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意大利蜜蜂
拉丁学名:Apismellifera
分类:蜜蜂科Apidae,膜翅目Hymenoptera。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1]
意大利蜂的体形比黑蜂略小,腹部细长,吻较长(6.3~6.6mm);腹板几丁质颜色鲜明,在第2至第4腹节背板的前部具黄色环带。但黄色区域的大小和色泽深浅有很大变化,有的蜂群较宽而浅,有的窄而深。浅色的蜂种,常具有黄色的小盾片,类似塞普路斯蜜蜂。意蜂的特浅色类型,就是众所周知的“黄金种蜜蜂”(Aurea),仅在腹部末端具有黑色小斑。意蜂的绒毛亦具黄色,这在雄蜂上特别易于区别。其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肘脉指数中等或偏高,平均为2.2~2.5。
意蜂一般比较温顺,在提脾翻转检查时,能保持安静。蜂群育虫力特强,从早春可直至深秋都能保持大面积子脾(地中海型的育虫周期)。分蜂性非常弱。特强的蜂群在仲夏仍能很好地工作,这样就能在主要季节,节省大量管理劳力。由于意蜂吻较长,可以利用它为红三叶草授粉。它的造脾性能优越,蜜盖洁白,可以生产巢蜜。意蜂分泌王浆的能力特强,并善采贮大量花粉。在夏秋,往往采集较多树胶。清巢能力强,抗巢虫。但意蜂以强群越冬,食料消耗大。在较高纬度地区,越冬困难。早春育虫时,工蜂往往受冻损失,因而春季群势发展迟缓。若夏季流蜜不佳,由于消耗大,容易出现饲料短缺。
意蜂抗病力弱,常见的疾病有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麻痹病、孢子虫病、壁虱病、白垩病等。对蜂螨的抵抗力弱。
意蜂是我国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它繁殖力强、产量高,很受蜂农欢迎。意蜂除在华南亚热带地区越夏困难,在西藏地区没有饲养外,在全国各地均有饲养,对四川蜂业发展有很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