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圣桥

祝圣桥

中文名 祝圣桥
14米
目录导航

结构特征

贵州省镇远县的祝圣桥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它不仅在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这座桥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它的始建年代是明初洪武二年,据说当时因为阳河爆发山洪,该桥数次被冲毁。因此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

相关历史

一座历经600多年的历史沧桑,光是修建的年代就长达250年的古桥,同时又是中国西南的要道,这样的一所桥拥有的文化内涵,以及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所起的作用,都让记者充满了无数的好奇。 贵州省镇远县的祝圣桥原名“溪桥”,后因为康熙大帝祝寿,改为“祝圣桥”。桥长135米,宽8.5米,高14米,它不仅在贵州,甚至在西南地区都是比较长的一座桥。 这座桥全是青石建造而成,桥墩是明代的,而桥身却是清代的,它的始建年代是明初洪武二年,据说当时因为阳河爆发山洪,该桥数次被冲毁。因此直至雍正元年即1723年才修建完成。

相关传说

关于这座桥还有一个传说,在祝圣桥中央的三个桥拱下,原来各安放了一把剑,名叫斩龙剑,相传斩龙剑对真龙毫发无损,但如果龙出现便会自动飞出去斩杀,曾经有两把剑斩杀过两条龙,使桥免遭洪水袭击,于是就只剩下眼前这一把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记者也不知道建桥者为什么会独具匠心的在桥下放剑,但这对于记者来说也许永远都只是一个谜了,不过从桥的修建时间上,记者看到了建桥者的毅力及精湛的技艺。 镇远有着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通过湘黔古驿道可深入贵州腹地和云南,直达缅甸;而因为阳河连接沅水,进入洞庭湖后,弃 舟登岸,向北可达京城,顺流而下,向东可达沿海各地。它可以说是古代西南边陲与长江中下游交往的动脉和捷径。 那么是不是由于镇远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建桥者才会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去修建呢?而这座桥在镇远这个地方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当地的文史专家说,镇远在元代曾是一个军事重镇,由于地处滇尾楚头,从西往东走前面是云南、东边就是楚国,兀必烈看到了镇远特殊的地理位置,派了大量的军队驻守在这里,因此需要不停的输入物资,南来北往的商人不断的云集到这里来,于是镇远这个3.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便从军事重镇转化成了商业重镇。而过去镇远的交通主要是以水路为主,水路运输十分发达,在没有修桥之前采用渡船、浮桥很不方便,当地官员看到这种情况后便修了这座桥。 祝圣桥中央的亭子叫魁星楼,亭内原有的三副对联,其中一副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地桥来”,它说明镇远是西南要道,古时缅甸和云南方向的朝贡物品都要经过这个桥走水路才能入中原,而“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传书随风使,西来滇海庆去多”则道出祝圣桥重要的地理位置。 这座桥修好后起到了古驿道的作用,它的存在反映出了当时镇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缅人骑象地桥来”那副对联,说明镇远是一个西南的丝绸之路,也就是南来北往的东西来往的重要的桥梁。 祝圣桥不仅曾是小城连接阳河两岸的惟一通道,也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同时又是湘黔公路的必经之道。抗日战争时期,这座宽度8.5余米的桥上还跑起了汽车,作为滇缅公路的延续,承担了输送生活及战备物资的通道作用。它的作用已不简简单单的是桥,而更多的是对镇远历史的鉴证!

保护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工作,重塑历史古城风韵,打造生态和谐人居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下,2004年由县建设局组织完成了对历史街区的整治,为了恢复青龙洞两侧和对岸祝圣桥至新大桥段沿河建筑的历史风貌,营造青龙洞古建筑群、历史街区、沿河民居、古码头、古巷道与人、山、水协调 的自然环境,凸显历史名城精华,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复兴历史街区和舞阳河“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商业和文化氛围,为我县旅游事业创造发展空间、增加文化内涵,按照县委、县政府2005年重点工作安排部署,县建设局更新观念、用经营城市的理念作指导致力于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建设工作,沿河立面景观整治工程采用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建设。 一、整治内容: 1、舞阳河祝圣桥-新大桥南北两岸沿河建筑立面和平面进行整治改造,拆迁部分临河建筑,拉出一条宽2-4米、南北两岸总长1200余米的河滨廊道及亲水平台。 2、改造和恢复古码头和下河巷道,保证历史街区与水的横向联结。 二、整治手段: (1)、对沿河建筑立面和平面整治,突出沿河吊脚楼民居和码头的景观特点,以历史资料为依据,整治和恢复沿河民居的历史风貌。(立面、平面,特别是屋顶、檐口、门窗、墙面、立柱、阳台、吊脚、铺地等建筑细部) (2)、风貌整治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即在整治沿河建筑风貌的同时,调整部分民居平面布局(增加商业服务用房的比重),完善每户居民的厨、卫、浴等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和旅游发展的需要。 (3)、改造沿河排水入地工程,努力提高防火防洪能力。 (4)、为增加居民及游客活动的亲水性和观赏视线,增加滨水岸线的长度。(码头、观景平台、沿河步行平台和下河巷道) (5)、创造沿河的文化气氛,增加对沿河夜景观赏性的设计建设。 三、整治规模: 1、涉及拆迁房屋约40户,涉及立面改造房屋百余栋,立面改造面积12000平方米。 2、工程改造恢复古码头4座、整治改造下河巷道10余条。 2、景观整治工程包括沿河立面整治,投资约500万元;夜景灯光系统,投资约200万元。 四、经营运作方式: 1、出让县城区舞阳河水体及沿河景观的经营权; 2、由建设局成立经营实体对沿河景观自主经营。

祝圣桥舞阳河风光

贵州镇远县祝圣桥舞阳河风光镇远县情简介 ——镇远隶属黔东南,位于长江水系上游和贵州东南部,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辖12个乡(镇)110个中心行政村,9个居委会,4个社区,总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24.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48.96%。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镇远是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城内古街古巷曲径通 幽,石桥城垣错落有致,碧水晨雾姿态万千,春江渔火诗意盎然,有雄伟奇特、蜚声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古城垣等160余处,观赏价值与科考价值俱高。其建筑风格为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记载历史遗迹,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建筑、艺术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写生。 ——镇远是英雄才俊一展抱负之地,是志士仁人大慰平生之所。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历史战争远古烟尘,日本战俘在此洗心革面、立地成佛,从此“和平村”成为日本反战同盟“和平使者”的再生之地;古城垣建有战神庙、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体系堡垒,曾居家8万,屯兵2万,遥想当年这里的情景,兵家逐鹿,旌旗飘扬,是多么激越,又是多么壮怀……。 ——镇远是“山雄水美”之地。雄伟绝壁石屏山蜿如雄狮昂首挺胸,姿势嵬嵬傲然,碧水如诗舞阳河如一条凝碧的玉带,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倒影成画,构成了太极图上的石屏巨镇,形成了“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的独特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还有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神秘幽邃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和吴敬梓笔下<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中描述的龙神嫁妹(铁溪景区)之地。已孕育出四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国家级舞阳河镇远水利旅游风景区。 ——镇远是西南大都会,是明清中央政府进军东南亚必经之路,也曾是商业物资集散地。自从徽商、湖南中区文化渗透进来后,盐船争流,商贾如云,历史上形成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吸引了逐利而居的商人,由军事重镇演变为商业都市,当年远古的商业物流、船只航运、码头、海关税收居贵州第四位,构成西南 “清明上河图” 的繁荣景象,充满财气,是富庶之地,如今仍完整保留的江西会馆、福建会馆和府城大码头、禹门码头、冲子口码头、天后宫码头、上北门等码头,可以说是这 段繁盛历史的见证。 ——镇远是一座充满崇尚山水、崇尚文明、崇尚文化、崇尚和谐精神基调的古城。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青龙洞留下的富有哲理的格言、对联等可佐证。当时地方京剧、花灯戏、河灯、社火的繁荣,商业与军事的格局合理,城外防御军事体系浑然天成,体现了“威镇远方军事的强驽之首”而“云南丽江之末”的军事演变过程。充分发挥了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作用。而今镇远人民仍保持着质朴、淳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每年举行各种民间传统活动,如:“三月三”、“九月九”等。其中源自明代的端阳龙舟文化节,以舞阳河为赛场,极具盛况,久负盛名,充分展示出“歌舞地”[吴敬梓《儒林外史》语]的古朴绚丽风采。民间传统活动的兴盛,反映了镇远经济文化的繁荣。 ——镇远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发祥地。青溪铁厂,是张之洞、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产物,"天字第1号"钢锭现仍存放在镇远,造轮船下洞庭入长江,是近代工业传统古驿道,也是现代工业——贵州青酒集团所在地,如今这一带已确定为黔东工业园区,投资环境优越,现正逐步向黔东新兴工业商贸城方向发展,并成为支柱产业。 ——镇远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气候宜人,人杰地灵,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全县24万亩耕地,12万亩水田,盛产粮食、油、鱼、虾、蟹,199.4万亩荒坡草坡,遍布林桑、果、茶、中药材等。2003年 完成农业总产值50324万元,粮食总产量8.5万吨,肉类总产值为1.34万吨,人均肉食占有量52.9公斤,畜牧业产值1.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7%,年末存栏牛8万余头,存栏羊14万余只,涌现出养有能繁母牛4头以上农户237户,养有能繁母羊20只以上的农户1440户,种植优质牧草13000亩,中药材3099亩,烤烟2.68万亩,收购烟叶4.2万担,实现产值1640万元,创税480万元,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建成沼 气池1600口………。全县水电理论蕴藏量达10.55万千瓦,可发展装机容量5.3万千瓦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铜、铁、磷等20多个矿种。区位优势明显,有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和G65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机场140公里,贵阳机场260公里,交通枢纽已在这里形成。 ——镇远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地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尤其是电、冶、酒三大支柱产业已具规模。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92112万元,同比增长11%。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完成财政总收入10083万元,同比增长13.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97元,同比增长5.13%。 ——镇远古城历经千载沧桑,至今城址未变,古韵悠然。与时俱进的镇远人民立足当代,秉承历史,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舞阳河镇远水利旅游风景区和贵州青酒这五大无形资产,确立了富民强县建市中心目标,狠抓交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三大产业带,唱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山藏洞窖青酒城、黔东工业园区、中国喀斯特山乡优质牛业四张特色品牌,建好电能、冶金、青酒、旅游、特色农业五大支柱产业发展思路。切实转变观念,着力培育旅游经济,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建筑文化、宗教文化、会馆文化、河商文化、军旅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线,以人文景观、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坚持古典与现代并存,发展与保护兼顾,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跟进、全民参与,广辟融资渠道,切实加大文物古迹保护的投入,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全面实施旅游开发带动战略,重塑文化大县,打好“中国苗疆古城”旅游品牌,构筑“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和“水在城中,城在山中,山在林中,林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山水园林古城和中国西南明清影视城。充分发挥名城旅游经济效应,推进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 ——镇远这颗镶嵌在黔东大地的明珠,必将以她独有的风姿阔步前进。发展中的镇远加快发展,开放中的镇远更加开放,勤劳智慧的镇远人民将进一步创造优惠的条件,提供优质的服务,营造优美的环境,热忱欢迎社会各界宾朋前来观光旅游,指导工作,投资创业,共同发展。

周边景点

青龙洞 四官殿 和平村 镇远古镇博物馆 香炉岩 中元禅院 周达文故居 万寿宫 祝圣桥 府,卫城遗址 紫阳洞 天后宫

青龙洞 四官殿 和平村

镇远古镇博物馆 香炉岩 中元禅院

周达文故居 万寿宫 祝圣桥

府,卫城遗址 紫阳洞 天后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