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驿镇

郭城驿镇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性季节气候
方言 中原官话、兰银官话
机场 兰州中川机场
农业优势 靖会电灌地带
行政区类别 农业重镇、较大的镇
政府驻地 郭城驿镇文化西路
著名景点 郭蛤蟆城遗址、清凉山寺
外文名称 KuoChengYiZhen
邮政区码 730726
生产总值 2.3亿元(2008年)
面积 329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郭城驿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时曾为汉祖厉县治,唐乌兰县治,金新会州治,是丝绸之路北线之要冲,历史上曾经商贾云集,集市繁华。金宣宗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改名为新会州,据《金史》载,金末名将郭蛤蟆不归顺元朝,独守此城十三年,率将士奋力死战,无一人肯降,最后赴火自.焚,后人感其忠勇,遂称此城为郭蛤蟆城,明正统五年,于此设立驿站,郭城驿由此而得名。清凉山矗立于关川与新堡子川之间,郭蛤蟆古城、将军点将台、驿站烽火台等遗址犹存,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剪纸、刺绣等民间文化经久不衰,民间传说源远流长,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地建立抗日农民协会,解放初期,在郭城驿设立郭城区,1983年7月,郭城驿建乡,2000年撤乡建镇,被建设部确定为部级小城镇试点镇,省级综合改制示范镇和重点建设镇,曾多次荣获省、市、县先进单位称号。

区位优势

郭城驿镇地处靖远、会宁之间,靖会电灌工程的主要受益地带,农业的保收优势和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形成了区域特色较显明的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布匹市场、蔬菜市场、小杂粮市场.在会宁县城镇建设“三点一线”体系中,郭城驿镇成为会宁县最重要的集镇,会宁北部文化、经济中心,全县最大的乡镇企业基地和农副产品贸易基地,所形成的“洼地效应”,正在成为带动整个会宁县北部经济崛起和腾飞的增长极。按照“城镇强镇、项目兴镇、多业富镇、重农立镇、商贸活镇、依法治镇”的总体思路,实施了道路、排水、绿化和亮化、集中供热、文化广场、百货市场、建材市场、商住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乡镇企业、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的协调发展。

郭城驿镇农业基础条件好,产业化程度高,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有耕地8.1万亩,其中水浇地5.2万亩,旱山地2.9万亩,土质肥沃,平整开阔,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因子配合良好,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农副产品丰富,种类多、品质好、产量高,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蔬菜等。旱山区以种植籽瓜为主,效益较显著。全镇现有反季节种植日光温室300座;塑料大棚1500座;大田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00亩;菜用型早熟洋芋种植面积近4万亩;砂田籽瓜种植3万亩;养羊户达1700户,羊只交易市场每年交易量在12万只以上。“中国小杂粮之乡”会宁县红堡子市场是会宁北部小杂粮、黑瓜籽集散地,会宁旭升土特产有限公司年购销总量达13280吨,销售额达7968万元的,不仅活跃了市场,拓宽了增收渠道,而且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和周边地区小杂粮、黑瓜籽等农产品的出售难的问题,带动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教育事业

郭城驿镇目前共有中小学32所,其中中学7所,小学25所,在校学生共计9289人,教职员工421人。中学均实现了校舍标准化,小学布点工作基本完成。科技工作效果显著,广大群众的科技推广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目标,改造了农村电网,接通了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网。文化、电视、通信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建设

会宁县郭城驿镇腰井和扎子塬两个村为旱山塬区。面对持续干旱,郭城驿镇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动员一切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不出问题。

在抗旱救灾工作中,郭城驿镇把有限的抗旱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加大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水资源。多方筹措资金13.6万元,对已经无法运行、急需维修的叶滩村、黑虎村的3座泵站进行维修改造,完成渡槽维修150米,衬砌渠道2750米,加固管道36处。该镇帮乡领导及县政府办公室解决抗旱救灾款3.4万元,县水利部门解决1.5万元。5月31日,正在灌溉的小羊营倒虹吸管道突然破裂,导致1700多亩土地停灌,镇上及时投入资金1.2万元组织抢修,保证了灌溉的顺利进行。同时想方设法争取资金,在夏灌结束后,更换倒虹吸老化破裂的输水管道。与此同时,组织协调缺水农户在黑虎村二泵、叶滩二泵和靖远县高湾乡李家井等地拉水,解决人畜饮水。近一个月,累计投入拉水资金6.9万元,缓解了1680人、3120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加大农村特困群众救助。自元月份以来,已为9600名困难群众发放救灾面粉94300斤,救灾款9.73万元,发放农业生产信贷资金400多万元。严格按照申报程序,将一些特殊困难家庭纳入农村低保救助,目前全镇有303户913人享受各类低保。引导和帮助农村劳动力通过劳务主管机构、经纪人和致富能人等多种渠道,共输出4200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1000人,向技校输送学生29人。

水文站

祖厉河郭城驿水文站是国家重要站,位于会宁县郭城驿镇,地理坐标东经104°45′,北纬36°43′,至河口距离45km,站址以上河长142km干流平均坡降2.55‰,流域面积5473km2,是中部干旱黄土山区水文区域代表站。1956年10月设站翌年观测。现测验项目有降水、蒸发、水位、冰凌、水面,流量、含水量、水文调查等。管理雨量站8处,洪水调查断面6处。承担向省防汛办公室、白银市防汛办公室和青铜峡水电厂拍发雨水情信息的任务。该站1959年8月3日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在断面设施冲毁的情况下,全站职工团结奋战,想方设法抢测洪水,实测得洪峰流量为1230m3/s并及时向下游有关部门发布了水情预报,为组织防汛抗洪赢得了时间,将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该站多年来是系统内先进集体,受到水利厅的上级领导机关的表扬。

精神文明

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率先实施教职员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认真抓好一批农科教一体化的示范村和示范户,并继续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使村支部都成为文明标兵村,80%的户成为文明标兵户。村医疗卫生所达到"六有"标准,并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使郭城驿镇逐步成为文化体育先进镇、全市卫生文明镇、全县治安模范镇,开办文明高雅的文化娱乐场所,活跃城区居民和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

社会保障

在逐步完善新城社区各项工作良好运行的基础上,由社区统一经办全镇干部、职工、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人员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事业,并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城乡有别的养老保险制度。对有固定收入的居民,实行强制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建立以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财政收入

1、明确分解收支范围。镇财政包干基数以2006年度为准,5年不变,超收全留,欠收不补,自求平衡。

2、将预算内、预算外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对镇属单位的各种收费全部纳入镇财政管理,并根据各单位支出需要,由镇财政统一按预算拨付。

3、实行费改税制度。镇属各单位各种收费(含附加费)改为财税部门征管。企业管理费、卫生、治安管理费按国家现行政策征收。水资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征收。同时,逐步清理收费项目,在不低于历年平均收费水平的基础上,简化费目,为"费改税"创造良好的条件。

4、为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每年镇级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

市场机制

强化工商、公安、税务等部门管理市场的职能,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形成统一、开发、公开、有序的大市场,落实一批优惠政策:

1、对在规划市场内经营的商户,镇政府在收费方面给予优惠。

2、引进商户到市场内经营的,对引进资产规模在10万元以上的,镇政府按投资额0.5-2%奖励中介人。

3、对在小城镇投资10万元以上的商户,镇政府除提供价格优惠的住房外,优先办理从业人员家属的城区落户手续。

4、镇政府为进入市场经营商户疏通各种渠道,提供优质服务,保证商户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支柱产业

落实早熟洋芋种植基地3.8万亩,新建一家年生产能力在3000吨以上的淀粉加工企业;新铺压砂田2万亩,使砂田面积累计达到5.6万亩,真正做大做强黑瓜籽小杂粮基地;新建日光温室300座,塑料大棚600座,并依托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对温室、大棚全面实施通水、通电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引进品种肉羊500只,使羊只存栏每年达5.5万只,并利用蒙牛集团入住白银的机遇,引进奶牛,发展奶牛养殖,新建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场2处,引进品种奶牛300头,至2012年,全镇奶牛养殖达1500头,年产新鲜牛奶4500吨,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并动员广大农民外出务工搞劳务创收,每年劳务培训3000人次,输转劳务4600人次,充分发挥劳务产业的主导作用。

基础设施

在靖天路、郭巉路实施供、排水管网建设,铺设φ=1米,长4000米的排水、供水管道各一条,安装管网检查井110眼,安装街道路灯272盏,绿化街道1200平方米,新建镇区公共厕所5座,垃圾台80处,垃圾箱56个,配备2台垃圾清运车,新聘15名清洁员,彻底改善镇区环境卫生。积极争取项目,改造叶滩、黑虎、小羊营三村的老化陈旧泵房3座,衬砌渠道累计达到320公里;全面完成红堡子新农村试点建设;每年新修建通村道路48公里,硬化村组道路5公里。并利用新堡子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铺设通村通组自来水主管道及通户分管道,使自来水通户率达90%。逐步完善并提高驮营村洋芋交易市场营运能力。落实"一池三改"沼气项目6000户,力争到2012年户均达到一眼沼气池。

土地管理

试点镇建设用地,在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方针,除法律规定可以划拨的用地项目外,均应有偿使用。小城镇现有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收益,除上缴中央财政部分外全部留给镇级财政,统一用于小城镇的开发和建设。进入试点镇的投资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允许开发经营土地,获得收益,并依法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投资者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经批准在3-5年内分期付清,试点镇开发荒山、荒地用于农林牧业生产的,减半或免征土地出让金,用于工业生产的减收15%的土地出让金。

户籍管理

根据公安部及省公安厅的政策,在小城镇有合法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已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同时有合法固定的住所,并且居住已满两年的人员,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并保护进入镇区人员兴业安居的合法权益。对办理了城镇常住户口的,在子女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险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的同等权利和义务。办理了城镇常住户口的农民愿继续保留原有责任田的,派出所在进行户口登记时必须注明,以便管理。要求返回农村的,允许返回成为农村户口。在小城镇开店、务工、从事建筑、安装、联营、运输、服务行业等,但不要求落户的暂住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采取用人单位、镇管委会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经审查批准,由公安部门户口登记机关按规定登记造册,发给《暂住证》或《寄居证》。

参考资料

 

http://sipite.home.sunbo.net/show_hdr.php?xname=O082C11&dname=UC9TE11&xpos=0

http://www.gs.xinhuanet.com/dfpd/2007-06/21/content_10359698.htm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