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建于炉山镇的“炉山国民学校师资培训所”。
1950年合并省立炉山师范、炉山县立初级中学、台江县立初级中学、雷山县立初级中学四校,在现凯里万寿宫建“贵州省立炉山初级中学”。
1951年初在凯里城东马鞍山下另建校舍,更名“贵州省炉山民族中学”。
学校图片
1956年9月增设高中部并于次年改称“贵州省凯里民族中学”。
1959年划归州政府管,1961年更名为“凯里第一中学”。
1963年8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9所重点学校之一。
1966—1978年先后改称永红中学、凯里新一中、凯里一中等。
1978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教育先进集体。
1984年凯里撤县建市,一中划归凯里市领导,称“凯里市第一中学”。
1990年凯里一中初中全部毕业,学校停办初中,全力办好高级中学。
1994年办学结构调整,重新办初中以及面向全州招收州民族班,挂牌黔东南州民族高中。
2000年停招初中班,并停止使用黔东南州民族高中名称。
2009年凯里市投入近4亿元全面启动了占地327亩的的凯里一中开怀新校区建设,并于2011年9月已经投入使用。
2017年开始,洗马河校区交由华鑫实验学校管理,停办初中部。
学校风景(3)2017年,在凯里市实验高级中学挂牌凯里一中开发区分校。
2011年,由凯里市政府投资4亿元建设的开怀新校区投入使用;2017年,在开发区实验高中挂牌一中分校。学校有两个校区:开发区校区(分校区)和开怀校区(主校区)。开怀校区作为本部重点发展,辐射开发区分校区发展。
2017年,洗马河校区交由华鑫实验学校办学,停办洗马河校区的教学,不再举办初中部。
学校鸟瞰
凯里一中开怀校区占地327亩,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为一体。拥有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型室内体育馆、连接云端数字化的科技大楼、宏伟的教学大楼、音体美设施齐备的艺术楼、藏书十万余册的图书馆、六个食堂的两栋膳食中心,设施齐全的学生宿舍楼。
学校建筑(4)学校积极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突出人文精神内涵。路旁绿化带茂盛,可绿化地绿化率为100%。几十种常绿乔木、灌木,绿茵茵的草坪、春有樱花、夏有槐花、秋有桂花、冬有梅花,把校园装扮得优雅大方,生意盎然。书香气氛浓郁,自然环境育人。
学校还设有医务站、国学馆、文学院、社团活动室、音乐练习教室等诸多学生活动教室。拥有三个专用报告厅、电脑教室、多媒体演播厅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学校办公和教学全面实行云端一中网络管理。校园拥有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超市为一体的“学生后勤服务中心”,400米跑道的标准田径运动场等等。
截至2024年2月29日,学校有正高级教师14人,特级教师12人,省级骨干教师30人,州级骨干教师55人。近五年来,有60多人晋升各级职称,10人晋升正高级职称,3人评为特级教师,5人评为省级教学名师,6人评为高中省级骨干教师,9人评为州级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4人评为州级骨干教师,6人评为州级骨干班主任,5人获得省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15人获得州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奖[4]。
把凯里一中建设成为省内领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优质高中。
第一阶段:2016---2017学年度为过度性一年,2017年年底要全面完成学校发展的人事和制度重构,建立并形成学校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第二阶段:2018年,使学校“特色化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三大工程建设形成体系;使“有效预习---激情课堂---课后追问---考试提高”的教学轨迹走向成熟;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拥有高声誉、高品质。
第三阶段:从2019到2021年计划完成时,学校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形成自身独特的五个“一流”校园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美誉度稳定在贵州省前列。
大门广场
贵州省重点中学 | 1963年 |
贵州省先进教育集体 | 1978年 |
贵州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 1999年 |
凯里市文明学校 | 2000年 |
全国学校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 2001年 |
贵州省绿色学校 | 2001年 |
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2001年 |
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 2002年 |
贵州省中小学校培训学习调研基地 | 2002年 |
贵州省“五·一”劳动先进集体 | 2003年 |
黔东南州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 2006年 |
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 2007年 |
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 2007年 |
北京交通大学生源基地 | 2008年 |
贵州省(一类)示范性高中 | 2013年 |
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 2013年 |
贵州省校本研修示范校 | 2014年 |
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 | 2016年 |
贵州省文明校园 | 2017年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 | 2019年 |
贵州省重点中学 | 1963年 |
贵州省先进教育集体 | 1978年 |
贵州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 | 1999年 |
凯里市文明学校 | 2000年 |
全国学校群众体育先进集体 | 2001年 |
贵州省绿色学校 | 2001年 |
贵州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 2001年 |
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单位 | 2002年 |
贵州省中小学校培训学习调研基地 | 2002年 |
贵州省“五·一”劳动先进集体 | 2003年 |
黔东南州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集体 | 2006年 |
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单位 | 2007年 |
南京大学优质生源基地 | 2007年 |
北京交通大学生源基地 | 2008年 |
贵州省(一类)示范性高中 | 2013年 |
北京化工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 2013年 |
贵州省校本研修示范校 | 2014年 |
清华大学优质生源中学 | 2016年 |
贵州省文明校园 | 2017年 |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6] | 2019年 |
学校风景(4)多年来,凯里一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德行并重的优秀学子,造就了近7万余名栋梁之材,涌现了6名全省高考状元,21人次全省高考单科第一名、580多人次全国各类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1500多人次全省各类学科竞赛一、二、三等奖,多名同学保送进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深造。
1982年省理科状元:陈小英
1985年省文科状元:杨建英
1987年省理科状元:孙军
1998年省理科状元:谭磊
2001年省文科状元:黄小倩
2002年省文科状元:廖衍杨韬
2013年高考,7人录取清华北大。
2014年高考,张明剑同学以686分位列全省文科第五名,9位同学跻身全省前一百名。成绩600分以上的有165人。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2015年高考,王瑜同学以697分排列全省文科第三名,罗延桢同学以694分排列全省文科第五名。6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成绩600分以上有104人。
2016年高考,徐嘉诚同学以700分全省裸分列第三名,熊祖逊同学以698分列全省理科总分前十名。高考总分600分以上194人。贵州省文理科前一百名有12人,位列全省第二名。
2017年高考,冉诗睿同学以总分708位居全省第二名,全省前十名有3人,高考总分600分以上共有146人,贵州省文理科前一百名有12人。15人达清华北大录取线。
学校风景(2)2018年高考,何培雨同学以总分703分跻身全省前十,高考总分600分以上的有354人,其中文科171人,理科183人,10多人达清华北大录取线。
截止2018年,学校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防科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优质生源基地。
党委书记 | 杨和宝 |
校长 | 潘启祥 |
副校长 | 潘安华、杨海、杨光、周汉湘、刘寅 |
党委副书记 | 杨光[2] |
党委书记 | 杨和宝 |
校长 | 潘启祥 |
副校长 | 潘安华、杨海、杨光、周汉湘、刘寅 |
党委副书记 | 杨光[2] |
办学理念:激情校园、潜能一中,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管理理念:精心策划、狠抓落实、督查反馈、务求高效!
办学特色:严爱勤进、追求卓越!
校园精神:艰苦奋斗、自信自强、敢于亮剑、追求卓越!
培养目标:民族先锋、国家栋梁
发展目标:省内领军、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优质高中
管理机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突出年级部的管理作用和各处室的服务功能,使学校行政从管理向服务转轨
教学大楼
校训:严爱勤进、追求卓越
校风:知行合一、奋发有为
教风: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学风:勤奋刻苦、求实进取
校歌:腾飞的凯里一中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在办学理念的支撑下,凯里一中以一类示范性高中积极带动黔东南地区素质教育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平台,释放青春激情,学校将体艺教育融入多种民族元素,开创独具特色的校本操,使优秀的民族遗产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和弘扬。并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书香文化、民族文化和社团文化“三大校园文化特色”。
学校艺术节
学校秉承“激情校园、潜能一中,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放飞自我,凸显个性。校团委牵头成立各类社团45个,创立社团联合会统一科学管理,逐渐培育了如模拟联合国协会、武道社、青禾社等社团。校内外的所有活动,完全由学生自行策划、组织、实施,每年由学生会、团总支等学生组织学校的艺术节、运动会、科技周。既让所有同学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平台,也产生了一批学生领袖。
亚太学生领袖峰会(2)学校坚持“激情校园,潜能一中,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理念,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阵地,一直致力于学生探究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通过创建学生研究会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开拓视野,锻炼自我。从而进一步完善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体系,为培养“民族先锋、国家栋梁”奠定基础。
在良好的培养体系下,学生培养取得成果。学生学科竞赛省级国家级以上获奖1379次。更有学子在欧洲的青少年八国峰会崭露头角,在全国学生领导力大赛上荣获一等奖,在亚太学生领袖峰会上与各国学生自信交流、在环渤海拟联合国大会上荣获最佳代表、贵州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崭露头角、民乐团在省级示范性高中生交响乐(器乐)展演一等奖,在全国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荣获器乐展演金奖、合唱团在市艺术节中荣获一等奖、舞蹈队全国文艺汇演暨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获银奖、校篮球队在贵州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获第一名,全国中西部U17篮球总决赛第三名、足球队在贵州省校园足球四级联赛获第四名等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