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

鬻熊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楚子来告楚子来告(11)其先辈原为芈[mǐ] 姓,芈国后裔。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史记》记载:“鬻熊子事文王”,意为“鬻熊如同儿子般侍奉周文王”。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

“祝融,火神。相传为帝喾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包山楚简中列老童、祝融、鬻熊为楚先,印证了《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的“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5]

“根据包山楚简246号,‘鬻熊’是位于‘荆王熊丽’前面“楚先’中的最后一位,他是楚国开国史上很显赫的人物,传说他曾作为周文王的臣子火师,因他早卒,所以封他的后人于楚。”自清华简《楚居》整理公开后,支持此说的学人渐成主流。

主要作品

《鬻子》旧题鬻熊撰。《汉书·艺文志》道家类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说家类有《鬻子说》十九篇。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中说:“至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内容“阐域中之教化,论刑德之是非”(《鬻子·逢行圭序》)。今本《鬻子》一卷,其文与《列子》引道家之《鬻子》三条不类,与贾谊《新书》引小说家之《鬻子说》六条略同,故清人认为系六朝以后人仿贾谊引文撰拟。有唐逢行圭、明谢汝诏注,明杨慎评议,收入《二十二子全书》、《说郛》等丛书。

主要成就

鬻子的政治主张,首先是要遵行“道”,在行“道”的前提下,君臣遇合,互相信赖,共同完成大业。他说:“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君子遵道而行,能不能被君主接受,这要看君主是贤明还是昏庸。所以,他又说:“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这说明,只有君明臣贤,二者相遇合,“道”才能得到推行应用。因此,贤臣的作用能否发挥,要视君主是否贤明而定。

对于“什么是‘道’”这个问题,鬻子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政令,就是“道”。这在商末周初的奴隶制社会,提出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政治思想,无疑是进步的。

人物关系

先祖:季连

儿子:熊丽

孙子:熊狂

曾孙:熊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