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有出现头痛史就是患有了偏头痛的疾病,偏头痛的出现会被很多因素所致。对于偏头痛的原因部分人了解的不是太多。[1]
1、偏头痛的原因与外界物理性刺激有关,如强光、噪音、异味、花纹图案等。
2、饮食因素也易导致偏头痛的发生,饥饿或进食较晚,食物种类(如含有亚硝酸盐、谷氨酸盐、天门冬酸酪胺等食物),还有巧克 力、酒精饮料、冷饮等,因偏食导致体内镁摄入减少也可诱发。这也是诱发偏头痛的原因的因素。
3、气候的变化也易引发偏头痛的出现,如暴晒、吹风、寒冷刺激等。另外睡眠少、头外伤、过度疲劳、女性月经周期及服用避孕药也是常见的诱发偏头痛的原因。
1、典型性偏头痛患者可呈周期性发作,女性多见。发病前偏头痛的症状可出现视物模糊、闪光、幻视、盲点、眼胀、情绪不稳,几乎所有偏头痛患者都怕光,数分钟后即出现一侧性头痛,大多数以头前部、颞部、眼眶周围、太阳穴等部位为主。偏头痛的症状可局限某一部位,也可扩延整个半侧,头痛剧烈时可有血管搏动感或眼球跳出感。
2、普通型偏头痛普通型占80%,比较常见,偏头痛的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偏头痛的症状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偏头痛的头痛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的程度也较典型性偏头痛轻。
血管性偏头痛
中医学亦称本病为偏头痛或偏头风,多因肝气郁结,化风化火,循肝胆之经上挠头面所引致。针灸治疗偏头痛有较长的历史和较好的效果。通过临床的不断筛选比较,近十多年来,在选穴和刺激方法上都摸索到不少行之有效的经验。一般主张应用传统的透穴刺法,刺血拔罐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还有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具体选穴和操作手法上,有人以即时止痛为指标,通过对照观察发现,偏头痛以局部选穴较佳,而针刺得气后快速捻针至针感强烈出针,其疗效优于留针20分钟[1]。目前,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率(止痛率)在90%以上。其疗效比较巩固,少数获效后有反复的病例,继续治疗仍可见效。
由于头痛有时可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或突出症状,因此治疗前必须作系统检查。而针灸治疗也只有根据主客观提出的依据,做出那怕是初步的诊断,才能考虑应急处理。
头痛是临床中最常的症状,剧烈的头痛往往搅得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然足部按摩却可几分钟之内解除痛苦。头痛,人们都习惯服用止痛片,而采用足部按摩既无副作用,而且作用确切。脚部按摩疗法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奇的康复疗法。它起源于中国,流传至国外。因为它具有安全、简便、易学、有效、经济等特点,倍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来,脚部按摩疗法在瑞士、日本、新加坡、美国等三十多个国家广泛流行。
中医养生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对应,常洗脚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强血运,疏通经络。医学专家认为,如果能经常按摩足部相应的反射区,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体抵抗力,足部反射保健的原理是以压力刺激足部的皮肤,以至于对内部脏器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足部有许多与脏器或身体部位相对应的反射区,经常按摩足部,更是锻炼脚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预防和治疗头痛失眠的一种好方法,脚心中央凹陷处是肾经涌泉穴,手掌心凹陷处是心包经络劳宫穴,如果经常搓脚心,可以有效缓解头痛失眠。具体方法是:睡觉前使用稳迈舒运动按摩轮,坐在高度适中的椅子上,全身放松,双脚自然下垂,踩在运动按摩轮上前后移动双脚即可,用力不要过猛,要逐渐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使用时要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可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另一只脚做静止穴位刺激按摩;或双腿脚同向运动;或双腿脚反向运动。 要坚持经常使用,最好每天按摩两次,每次按摩20-30分钟为宜。 在做足部按摩时可采用均匀渗透的疗法,用指关节均力均速按摩,不是轻刮表面,也不要在一个地方反复重按,力度不要过重。
常言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意思是说哪里有问题就要对症下药。可如果仅仅局限于头痛医头,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些时候,头痛不一定是头本身有问题,而是其他地方有问题才引起的头痛。
经常有患者说头晕头疼,做了脑部CT,仍然检查不出问题。尽管有些人能想到跟颈椎有关,但不一定都会注意到颈椎的保护。
坐姿不好
现在许多人都是电脑办公,可是电脑的摆放位置与人的坐姿几乎都不相匹配,要不就是屏幕太低头得缩着,要不就是键盘太高手得抬着。这就是典型的坐姿不对,使用笔记本的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这样时间一长,颈椎的韧带、肌肉被拉扯得松弛、劳损。在颈椎活动时,劳损韧带无法起到正常保护和稳定作用。以致于在低头或者大幅度仰头时,颈椎因为没有韧带和肌肉的弹性牵扯而出现错位。这时,颈椎两旁椎管中的血管,就会被错位的颈椎压迫,出现头晕头疼症状。
睡姿不当
绝大多数人的枕头都不合格,90%的人睡的枕头是有问题的。通常75%的人在睡觉时都会正、侧躺交叉着睡。正常而言,正躺时枕头应该正好填满颈部的弯曲处,这就需要颈部较高,头部稍低。在侧躺时,枕头的高度则应该更高些,不至于让脖子向下倾斜,好从脖子到腰,整个脊椎都和床水平。
实际上,看看我们的枕头,有的是整个太矮,正躺时无法托起脖子;有的太高,脖子随头向前倾。
由于枕头不合适,白天低头工作造成的颈部紧张,无法在睡眠中恢复。特别在侧身睡时,由于枕头高度不够,脖子向一侧扭转,就会导致颈椎两侧的血管拉伸、压迫,加重头晕头疼的症状。
头颈受凉
经期和产后都很容易引起头晕,睡觉时,身体都用被子给包着,只有头部和颈部最容易受凉。
颈部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它们对周围环境变化特别敏感,血管因为受凉收缩十分严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交感神经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得兴奋,增加人的痛感。
而血管和神经的紧张,导致肌肉不能充分舒展自然睡眠也不会好。这样,睡醒后就会头晕,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许多体质虚弱的人更容易因为受凉而引起头疼。这就像在满身大汗时禁忌冲冷水澡一样。像处在经期、产后、更年期的女性,还有一些工作疲劳的人,睡觉时很容易因颈椎受凉而导致头疼。
颈椎自救报告
改正不良坐姿
上班一族要正确调整坐姿,不要歪着、斜着、弓着身体,尽量保持上身正直。最重要的是,要将自己的办公桌调整到一个较为合适的位置。做到眼睛能直视电脑屏幕,而手臂也能较为正常弯曲。
医生还给大家推荐了一个小运动,有助于拉伸背部肌肉,缓解疲劳。做些反向的运动,两手背到身后交叉,尽量将脖子和背部向后挺,坚持几秒,很有效果哦。
选择适合枕头睡觉
建议头痛以及颈椎不好的人选择用金至康枕,因它它的外形符合人体整体正常生理曲线,使得睡眠时无论仰卧,侧卧,颈椎部位,呼吸道恢复平时正常生理曲线,同时它的支撑力度和软硬度适中,最重要的是它还结合医用钕铁硼生物永磁石,产生磁场效果,可达到通络活血,消炎止痛和镇静安眠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头痛和颈椎不舒服。
头颈部要注意保暖
尤其是许多年轻人,并不注意保暖。但特别是这部分人,颈椎问题往往都是综合性的。越是工作繁忙时越要防止受凉。从外面满身汗回到办公室,不要马上对着风扇或者空调吹。尤其是一些体质弱的人,更要保证背部保暖。
在头痛初起或感到开始隐痛时服用含咖啡因麦角胺的镇痛药(如麦咖片),每次2片(儿童减半),如果仍不能控制发作,可在半小时后追加1~2片,但每日服量不得超过6片,每周不得超过12片。
呕吐剧烈者可用麦角胺栓剂,日剂量不超过3个,l周不超过6个。在头痛时也可用布洛芬,每次口服400毫克,每日4次。同时可服用镇静安眠剂。偏头痛的治疗用药都要注意用量。
预防用的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最有效的是西比林或氟桂利嗪,每晚服用5毫克;β-阻滞剂,如心得安;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非甾体抗炎药,如消炎痛、扶他林等;中成药,如正天丸、复方羊角胶囊、脑安等。
饮食上,偏头痛的治疗中首先要保证规律,忌过饱过饥。不吃或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巧克力、可可茶、乳酪,以及柑橘、熏鱼和酒类等,多吃新鲜蔬菜。
偏头痛发作会令患者失去正常的判断力,是很危险的,在偏头痛的治疗中,患者亲友要时刻注意患者状况,定时定量用药,千万不要为了所谓早些完成偏头痛的治疗而乱吃,在食物上也不要过于进补,这样反而不好。
针灸治疗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翳风、绝骨。
(二)治法
每次取1穴,效不显时可两穴同取。翳风穴针法:局部消毒后,右手持针沿下颌角与乳突之间进针,向对侧乳突深刺1.5~2寸,以捻转为主结合提插,使针感(多为酸、麻、重、胀)向咽喉或舌根部放射。针感不明显者,可通以电针仪,连续波刺激。绝骨穴针法:进针2寸左右,以捻转结合小幅度提插,使针感向上传导。均留针20分钟。每日1~2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88例,总有效率在81.5~97.3%之间[9,10]。
体针(之二)
(一)取穴
主穴:分两组。1、悬颅(或太阳)透率谷;2、华佗夹脊5、7、9、11、14。
配穴:风池、太冲、金门、中渚、肩井、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组,交替轮用,配穴酌加1~2穴(风池必用)。悬颅(或太阳)透率谷法:以28号3寸毫针,自悬颅穴或太阳穴刺入,向率谷方向捻转进针(太阳穴可先直刺1.0~1.5寸,得气后退至皮下,再行透刺),约1.5~2.5寸左右,采用捻转加小幅度提插之法,运针1~2分钟,留针。华佗夹脊针法:针尖对向椎体,针身与皮肤呈75度角,在距脊中线7分处刺入1.5~2寸,产生强烈针感后,以上法运针1~2分钟留针。风池穴,针尖向对侧目内眦刺入,深1.5寸左右,细心探寻,使针感扩散至同侧头颞部,以上法运针1~2分留针。余穴针法与上述类似。一般头面部穴仅取患侧,其他部位可取两侧。刺激强度,太冲宜用强刺激,余穴均用中强刺激。所有穴位都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运针1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231例,总有效率在93.5~95.7%[2~5]。
穴位埋植
(一)取穴
主穴:太阳、头维、印堂、风池、阿是穴、合谷、足三里。
阿是穴位置:痛点。
(二)治法
每次选用2~3穴。以普通静脉注射用的8号或9号针头作套管,1.5寸毫针作针芯。将0.2厘米长的4/0号肠线浸泡消毒并送入针尖孔内。施术时,医者左手绷紧穴区周围皮肤,右手持针头,迅速刺入,至一定深度后,轻轻捻转提插待有酸胀之感,即注入肠线,用小块消毒纱布贴敷针孔。7~10天治疗1次。
(三)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1、显效:头痛及各种症状消失,1年内未见复发;2、有效:头痛消失或显著减轻,但1年内仍有发作(次数减少或程度减轻);3、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
共观察65例,显效50例(76.9%),有效11例(16.9%),总有效率93.8%。且大部分在2~3次内即获症状改善[6]。
药物疗法
血管性偏头痛是在头痛专科门诊常见的头痛类型,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血管性偏头痛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避免反复发作而不只是暂时缓解症状。根据临床所见,头痛患者在来诊前大都曾接受过多种治疗方法或药物治疗,但均不能够避免血管性偏头痛的反复发作。临床上对于血管性偏头痛的治疗可分为西医治疗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采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消炎镇痛等药物(比如西比灵、芬必得、维生素B1、谷维素等)来缓解症状,也就是“治标”,而中医治疗则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将血管性偏头痛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同样是血管性偏头痛还可细分为风寒、风热、风湿、瘀血、肝火、肾虚等),然后根据不同分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治疗血管性偏头痛往往起效相对较慢,但追求的是长期疗效,也就是“治本”,要求医生须有丰富的专科临床经验以及准确的辨证分型,才可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多年来我们采用头痛舒系列中药方剂配合穴位植入疗法治疗反复发作的重型血管性偏头痛取得了非常理想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案具有治法独特、疗效显著、愈后不易复发的特点。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太阳。
配穴:太冲、印堂。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佳取配穴。太阳、印堂、均以三棱针点刺,刺破静脉,血止拔罐2~3分钟。太冲针刺,仰卧取穴,得气后以大幅度频率捻转提插,行针3~5分钟,留针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有效率为88%[7]。
耳针
(一)取穴
主穴:额、太阳、枕、神门。
配穴:颈、心、肝、耳尖、轮6。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选4~5穴。急性发作期,可在其中2~3穴,以三棱针放血。余穴毫针刺后接通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电刺激15~20分钟。重者每日治疗1次,一般隔日1次。
(三)疗效评价
经观察,耳针止偏头痛有较好的效果。有实验证实,耳针有调整脑血流量从而缓解疼痛的作用[8]。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太阳、印堂、攒竹、率谷、阿是穴(痛点)、后溪。
配穴:上星、头维、百会、痖门、风池、外关、足三里、列缺、涌泉。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次取5~6穴。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波长6328埃,光斑直径5毫米,光纤末端输出功率≥5毫瓦,功率密度25.48毫瓦/平方厘米,用单晶石英纤维传递光束直接照射穴位,每穴3分钟。每日1 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5~7日。
(三)疗效评价
共治150例,结果治愈129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11]。
耳穴刺血
(一)取穴
主穴:耳背上1/3近耳根部显露的血管。
(二)治法
多仅取患侧,如为双侧头痛或全头痛者,可取双侧耳穴。令患者取坐位,术者以拇食指在待刺之耳局部轻揉片刻,使之充血,血管显露,一般可见3条,以中间一条为最佳刺血部位,常规消毒,用三棱针迅速刺破血管并放血5毫升左右。可于刺破血管后,任血自流。出血不畅,宜轻加挤压;出血不止,用消毒纱布按压止血。15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120例,结果,基本痊愈(症状消失,一年内未发作)7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一年内偶有发作)32例;有效(症状明显减轻,但仍有发作)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12]。本法主要用于治疗血管性偏头痛。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风池。
阿是穴位置:风池穴直上5分。
(二)治法
药液:维生素B12(含量0.5毫克/毫升)。如双侧注射加注射用水1毫升。
穴位每次仅用1穴,可固定选取,亦可交替使用。阿是穴在按压时多感到疼痛难忍并向同侧目眶或前额传导。以5号齿科针头吸入药液,刺入穴位至有酸胀后,快速注入,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86例,结果痊愈205例,显效24例,有效49例,无效8例,其总有效率为97.2%[13,14]。
眼针加头针
(一)取穴
主穴:上焦区、感觉区(上1/5、下1/5),血管舒缩区(上1/5)。
配穴:足运感区。
(二)治法
先针眼穴,双侧均取。用5分毫针在距眼眶缘外方2分处,左眼顺时针,右眼逆时针横刺进针至皮下,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不施手法。继针头穴,用1.5~2寸毫针由上向下分段快速刺入头皮下,然后以>150次/分的频率双手快速持续捻转3分钟,每隔10分钟重复1次,共3次。上法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4例偏头痛患者,结果痊愈66例,有效4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8%[15,18]。
穴位埋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太阳、头维;2、颞前线、颞后线(头穴)。
配穴:上星、百会。
(二)治法
仅取1组穴,可固定选取,亦可交替使用。第1组麦粒形皮内针,常规消毒后,以镊子夹持皮内针柄,使针体与经脉走向垂直,沿皮横刺0.5~1.5厘米,用胶布固定(有头发者宜剃去),病轻留针1~2日,重者2~4日。第2组用普通2~2.5寸毫针,以拇、食挟持针柄,快速沿皮横刺,按规定方向进针1.5~2寸,针柄靠头皮固定,留针24~48小时或以上,至疼止后起针。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16例,结果临床痊愈188例(均在48小时内停止疼痛),有效28例(>48小时疼痛停止,但仍有短暂发作),总有效率为100%[16,17]。
1、规律运动医生指出:对有过偏头痛的人来说,着重呼吸训练、调息的运动(例如瑜伽、气功),可帮助患者稳定自律神经系统、减缓焦虑、肌肉紧绷等症状。
2、睡眠规律,拒绝晨昏颠 偏头痛的预防要求维持规律的作息,即使在假日也定时上床、起床,对有偏头痛的人来说格外重要。
3、学会减压 如果你常因工作压力而导致偏头痛,不妨经常泡泡温水浴,或尝试一些肌肉放松技巧,例如腹式呼吸技巧:慢慢吸气,令腹部充分外鼓,吐气时,感受腹部逐渐内扁。这都是偏头痛的预防方法。
4、偏头痛的预防中要善用热敷和冰袋头疼时,试着把热敷袋放在颈部、在前额放冰袋。
血管性偏头痛中医学亦称本病为偏头痛或偏头风 , 偏头痛是一种发作性神经m管功能障碍伴体内某些生物活性物质改变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国.偏头痛的发病率高达985.2/10万,25~2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927.4/10万,并且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增高。美国研究,收集了代表美国人群的1.5万个家庭的信息,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17.6%,男性为6.0%。英格兰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7.6%的男性和18.3%的女性在过去1年内有过有先兆型或无先兆型偏头痛发作。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其认识多集中在对遗传因素、血管因素、血流动力学及递质类因素与神经精神因素等的阐述上。近年来,中医药从整体出发,以“整体观念”理论为指导,中药马来眠治疗偏头痛取得很好的疗效。
血管性头痛患者多有神经紧张、情绪不稳、易生气等情况,当头痛症状发生时,患者能明显感觉头部有闷痛、压迫、沉重的感觉。因此,在血管性头痛患者日常的护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合理的安排好工作与休息的时间,千万不要长时间的工作,这只会加重头痛症状。另外,头痛患者每天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在精神上要消除紧张、焦虑、烦闷的情绪。饮食上以清淡为主。
2、当血管性头痛发作的时候,要自我观察头痛情况,最好是用个小本本记录下每次头痛的时间、程度、性质,同时,要注意神经性头痛时是否有呕吐、恶心、视力降低、肢体抽搐等情况。如有以上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
3、当有轻微血管性头痛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对症治疗。像是有些人在食用了蛋类、肉类、海鲜类等出现过敏,从而引发偏头痛的症状,也是有的。当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采用药物等方法对症治疗。
4、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劳役结合,避免不稳定情绪的出现,不要让自己过度劳累,不要吸烟、喝酒,饮食也要有所节制。
5、注意个人卫生。有些疾病感染会引起头痛症状,像是牙科疾病。
6、如是长期抑郁所引起血管性头痛,不能够忽视。当头痛并伴有头晕的症状时,最好去做个CT检查。
“BR-脑神经修复疗法”
(1)、采用RA脑神经分离检测系统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治疗过程直接针对致病因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导致头痛、偏头痛和三叉神经痛的问题,彻底消除病源,真正做到对症治疗。
(2)、能够有效的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对缺氧破损的大脑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激活衰竭细胞活性,调整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建立健康的身体组织生物环境,杜绝愈后复发。
(3)、能够调节脑内神经的分泌,使脑内分泌的神经递质处于平衡状态,快速对大脑神经线、神经粘膜的病变部位和范围进行修复和治疗,解决了传统药物只能暂时抑制脑神经紊乱的缺点,彻底杜绝脑神经递质的紊乱,将导致疼痛的根源扼杀。
(4)、该疗法经数万例患者临床验证,无任何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相较传统疗法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效果显著等明显优势。彻底解决传统疗法对肝功能、肾功能的损害,并消除传统治疗方法的依赖性、耐药性和停药复发的问题。真正的做到一次治疗,终生受益。
[1]张仲芳,等。针刺治疗头痛的某些规律初探。上海针灸杂志 1983;(1):20。
[2]何树槐。华佗夹脊治疗血管性偏头痛。中医杂志 1982;23(11):52。
[3]甘珍媛。悬颅、太阳透率谷治疗31例偏头痛。中国针灸 1983;3(4):12。
[4]康中财。针刺太冲穴治疗血管性头痛30例。陕西中医 1983;4(2):27。
[5]傅积忠。针刺治疗血管性头痛100例疗效观察。河南中医 1985;(6):18。
[6]蒋秀湘。穴位注射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5例。中国针灸 1984;4(3):7。
[7]崔景胜。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头痛50例。陕西中医 1983;4(4):33。
[8]陈巩荪,等。《耳针研究》。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25。
[9]魏风坡,等。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中国针灸 1988;8(5):27。
[10]谢玉蓝。针刺绝骨穴治偏头痛38例小结。湖南中医杂志 1991;7(2):39。
[11]王静云,等。氦-氖激光治疗血管性头痛150例。中华理疗杂志 1988;11(3):183。
[12]孙秀本,等。耳背静脉放血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120例。上海针灸杂志 1988;7(1):17。
[13]蒋映民。风池穴药物注射治疗头痛82例。广西中医药 1989,12(5):11。
[14]马慧平。穴位注射治疗偏头痛204例。上海针灸杂志 1990;9(2):46。
[15]孟庆良,等。眼针配合头针治疗偏头痛94例。针灸学报 1990;6(3):20。
[16]任世玉。穴位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50例。中医杂志 1988;29(7):51。
[17]聂汉云,等。皮内埋针治疗偏头痛166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 1990;22(10):32。
[18]钱睛兰。血管舒缩区治疗偏头痛30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6;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