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溃疡

结核性溃疡

目录导航

基本概述

口腔粘膜感染结核杆菌后的临床表现为溃疡,通常多见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患者痰中的结核杆菌往往通过由龋齿、残根或其他因素所形成的粘膜创伤而进入组织,也可通过淋巴管将鼻咽部结核菌传播至口唇部皮肤。本病多见于成年人。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早期有效地治疗原发结核病源,同时避免口腔粘膜发生创伤。本病在治愈前患者的用具、食具等应隔离,以免传染他人。

疾病病因

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溃疡的病因是结核杆菌,对人类致病的有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的致病作用可能是细菌在组织细胞内顽强增殖引起炎症反应,以及诱导机体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性损伤有关。

结核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破损的皮肤粘膜进入机体,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引起相应器官,引起相应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常见。本病绝大多数是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

临床表现

1.溃疡好发于咽旁、磨牙后区及颊部。

2.溃疡的形状,其边缘呈潜凹状,界限清但不整齐,有如鼠咬状,底部较软呈肉芽状,暗红色,可有疼痛。

3.病程进展慢。

诊断方法

1.有口腔外结核病史或结核病人接触史。

2.溃疡边缘呈潜凹状,如鼠咬状,基底较软呈肉芽状,暗红色。

3.病变表面涂片抗酸染色可见结核杆菌。

4.组织病理可见结核性肉芽肿表现。

5.胸部X线检查可有肺结核病源。

辅助检查

由于本病绝大多数是继发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因此,根据本病的临床特征,应首先进行X线胸部透视,如果肺部未发现结核病源时,可考虑到溃疡组织病理活检,以便确诊。

治疗措施

1.全身抗结核治疗。

2.疼痛明显者用药对症治疗。

3.加强营养,保持口腔卫生。

在用药治疗时为了减少药物的抗药性,最好选择两种基本药物合并使用,加强疗效。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查肝肾功能。对于肌体抵抗力低下或体弱者可适当给予人体白蛋白或输血等治疗。

预后情况

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溃疡愈合。

2.好转: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溃疡缩小。

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溃疡经久不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