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肉草

肥肉草

拉丁学名 Fordiophyton fordii (Oliv.)Krass.
被子植物门
植物界
中文学名 肥肉草
野牡丹科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肥肉草肥肉草草本或亚灌木,高30-60(-100)厘米;茎四棱形,常具槽,棱上常具狭翅,无毛,通常不分枝。

叶片膜质,通常在同一节上的1对叶,大小差别较大,广披针形至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浅心形至圆形,长6-10(-17)厘米,宽3-5(-7)厘米,边缘具细锯齿,齿尖具刺毛,基出脉5(-7)条,叶面无毛或有时于基出脉行间具极疏的细糙伏毛,基出脉平整,侧脉不明显,背面无毛,密布白色小腺点,脉隆起;叶柄长2-6厘米,肉质,具槽,边缘具狭翅,与叶片连接处多少具刺毛。

肥肉草肥肉草由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长12-20厘米,总梗长6-15厘米,无毛,四棱形,总苞片扁圆形或广卵形,膜质,长1-1.8厘米,宽1.2-2厘米,无毛,具白色小腺点,早落,花梗长5-15毫米,四棱形,密被腺毛,苞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5毫米,膜质,被腺毛及白色小腺点,具腺毛状缘毛;花萼长约1.3厘米,具四棱,被腺毛及白色小腺点,裂片长圆形,顶端圆形,长约5毫米,具腺毛状缘毛,其余无毛或极疏的腺毛,具白色小腺点;花瓣白色带红、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倒卵状长圆形,顶端圆形,具1腺毛尖头,长约12毫米,宽约5毫米,无毛;雄蕊长者长约24毫米,花药线形,基部钝,无瘤,长约14毫米,药隔微膨大呈小距,短者长约8毫米,花药卵形,长约3毫米,基部无瘤,药隔不延长;子房顶端具膜质冠,冠檐具缘毛。蒴果倒圆锥形,具四棱,最大处直径4-5毫米,长6-10毫米,顶孔4裂,宿存萼与果同形,檐部缢缩,无毛,具白色小腺点。花期6-9月,果期8-11月。[2]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540-1700米的山谷,疏、密林下,荫湿的地方或水旁,或山坡草地土质肥厚和湿润的地方。

地理分布

产中国浙江、江西、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海南岛未发现)、福建。模式标本采自广东罗浮山。

主要变种

中文名
拉丁名 描述
毛柄肥肉草(变种)肥肉草肥肉草 Fordiophytonfordii(Oliv.) Krass. var.pilosumC. Chen 该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面及叶柄被疏柔毛,有时叶面被腺毛或毛基部有白色小腺点。产湖南、广东。生于海拔540-950米的山坡溪边或荫湿的山沟边。模式标本采自湖南宜章莽山。
光萼肥肉草(变种)肥肉草肥肉草
Fordiophytonfordii(Oliv.) Krass. var.vernicinumC. Chen
该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片较狭,卵状披针形,长为宽的3-4.5倍,长8-15厘米,宽2-3.5厘米,基部通常楔形、钝至微必形;花梗及花萼管无毛,仅裂片被腺毛。产广东。生于海拔约800米的山谷、山坡疏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连平。

繁殖方法

中文名
拉丁名 描述
毛柄肥肉草(变种)肥肉草肥肉草 Fordiophytonfordii(Oliv.) Krass. var.pilosumC. Chen 该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面及叶柄被疏柔毛,有时叶面被腺毛或毛基部有白色小腺点。产湖南、广东。生于海拔540-950米的山坡溪边或荫湿的山沟边。模式标本采自湖南宜章莽山。
光萼肥肉草(变种)肥肉草肥肉草
Fordiophytonfordii(Oliv.) Krass. var.vernicinumC. Chen
该变种与前者的主要区别是,叶片较狭,卵状披针形,长为宽的3-4.5倍,长8-15厘米,宽2-3.5厘米,基部通常楔形、钝至微必形;花梗及花萼管无毛,仅裂片被腺毛。产广东。生于海拔约800米的山谷、山坡疏林下。模式标本采自广东连平。

栽培要点

肥肉草肥肉草(2)材料准备

(肥肉草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肥肉草幼叶。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以下述方式组合而成。诱导培养基有:愈伤组织培养基:①-⑥培养基均添加3%蔗糖、0.62%琼脂,pH5.8.培养温度25℃,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为40umol/ms。

无菌处理

取幼枝流水冲洗,选取2-3厘米长的幼叶,用70%的酒精处理20秒,无菌水冲洗3次,用0.1%的升汞灭菌3分钟,无菌水漂洗数次,放于无菌水中,以免脱水。

肥肉草肥肉草(21)芽的诱导

愈伤组织及芽的诱导

将无菌材料切成0.5-1.0厘米大小,分别接种到培养基①-④上。约14天后,部分培养基上的叶片变厚卷曲膨大,逐渐长出淡绿色颗粒状的愈伤组织;约45天后,愈伤组织上逐渐分化出从生芽。培养基①中,在35天左右长出白色颗粒状愈伤组织,但无丛生芽。培养基②上最早产生愈伤组织,,约在18天,而且分生速度快,但无芽产生。培养基③、④约在25天长出愈伤组织,培养基③的进一步变绿,45天后形成大量的丛生芽;培养基④的产生了大量不定根,但未产生芽。2-4天对肥肉草愈伤组织的诱导促进左右不明显;当浓度为1.5mg/L2时,诱导效果最好。

药用价值

肥肉草肥肉草炼苗移栽

根长到1-2厘米时,打开瓶盖,置于室温下炼苗2-3田,取出小苗,轻轻吸取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入蛭石中,保持湿度80-85%,20天后转入草木灰、蛭石、珍珠岩。

词条图册

肥肉草肥肉草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肥肉草的全草。

功效分类:清热利湿药;凉血消肿药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消肿

性味:味甘;苦;性凉

主治:痢疾;腹泻;吐血;痔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含量研究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具有抗炎、降低血脂及胆固醇、防高血压、保肝、抗癌的作用,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等功效。肥肉草为中国特有植物,民间验方用肥肉草治疗肝炎。

刘连芬,钱关泽,杨淑贞试验结果分析,肥肉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70%乙醇溶剂,固液比1:40,在70℃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提取3小时黄酮的最高得率为4.294%。用微孔薄层色谱可定性检测黄酮种类,分离得到9个清晰的黄酮斑点。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