志诚捱,小姐的心回意转,张生你~。
◎明·崔时佩《西厢记·月下佳期》
成语造句
 否极泰来1、我坚信事情终会否极泰来,因此大家千万不好因一时困顿就灰心丧志。
否极泰来1、我坚信事情终会否极泰来,因此大家千万不好因一时困顿就灰心丧志。
2、我坚信凡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3、他辛苦了几年,最后否极泰来,事业渐有起色。
4、人世间的事往往否极泰来周而复始地循环,不必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
5、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6、捡来的发票竟然中了两百元,他心中想:「莫非否极泰来,要转好运了。」
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否极泰来,称霸春秋。
8、目前局面的确不好,且让我们拿出耐心,坚持下去,坚信总有否极泰来的时候。
9、市场氛围纵然有所缓和,但离否极泰来尚显遥远。
10、目前局势已好转,应是否极泰来的徵兆,我们的坚持最后有了代价。
11、我坚信噩运已过,今后否极泰来,必将一切顺利。[3]
否去泰来、时来运转、苦尽甘来
乐极生悲、泰极否来、泰极生否
否卦十二
 ——提防物极必反的忧患意识
——提防物极必反的忧患意识
【原文】
(坤下乾上)[否]①:否之匪人(2),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③,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④。
九四:有命⑤,无咎。畴离祉(6)。
九五:休否(7),大人吉。其亡其亡(8),系于苞桑(9)。
上九:倾否(10)。先否,后喜。
【注释】
①本卦的标题是否(Pi)。原经文卦象后无“否”字。否的意思是闭塞,不好,与“泰”的意思相反。卦象是表示天的“乾”和表示地的“坤”相叠加,以示阴阳阻塞,不相通畅。全卦内容仍然是讲对立面相互转化的道理。②否:不好,这里指做坏事。匪人:败类,小人。③包:用作“庖”,指庖厨。承:用作“普”,意思是肉。④羞:即“饈”的本字,意思是美味。⑤有命:君王有赏赐的命令。(6)畴:谁。离:受到,得到。祉:福。(7)休否:不要干坏事。(8)亡:危险,败亡。其亡其亡:危险到了极点。(9)苞桑:苞草和桑树枝。(10)倾:覆灭,倒下。倾否:干坏事要倒霉。
【译文】
(否卦):做坏事的是小人,这是对君子不利的征兆。由大利转为小利。
初六:拔掉茅茹草,按它的种类特征来分辨。征兆吉利、亨通。
六二;庖厨中有肉,这对平民百姓是好事,对王公贵族算不上好事。
六三:庖厨中有美味。
九四:君王有赏赐的命令,没有灾祸,但不知得到赏赐的人是谁。
九五:不要干坏事,王公贵族知道就好。多么危险呵,国家命运就像系在苞草和桑枝上一样。
上九:干坏事要倒霉。先碰上恶运,最后还是可以交好运。
【读解】
“泰”卦和“否”卦构成了相对应的一个组卦;泰是通顺,好,否是闭塞,不好,二者相反相成。先讲好的一面,再讲不好的一面,说明好、坏可以相互转化,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好到极点可以变坏,坏到极点可以变好。由此,辩证的观点就金面地表达出来了。
不好的症结在于阻隔,在于相互对立。明白好、坏相互转化的道理,意在使人增强忧患意识,处世做人要时时小心谨慎,瞻前而顾后,居安而思危,然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有了阻隔,产生了对立,就要想办法疏通、消解,把不利变为有利,把坏事变成好事。
强烈的忧患意识,大概是中华民族积淀已久的心态结构。翻检一下我们的俗语、成语中累积起来的这方面的智慧(如“晴带雨伞”“饱带饥粮”、如“未雨绸缪”等等),就可以发现我们的祖先正是时刻怀揣着这种忧患意识从远古走来;我们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也正在于在不断变幻的宇宙天地人间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内在的智慧来对付各种不利的挑战。
泰卦十一
——运动变化的辩证法
【原文】
(乾下坤上)泰①:小往大来②
初九:拔茅茹(3),以其汇(4)。征,吉。
九二:包荒(5),用冯河(6),不遐遗(7)。朋亡,得尚于中行(8)。
九三:无平不陂(9),无往不复。艰贞(10),无咎。勿恤,其孚(11)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12),不富以其邻(13),不戒以孚(14)。
六五:帝乙归妹(15),以祉(16),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17),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自邑告命。贞吝
【注释】
①泰是本卦标题。泰的意思是交通和畅,卦象为表示地的“坤”和表示天的“乾”相叠加,以示阴阳交通和畅。全卦内容主要讲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②小往大来:失去的小,得到的大。③茅茹:一种可作红色染料的草。(4)汇:种类。(5)包:用作“枹”,指枹瓜。荒:空。包荒:将枹瓜挖空(用来绑在身上渡河)。(6)冯(ping)用作“淜”,徒步过河叫淜。(7)不遐:不至于。遗:下落,下沉。(8)得尚:得到帮助。中行:中途,半路上。(9)陂:斜坡。(10)艰:通“旱”。艰贞:占问旱灾。(11)孚:相信。其孚于食:相信粮食不成问题。(12)翩翩:用作“谝谝”,意思是巧言善辩,说大话。(13)富:用作“福”。不富:遭殃。以:连累。(14)戒:警惕。孚:俘虏。(15)帝乙:殷代最后第二个帝王,纣王的父亲。归:嫁。妹:少女。(16)祉(ZhT):福。以祉:有福,得福;隍:没有水的护城濠(有水的护城濠叫池)。
【译文】
泰卦:由小利转为大利,吉利亨通。
初九:拔掉茅茄草,按它的种类特征来分辨。前进,吉利。
九二:把匏瓜挖空,用它来渡河,不至于下沉。财物损失了,半路上又得到别人帮助。
九三:平地总会变成起伏的斜坡,外出离开终归要返回。占问旱情,没有灾难。不用担心,相信会有粮食吃,会有福份。
六四:骗人说大话,使邻近的人一同遭殃,没有提防,还有人成了俘虏。
六五:殷王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因此得福,大吉大利。
上六:城墙被攻破,倒塌在城濠中。从邑中传来命令,要停止进攻。占问得到不吉利的征兆。
【读解】
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周易》中已初露端倪。以后的历代思想家不断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将这方面的思想不断深化光大。老子就是一个突出代表。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核心就是一个彼此沟通、转移的问题。天与地、自然与人类、国家与国家、一群人同另一群人、国君与臣民、丈夫与妻子,都存在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问题。通则畅,畅则和,和则万物兴旺繁盛。对立、对抗,只能导致敌意、矛盾冲突,以至暴力战争。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了相互沟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古人谈论对立面转化的立足点在一个“和”字,向他们更看重的是双方的转化: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好变坏,由大到小,由福到祸。转化过程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这表明他们是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存在。其中既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切身体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也有理性抽象的思辨(“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应该说是相当深刻。我们现在更进一步认识到,对立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由量变到质变比如使用技术手段或政治、军事手段,而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古人早已阐明了的道理:万物顺遂和畅就是泰。
相关文章
白居易《遣怀》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
乐往必悲生,泰来由否极。谁言此数然,吾道何终塞。
尝求詹尹卜,拂龟竟默默。亦曾仰问天,天但苍苍色。
自兹唯委命,名利心双息。近日转安闲,乡园亦休忆。
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
(出自《全唐诗》卷434_42)
曹雪芹《红楼梦》
以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第十三回为例:
秦可卿在贾府中是一个善于思索,怜贫惜贱,慈老爱幼的重孙媳妇。她从辩证的观点提出了贾府“荣”时防“衰”的价值信念——“否极泰来”。
 
         
         
 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