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86佩刀战斗机米格走廊是朝鲜战争时期一历史名词,是美国空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西北部鸭绿江入黄海口的附近一带地区称谓,而非一次作战行动的名称。在朝鲜战争中,因在此地美军的F-86佩刀战斗机多次与苏联的米格-15发生遭遇战,因而得名。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喷气式飞机对战的地方,所以米格走廊也被视为喷气式飞机战争的发源地。米格走廊是美国空军对朝鲜鸭绿江入黄海口的附近区域的称谓,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喷气式飞机对战的地方。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F-86军刀战斗机多次与苏联的米格-15在此地发生遭遇战,这一地区因而获得了米格走廊的称号。美方一度以为“米格走廊”上的驾驶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事实上是苏联作为空军主力秘密参战。出于保密考虑,苏军飞行员的作战区域被限制在平壤一元山一线与西海岸线之间。联军通过监听无线电通信获知了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以免战事扩大。
在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中,北京与莫斯科在苏联出动空军协同志愿军作战的问题上,有过一番讨论和争执,这无疑是对刚刚形成的中苏同盟关系的一次严峻考验。
然而,毛泽东力排众议,在中国面临极其困难由于苏联空军拟推迟出动并表示不能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一一的条件下,毅然决定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这件事感动,也震动了斯大林,从而使他改变了对毛泽东和中共的认识。对于这一点,毛泽东本人是深有体会的。几年以后,毛泽东在接见苏联驻华大使时说:“多少使斯大林相信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
斯大林对毛泽东表示信任,同时也是对赢得朝鲜战争恢复信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他本人关于出动苏联空军援助志愿军作战而设定的界限。在1950年10月中旬周恩来赴苏谈判期间,莫斯科在出动空军的问题上表示了两条意见:斯大林先是提出,苏联尚未作好准备,“须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可出动空军支援志愿军在朝鲜作战”。毛泽东在同一天给斯大林的电报中也说到:“我们希望空军尽快到达,无论如何不要迟于两个月。”当毛泽东决定中国先行出兵,等待苏联空军到达再投入作战后,斯大林又指派莫洛托夫通知周恩来,苏联空军只在鸭绿江北岸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掩护中国军队作战。然而,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并打响第一战役后,苏联空军便立即投入了朝鲜的空战,不久又把作战半径从鸭绿江上空推进到清川江和大同江一线。
战争初期
战争初期,美国空军动用了44个驻扎在远东地区航空大队的657架作战飞机参战。而朝鲜人民军空军还没有喷气式歼击机,只有20架性能落后的战斗机,高射炮也很少,所以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甚至可以在白天没有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进行作战飞行。而且,美国航空兵对平壤附近的北朝鲜空军基地进行了若干次密集袭击之后,北朝鲜的空军实际上已被摧毁,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而中国的空军当时还没有真正组建起来。刚刚组建的中国空军第4师直到1950年12月21日才进驻安东(今丹东)浪头基地,随苏联空军进行训练。一个月以后,中国空军第一次出动了几架飞机参加空战。当中国几十万大军和大量军需物资涌入狭长的朝鲜山地时,美国飞机如入无人之境的轮番轰炸将给中国军队带来如何的重创和灾难是可以想见的。
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朝鲜战争中第一次真正的空战爆发了。1950年11月1日,苏联飞机出现在朝鲜上空。根据驻华军事总顾问扎哈罗夫大将给斯大林的战况报告,这一天,朝鲜飞行团的6架雅克-9飞机“首次在安州地区执行战斗任务。这次战斗的结果是击落了两架B-29轰炸机和一架野马式战斗机。在战斗任务中,有两架雅克-9飞机未能返回”。参战的苏联飞机是在安东一一新义州地区投入战斗的,“我们的飞行员用米格-15飞机击落了两架F-82,另两架飞机是被高射炮击落的。共击落4架飞机。在空战中,我方没有损失飞机”。“别洛夫同志的米格-15是从沈阳和鞍山两个机场起飞的,每个机场共起飞了8个架次。”②苏联空军进驻中国东北基地的具体日期不详,但根据1950年7月5日和13日斯大林致罗申电及7月22日毛泽东致斯大林电的内容推断③,至少有一个苏联空军师是在8月进驻沈阳地区的。其他论著也有此说法。
在斯大林眼中,苏联出动空军为中国军队提供援助是最敏感的问题,而苏联空军在志愿军于10月25日正式打响地面战斗后的第7天便投入了战斗,尽管只是在鸭绿江上空,也足以说明斯大林的决心和对毛泽东出兵决策的支持。
第一次空战取得成功后,1950年11月,苏联空军在驻守沈阳地区的第一五一和三二四两个歼击机师的基础上组建了由别洛夫少将指挥(以后是洛博夫继任)的第六十四独立歼击机航空军。苏联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保护鸭绿江上的桥梁、发电站和大坝,以及在中朝边境以南75公里之内北朝鲜领土上的交通线和飞机场,以免遭敌机的袭击。此时,第六十四航空军也从沈阳和鞍山基地转场到中朝边除了米格-15飞机的性能可以同美国的F-86飞机相匹敌外,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差很远。不仅飞机和飞行员以及后勤人员的数量大大少于美国,而且在地面导航、无线电干扰、雷达侦察、通讯联络等技术装备方面十分落后,甚至为空勤人员提供的服务和生活条件也远不如美国。但苏联喷气式歼击机投人战斗对朝鲜的整个空战局面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被称作“空中堡垒”的B一29战略轰炸机造成极大威胁。“第六十四航空军的飞行员与B-29多次交锋,每一次交锋都以美国人遭受沉重损失而告终,重创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和刺激,因为四个发动机的轰炸机价值昂贵,而且常常是10至12名的机组人员也同机死亡。正如美国人承认的那样,喷气式护航歼击机保障不了轰炸机的安全。”到1950年11月底,让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感到头痛的是无法在鸭绿江地区为实施战略目标轰炸的美国飞机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例如,11月6日美国驻远东空军司令乔治·斯特拉特迈耶将军在命令中要求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兵团摧毁鸭绿江上6座战略桥梁和10座北朝鲜的边境城市,但苏联空军的加入使美国空军未能完成任务。过去,美国飞机可以在300米低空俯冲轰炸,还可以反复轰炸,而现在苏联防空火炮的对空射击迫使美国战略轰炸机只能在6000至7000米以上的高度实施轰炸,从而大大降低了投弹的准确性;而性能优越的米格一15飞机参战又迫使美国轰炸机只能在目标区停留很短的时间,这样也阻滞了美国空军执行其轰炸任务。战争开始以来美国军队的空中优势第一次受到怀疑。
尽管如此,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仍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特别是随着中国军队向南推进,其后方补给线不断延长,而遭受美国空军轰炸和袭击的威胁也日益严重。显然,苏联空军只在鸭绿江上空作战,远远无法保证中国军队物资和兵源的补给。为了掩护中朝军队的后方交通运输线,经与苏联政府商定,自1951年1月10日起,由苏联空军出动两个师,掩护辑安至江界、安东至安州两条铁路运输线,以保证后勤供应。
战局的进一步发展要求苏联空军的作战半径继续向南扩展。在第三次战役时,中朝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而苏联空军由于其基地在中国境内,受到飞行距离的限制,无法进一步南下,致使中朝联军在江界、安州一线以南地区的物资运输和部队调动,完全处于敌方空军的威胁之下。1951年初,在中朝联军刚刚开始补充休整时,联合国军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为配合地面行动,美国远东空军司令部制定了轰炸中朝军队后方战略目标的方案。北朝鲜被划分为11个区,172个目标,其中包括45座铁路桥和12座公路桥、13个隧道、39个铁路枢纽和63个物资供应站。安东一新义州被认为是最重要的“A”区,平均每天有12至24架次B-29飞机轰炸这些目标。到1951年4月,据苏联军方统计,美国空军完成飞行1416架次(轰炸机420架次,歼击机996架次),5月完成3500架次穿越飞行,其中轰炸机300架次(白天230架次,夜间70架次),歼击机,主要是喷气式歼击机,达3200架次。美国空军的主要攻击方向是安州地区的渡口,平壤地区建设中的机场,安州、平壤等地的公路、铁路,以及平壤以南地区的各个目标。轰炸机为B-29和B-26,主要以小型机群和单机行动,飞行高度3000至4000米。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延长了几百公里的中朝联军后方供给线受到严重破坏,“兵员、弹药、粮食全无补充”,志愿军战土甚至“赤脚在雪里行军”。为了解决遭受敌机严重破坏的后方运输问题,1951年2月24日,聂荣臻和彭德怀向扎哈罗夫提出,要苏联出动两个空军师,转场至朝鲜境内,掩护三八线以北的交通线。遭扎哈罗夫拒绝后,彭德怀非常不满,于26日和28日两次与周恩来一同找毛泽东商议,坚持应直接向斯大林提出这一要求。毛泽东于3月1日致电斯大林指出:“目前,在朝鲜作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敌人拥有火力上的优势,而我方运力薄弱,我们因无航空兵掩护,在敌机袭击下,结果使运往前线的物资丧失了30-40%。”中国可以派出10个航空兵团入朝,但在朝鲜境内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场。现在严重的问题是,“由于没有可靠的空军掩护”,无法进行机场的修复工程。毛泽东深知,此前苏联空军只在中朝边境作战,进人朝鲜纵深地区,对斯大林来说,又是一个难题。因此,他谨慎地提出,“彭德怀同志的意见是:最好由苏联航空兵担负起对平壤一元山及该线以北的机场的掩护任务,同时最好是将苏联航空兵从现在所驻扎的机场转到位于朝鲜境内的机场。”“如不采取上述措施,则位于朝鲜境内的机场无法加以修复,中国航空兵不可能参加朝鲜作战,坦克和火炮的转移将遇到严重困难。然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视整个国际形势而定。因此,我们尚不知可否如此行动。”
这一次,斯大林没有像以前那样犹豫不决,他立即回电答复毛泽东:“如果您能够在安东地区留两个中国空军师掩护当地的电站和交通线的话,我们同意将别洛夫将军指挥的第151和第324两个歼击机师的基地转移到朝鲜境内去,以便掩护中国和朝鲜的后方。如果朝鲜人已有一条钢板飞机跑道,我们可以从苏联再提供两条钢板跑道。”斯大林还主动提出,“如果您同意,我们可以向您提供高射炮以掩护机场,并供应高射炮炮弹。”3月15日,斯大林又要扎哈罗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除了“在前一封电报中,我们采纳了您关于将别洛夫的空军基地转移到朝鲜你们部队的后方去的建议”外,“由于即将到来的重大战役,你们必须有尽可能多的歼击机在前线。因此,我们决定从苏联再调拨一个大型歼击机师到安东去,以便两个原定掩护安东的中国歼击机师调往前线”。毛泽东对此“深表感谢”。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斯大林对于使用苏联空军问题的考虑,确实比中国出兵前有了很大改观。显然,如果不是对毛泽东和中国军队有了信心和信任感,他是不会这么做的。
后来由于朝鲜境内机场的修建工作屡遭美国轰炸机的破坏,苏联空军部队未能进驻朝鲜。但随着中朝边境地区庙沟、大堡和大孤山三个新机场的建成,大批苏联空军后续部队加入了掩护中朝联军后方的战斗,从而使第六十四航空军在机场或空中进行作战值班的歼击机数量从2至3个航空团增加到4至5个航空团。总的说来,到1951年春苏联歼击机在朝鲜上空的军事行动取得了相当成效,完成了掩护鸭绿江大桥的任务,对中朝联军的运输线也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虽说由于受飞行距离限制,未能阻止住美国航空兵对朝鲜中部和东部地区机场和交通线的轰炸和袭击,但是在朝鲜西北部鸭绿江至清川江地区的上空,“米格一15歼击机已成为美国飞行员越来越感到恐惧可怕的敌人”。
1951年8月,停战谈判中断后,美国又恢复了大规模轰炸。从8月18日开始对北朝鲜的交通枢纽实施密集空袭。8月上半月,美军飞行强度平均每日174架次,到下半月达到248架次。
与此同时,第六十四航空军有3个航空师(151、303、324-R),2个高射炮师(82和92-R),武器有能够自动定位的高射炮,用于警戒和指挥炮位瞄准的雷达站、一个航空供应师、两个独立探照灯航空团,以及医院和其他后勤分队。但飞机总体数量很少,在安东地区部署的性能优秀的新型米格机只有190架,处于战备状态的米格飞机的数量还要少。这支空军所要对付的美国驻朝鲜的空军有不同型号战略、战术和海军航空兵的飞机达1500架。尽管如此,苏联空军还是从9月1日开始了反击美国空军的积极行动。在9月19日的空战中,米格飞机打下了3架“佩刀式”飞机和3架歼击轰炸机。在10月23日的战斗中,8架B-29飞机虽有34架F-86、55架F-84的严密掩护,但仍被击落3架。10月24日当34架美国飞机轰炸顺川大桥时,40架米格飞机起飞迎战,美国又损失1架F-84飞机和1架B-29飞机。10月30日,56架处于战备状态下的米格-15中的44架迎战由21架B-29飞机和200架护航歼击机组成的美国机群,敌人损失12架B-29飞机和4架F-84飞机。其结果是,在苏联米格飞机活动的鸭绿江至清川江的上空,第六十四航空军已经占有明显的空中优势,以至美国军人把这片区域称为“米格走廊”。
苏联空军的英勇战斗,使美国飞机无法对这一区域选定的目标实施有效的轰炸,而只能集中力量轰炸平壤地区的目标。最后,米格飞机在朝鲜西北部地区的空中优势,迫使美国远东空军禁止在白天使用B-29战略轰炸机,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战争结束。据什捷缅科报告,从1950年11月1日至1951年12月6日,苏联空军共击落敌机569架(其中高射炮击落59架),自己损失63架飞机。
第六十四航空军的另一项任务是帮助中朝联合空军,不仅为其训练飞行员,而且协助他们作战。中朝联合空军是在1951年秋天以后参加作战行动的。由于语言的障碍,中朝空军与苏联空军并没有混合编队和联合作战。但双方在协调作战方针、统一使用兵力等问题上始终都是经过协商的。第六十四航空军的机组人员负责击退在F-86歼击机强大掩护下的大批轰炸机,而中朝联合空军的飞行员只是负责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增援。他们在前线主要是与小股敌机进行战斗。苏联歼击机还需要为中朝空军提供援助,如在危急情况下,拦截追击中国和朝鲜驾驶员的F-86飞机。甚至当中朝联合空军在前线机场安东、庙沟、大堡、大孤山的飞机总数超过了第六十四航空军的米格飞机时,苏联飞行员仍然需要继续完成比较复杂的任务。如在1952至1953年冬天,复杂的气象条件使得飞行技术尚不熟练的中朝联合空军部队无法投人战斗,因此而加重了第六十四航空军的作战任务。1953年苏联空军战斗飞行的月平均数量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33%。
战争初期,中国人民空军力量非常弱小,至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时,人民空军的作战部队只有各型作战飞机117架。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在志愿军参战以后,人民解放军突击扩建了空军作战部队,至1950年底,先后扩建组成了6个歼击机师,每师辖2个团,装备飞机50架左右,另有1个轰炸机师和1个强击机师。从1950年12月底起,陆续加入志愿军投入作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空军作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950年12月至1951年8月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志愿军空军主要是进行参战准备,其中第4师在苏联空军的带领下进行了实战练习。从1950年12月下旬开始,空军第4师加入志愿军序列,开赴东北安东(今丹东)机场,以大队为单位在苏联空军的带领下,投入实战演练。此时,第4师飞行员刚刚完成米格-15飞机的飞行训练,平均每人仅飞行20小时左右,飞行技术尚不熟练,更谈不上空战经验。但这些飞行员都是从人民解放军陆军中挑选的优秀年轻干部,作战勇敢,战斗意志顽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1951年9月中旬至12月底为第二阶段。志愿军空军在苏联空军的带领下,以掩护平壤以北地区铁路运输及机场修建和取得作战经验为目的,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以师为单位陆续投入作战。
1952年1月至12月底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志愿军空军已能独立作战,并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继续以师为单位实施轮番作战锻炼。根据第一线机场的容纳限度,每轮作战部队保持3~4个师。每个新参战的师,经过实战取得经验后,即由新的部队接替作战。第3、第4师轮流执行了带领新部队作战的任务。这一阶段作战主要是打击美军的F一86飞机,除继续掩护铁路运输外,还担负保卫清川江以北朝鲜的工业设施和鸭绿江桥,特别是保卫水丰发电厂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3年1月至7月为第四阶段。志愿军空军在作战中,又有新的进步,在取得同美军F一86大机群空战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了反击美军混合机群作战的经验,并开始在昼间复杂气象和夜间条件下进行空战。1953年志愿军空军的主要任务是,以大胆、勇敢、积极、顽强的作战,掩护志愿军地面部队的反登陆作战准备,促进朝鲜停战实现,仍然以保卫水丰发电厂、鸭绿江桥等重要目标和清川江以北铁路运输为主。1月至7月,志愿军空军先后参加轮战的部队有:第3、第4、第6、第12、第14、第15、第16、第17师和第2师的一个大队,其中第16师是初次作战。
在两年多的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第64独立歼击航空兵军的编制内共有10个歼击航空兵师、21个歼击航空兵团、2个轰炸航空兵师又3个大队,共72000人轮番参战,最多的1952年达到25000~26000人;总共出动63000多架次,战斗起飞2457批次、26491架次,进行了1400多次空战,共有20820人次飞行员参加过战斗飞行,击落击伤敌机1106架,其中有330架B一29“空中堡垒”轰炸机;高射炮兵击落击伤敌机222架;苏联空军的损失为335架飞机和135名飞行员及164名地勤人员。有22名各自击落敌机10架以上的飞行员分别获得了“苏联英雄”的光荣称号,一大批飞行员、指挥员、地勤人员、高射炮兵和其他参战官兵各以其英勇的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苏联、中国和朝鲜政府分别颁发的奖章或勋章。苏联第64独立歼击航空兵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不可否认、有目共睹的辉煌战绩,真实的历史是不应该被忘却的。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先后共有12个师赴朝作战,实战366批4872架次,共击落美机330架,击伤美机95架。志愿军空军被击落飞机231架,被击伤151架。牺牲空勤人员116名。为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苏联许多飞行员都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主要使用位于中国辽宁省的安东与附近的机场,距离鸭绿江很近,在航程上比起前期要从日本起飞的美军战机占上许多便宜。此外,美军明文禁止空军单位进入中国境内轰炸或者是扫荡,虽然追击,在机场上挑战或者是小规模轰炸的事件经常发生,甚至有联军飞行员(包括其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交换飞行员)专门越界到机场上空叫阵,然而绝大多数的时间这些机场的飞机可以自由起降与集结。美军飞行员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他们在鸭绿江附近空域巡逻时能够远远看到机场的飞机循序起飞,集结编队完毕之后以高度优势进行空战。
苏联的飞行员在苏方的基地完成基本培训后就被调派过来。苏联飞机的标记被改为朝鲜和中国军队的飞机标记,飞行员都以朝鲜军队制服或平民服装打扮,无线电通讯中他们则用带有西里尔字母发音的韩文卡片,各种手段都是为了掩盖苏联参战的事实。不过很快苏联飞行员就忍不住用俄语交流了。
苏军的米格部队驻扎在中国东北,根据当时美国政府规定,美军严格禁止飞越鸭绿江进入中国领空。于是苏联在当地建立雷达装置,地面控制中心,探照灯以及安排大量高射炮。美国空军士兵对政府的禁令固然咬牙切齿,但很多年后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对手同样需要严守纪律。为了所谓的“苏联未参战”,高层禁止他们飞过共产主义联盟控制范围外或者进入联合国军控制区的30至50英里范围。
尽管斯大林要求严格保密,苏联飞行员也接获万一有被俘虏的可能必须要自杀的命令,联军其实自苏联加入空战的行列之后,很快自监听无线电通讯当中知道苏联的介入,不过整个朝鲜战争期间联军方面也选择缄默的态度。
大部分击落美军的纪录是由苏联与东欧国家的飞行员所取得,冷战时期由于苏联方面对于这个期间的作战资料高度保密,因此除美国及其核心盟友外,多认为是中国志愿军创下这些击落的战果。(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的范登堡将军曾说过一句话:”中国一夜之间就成为了世界空军强国。“并被国内拿来加以大肆宣传,殊不知其实是范登堡随口的自嘲之言。)
飞行员张积慧击落美军著名飞行员戴维斯.张积慧在抗美援朝中,驾机参加了十多次空战。击落击伤敌机5架。他被誉为“空中英雄”、“空中突击手”,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
志愿军曾经以空军和海军掩护陆军攻占了朝鲜西海岸的大和岛、小和岛等十多个岛屿,并在这一过程中三次轰炸大和岛,开创了夜间轰炸的先河。
米格走廊的有限区域以及大多数空战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之内,显然以美军为首的联军并没有失去对制空权的掌握,苏联与中国对于南下建立前进机场的意愿也不高,也造成双方都会到这个区域进行空战。以双方需要飞行的距离来看,美军的F-86平均停留时间在20分钟左右,从战果上来看,美军的确压制住志愿军在朝鲜半岛使用空军的能力。
F-86的优点在于水平面回转运动性能较佳、飞行稳定性高利于射击、机枪射速较快、飞行员有抗荷服比较不易疲惫,F-86后期型还配有动力操纵杆和踏板、雷达测距瞄准仪;缺点是飞行高度及爬升速度不如米格-15,机枪子弹威力不足。米格机的优点是最大飞行高度较高、爬升速度较快、机炮威力较大;缺点是高速飞行时不稳定容易形成尾旋下坠、俯冲时不能超过0.94马赫、机炮射速较慢、缺少抗荷服导致飞行员疲惫。
最初交手的时候,苏联方面还没有发现F-86的弱点,战斗中相当吃亏。1951年7月11日,苏联飞行员佩佩利亚耶夫驾驶米格-15在近距离击落一架F-86,飞行员被中国志愿军俘虏。美国飞行员透露了F-86的弱点,尤为重要的是F-86在1万米以上高空发动机推力和操纵性能会降低。于是苏联方面开始改变战术。米格机以最大升限编队飞行,让F-86看得见但打不着,然后找机会向下俯冲攻击,再快速爬升回原高度。不过在高空米格机通常都会拖有远处可见的凝结尾云,这种情况下较容易被发现。F-86则保持高速,当米格机俯冲时以侧转避开攻击,如果米格机也跟着做水平面运动就反击米格。凭水平面回转优势取胜;或利用军刀机俯冲速度较快的特性急降到中低空脱离。到了中低空,F-86的优势就自然地出来了。
著名的战斗有1951年10月23日“黑色星期二”。当天8架美国B-29轰炸机群被44架苏联米格机追击,护航的40多架F-84未能起到有效作用,前导的31架F-86又被大量(60-100架)中朝米格机牵制。结果出动的8架B-29中、损失6架(四架被击落,两架飞回机场着陆但受伤过重而报废)、重伤一架,另F-84被击落一架。美军虽然也击落了两至三架米格机,但得不偿失。此后第4战斗机联队的所有F-86被集中到韩国的基地,不再轮调回日本。原来飞F-80C的第51联队换装为从本土运送75架F-86-E。其中两个中队(第16、25中队)在1951年12月上旬开始执行任务;第三个中队(第39中队)原来属于飞F-51的第18战斗轰炸机联队,则在1952年中才完成换装。
苏联空军在朝鲜战争中以团级(30架以上)兵力出动作战的次数有818次,而美军这时多以4机左右的小编组出动,所以在数量上美军并不具有优势。F-86的另一弱点在于其持航能力。F-86A和F-86E的作战半径在530公里左右。米格走廊离美军主要基地汉城(今首尔)南的金浦(Kimpo)和水原(Suwon)机场有一定的距离;它的抛弃式油箱成本太高且一直在美国本土制造(尽管地勤人员已经发现在日本制造同样产品的成本只要100美元),导致大多数飞机没有使用抛弃式油箱,更大大缩小F-86的作战范围。但就人体工学设计、瞄具、抗G力装等设计比较,F-86要比米格要好很多。对于被击落的相当完整的F-86,苏联飞行员都觉得设计相当的好。F-86的优良设计实际上大大减轻驾驶者的压力。
决定性因素更在于美军的飞行员大多在二战中具有丰富的飞行经验,而且飞行员编组设计更利于经验继承。苏联空军在1952年1月执行轮调,调走两个精锐的歼击机师并将另两个师调派替换。之后到战争结束,该区域驻防2到3个歼击机师。后来调来的部队不论在训练上、技术上都远远不如原来的经验丰富的机师,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联合国军的压力。
MiG-15由于高层的禁令,1951年许多被F-86击伤的米格机向北逃逸,只要米格机越过鸭绿江美军飞机就只能放弃追击。1952年初开始美国派出新型的F-86E和F-86F,更换原来的F-86A。同时美军的禁令有所放宽,在咬上敌机(hot pursuit)的情况下也可进入禁区。但中国境内机场依然不能攻击。后来,“hot pursuit”形式的米格狩猎变得非常活跃。美军以“沉默代号”的形式处理这些问题。
中国志愿军方面,1951年9月后中国的米格机也开始加入战斗。比较著名的战绩是1952年2月10日,空四师两个团的米格机编队,迎战美空军第四战斗截击机联队。大队长张积慧一举击落两架飞机,被击落的美1号机飞行员正是美军王牌小乔治.安德鲁.戴维斯。以及飞行员韩德彩击落双料王牌费席尔。
原空军司令员王海当年是在空战最紧张的时候进入前线的。此时,在朝鲜天空上横行的美国飞行员,大都参加过二战,是“喝”过成千上万吨航油,飞过上千小时的空中“老油条”。他们中不少人由于长期高空飞行,吸纯氧过多,把脑门都飞秃了。加上6年的太平洋战争,使他们对亚洲的天空已经十分熟悉。
而王海和他的战友们飞行时间只有200多小时,在喷气式飞机上飞行还不到20小时,尚未取得喷气式战机的“驾驶执照”--出发前,他们刚刚飞完高空中队(4机)编队和单双机攻击等训练课目,8机编队只飞了几次,空中动作量一大就要散队。有相当数量的飞行员在上战场前,还没来得及用机炮开过炮。
世界惯例,训练喷气机飞行员一般需要300小时,美国更规定为500小时。
但,形势已不容许中国空军从容地培养自己的飞行员--跨出国门刚20天,志愿军的1300部汽车就被美军飞机毁掉了一半。同时,在美侦察机一再发现我军部署,航空炸弹造成巨大伤亡的面前,彭德怀发了脾气,要求空军速派飞机支援。
“我们这些飞行员们大多来自陆军,都是与敌人拼过刺刀,立过战功的勇士。”王海说,在艰苦的东北航空学校时,他们就创造过跨越初、中级教练飞机,直上高级教练飞机的世界飞行训练中的奇观,也在航油极端困难时期创造过用酒精代替航油的奇迹。
除了30年代西班牙内战中革命军的空军外,世界战争史上,恐怕也只有中国空军在如此弱小和稚嫩时就把自己推上血与火的战场,推到世界空中霸主面前。
刚上前线的中国空军自然遭遇了牺牲--有时一次起飞都会摔掉几架飞机。但,这些从来就不畏牺牲的勇士们很快就在实战中成长起来。
高大的上将站了起来,伸手拿出两个飞机模型--空战态势的千变万化,不是简单的语言可以表述的。
“跟我攻击!”6架米格机机头一沉,向着1500米的低空扎下去。1951年11月18日上午,王海率队向正在轰炸清川江桥的60余架美F-84型战斗轰炸机发起攻击。
胡乱扔掉炸弹后,老练的美机摆出圆圈战术,首尾相衔,互相掩护,寻机咬尾攻击。
美机的水平机动性能优于米格-15,然而垂直机动性能却要逊色不少。想到这一点,王海立即率队拉起,爬高后向美机群进行俯冲攻击,而后再拉起,再攻击……如此反复,美机圆阵大乱。王海抓住时机,在500米的距离上三炮齐发,2架美机翻滚着坠下……以6架飞机攻击60架敌机,王海大队取得了5:0的胜利。
在整个朝鲜空战中,王海共取得了击落敌机4架,击伤5架的战绩,成为志愿军空军著名的王牌飞行员。他那架编号为“2249”的米格-15,还陈列在军事博物馆里,9颗闪闪的红星,向观者诉说着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血与火的战场上,中国空军很快成熟起来。他们当中不少人的飞行技术很快就达到了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水平,他们的协同作战能力使得“王海大队”、“赵宝桐中队”以及一个个协作密切的长僚机组脱颖而出。
美国远东空军日益感受到威胁:在朝鲜西部的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面积约6500平方英里的地区,银色的米格-15如同战神的利箭,威胁着进入这一空域的联合国军空军飞机的行动。美国第5航空队的飞行员们称这一片空域为“米格走廊”。美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不得不下令,轰炸机指挥部的一切没有护航的飞机不得进入“米格走廊”。不久,战斗轰炸机指挥部也收到了同样的指令。
“米格走廊”终结了美空军在朝鲜上空的绝对制空权。美国人惊呼:“在‘米格走廊’上空发生的空战中,米格机飞行员显示了他们日益熟练的技术……他们表现出良好的部队训练,和日益提高难度的飞机编队技术。共军的飞行员在4月16日和18日的空战中,互相掩护的非常好,以至于F-86的飞行员未能击落任何敌机……”
1952年2月10日,作战经验最丰富的中国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空四师第4次入朝作战,起飞两个整团的米格机,迎战美空军中最著名的王牌大队--第四战斗截击机联队,这是在二战中第一支进入巴黎和柏林上空作战的联军战斗机大队,曾击落敌机逾千架,居欧洲战区第一,其历史之悠久、名声之显赫、作战生涯之丰富,美空军中没有部队可出其右。
大队长张积慧刚刚率队穿越鸭绿江,就看到从远处海上飞来的一个个小黑点。但是,等他们爬升到万米高空的有利高度时,突然又失去了目标--显然,敌机是一些作战经验很丰富的老手。飞到泰川上空,8架敌机突然从右前方迎面扑来,并在做向右转弯,准备进行尾后攻击。
张积慧率领僚机单子玉迅速爬高,右转摆脱美机的尾追。但是,当他们带着上升角右转至90度时,正处在他们右下方的美1号机和2号机仍在继续右转。“230快向左反扣!”张积慧敏锐地判断,速度较大的美机会很快冲过去,当即命令僚机。
空中作战瞬息万变,一个完美的协同后,张积慧双机处在了美机的右后上方--攻击的最有利位置。美机见机不利,立即俯冲脱离,张、单双机猛侧下去,咬住不放。老练的美机想抬机头,向太阳方向飞去……这是极高明的摆脱方式,在太阳眩目的光线下,追击的飞行员会无法跟踪目标,把握不好还会为敌机所攻。
曾研究过这种情况的张积慧早有预案,他一面急跃升,一面使飞机向左侧开,避开刺眼的阳光,步步紧逼……在美机再一次做出急俯冲动作时,他利用米格机俯冲时初速较大的优势,迅速靠近美机。600米距离时,他从左后方进入,炮弹连发,敌机当即冒起浓烟大火,跌落下去。敌2号机猛地上升转弯摆脱,又被张积慧切内圈,在400米的距离上击落。
被击落的美1号机,是二战王牌,“朝鲜战场上成绩最高的喷气机王牌飞行员”,有着3000小时以上的飞行经历,被美国方面称为“百战不殆”、“特别勇敢善战”的“空中英雄”、美第四联队第234中队中队长乔治.阿.戴维斯少校。
戴维斯的死在美国国内引起轩然大波。他的妻子向美国当局提出抗议,美国国会议员、共和党头面人物勃里奇还因此在国会上大发雷霆,说这个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绝望的战争。远东空军司令员韦兰在1952年2月13日发表一项特别声明:哀叹戴维斯之死是一个悲惨的损失,是对远东空军的一大打击,给在朝鲜的美国喷气机飞行员带来一片黯淡的气氛。
战斗英雄刘玉堤在一次空战中就击落4架敌机,不满19岁的飞行员韩德彩击落双料王牌费席尔,还有击落美机7架、击伤2架的赵宝桐,有“打F-86能手”鲁珉,有击落击伤敌机9架的王海……
在整个朝鲜空战中,中国空军有212名飞行员击落或击伤过敌机。共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其中,王海不仅个人成为空中王牌,还带出了击落击伤敌机29架的王牌飞行队--“王海大队”,击落击伤敌机17架的赵宝桐“英雄中队”。
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抗美援授朝空战中,人民空军共有10个驱逐航空兵师672名飞行员、2个轰炸航空兵师28个机组进入前线作战。涌现出三等功以上功臣8000余名,特等功臣16名,一等功臣68名,一级战斗英雄6名,二级战斗英雄12名。
从百余架飞机打到三千余架飞机,从最初跟着苏联空军学习空战、参加小机群战斗出动,到指挥数百架规模的大机群空战,直到歼击机、轰炸机协同作战,从只能在昼间较为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和夜间简单条件下作战,从粉碎远东空军的“屠夫行动”到大规模的反“空中绞杀战”、“饱和轰炸”,人民空军一步步地迈向空中斗争的制高点。
空战飞行是勇士的事业, 也是一门科学。凭着战火冶炼出的勇气、智慧和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从我军第一代飞行员中诞生的这些王牌们大多都成长为人民空军的重要领导人,仅我们采访的英雄名单里,就有--
王海,空军司令员;
张积慧,空军副司令员;
刘玉堤,北空司令员;
韩德彩,南空副司令员;
赵宝桐,北空副参谋长。
在1988年的全军授衔中,空军被授予中将以上军衔者32人--其中有16人参加了朝鲜战争,其中14名飞行员中有13人共击落击伤敌机53架。他们击落敌机的总数大大超过他们肩上的将星数量。
这批将军中,原空军司令员王海是唯一的一位上将。
“米格走廊”说明中国掌握了朝鲜战场的制空权了吗?
可能大家并没有注意到一点,尽管中国空军(以及苏联空军的大力协助下)的米格15战机在作战当中表现不俗,但是朝鲜战争当中,制空权其实一直都执掌在美军手里!
“米格走廊”的存在的确是事实。但是,它实际上只能说明,中苏两国空军的米格15,只是在朝鲜战争当中占有一定的战术优势而已。中国空军作战精神不可谓不勇猛,其战术战法不可谓不出色。但是即使加上飞行技术上相当出色的苏联飞行员的协助,米格机群在朝鲜战场上的数量依然严重不足,而且战损率也很高。(有资料认为就单机性能而言,F86“佩刀”应在米格15之上)就整体的战场制空而言,朝鲜战场的制空权其实一直都掌握在飞机数量和飞行员经验占压倒性优势的美方手中。
以朝鲜战争后期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为例,在战役中,美方除了以300余门重炮的打击以外,还出动了大批飞机对我军阵地轮番地狂轰滥炸。先后空投重磅炸弹数千枚。而如此重要的战役,在战役记载当中,我方空军竟然没有升空作战的记录!我方步兵在面对美军的攻势时,除了依托坑道英勇抗击,唯一可用的支援是呼叫我方炮兵进行轰击,而且这种手段还主要是在战役后期,我军加强补充了重型火炮和弹药才用上的!在朝鲜战争当中,为击落美军飞机立功最大的,不是空军的战斗机群,而是我高炮部队。
美军在米格走廊产生出不少空中王牌。美军首席王牌是上尉约瑟夫麦康奈尔,成绩是16架米格,包括一天内击落3架。好莱坞曾拍了一部电影The McConnell Story,主演 Alan Ladd和June Allyson。另一王牌Frederick C. "Boots" Blesse,击落9架米格。后来他撰写了No Guts, No Glory,这本手册至今仍是飞行员的教材之一。他在1952年推动战术改革,采取两支联队逐步采行等战术,秋季后更进一步把这套战术带回美国本土的战斗机学校训练学员。小乔治.安德鲁.戴维斯带领他的2架F-86小队对阵12架米格阵亡,成为第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美国空军战士。
苏联的尼古拉.苏佳金(自称21架F-86)和叶夫根尼.佩佩利亚耶夫(自称19架F-86)成绩要比联军的王牌成绩要高出许多,但他们的成绩依然存在严重水分。
米格走廊上战机缠斗战损失的战机数至今仍不确切。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如美国,不同年代的公布资料依然有出入。这与当时的战斗环境容易导致一机算多机,以机枪摄像器未击落判断,“被击落”计算方式,以及政治因素等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